互联网+背景下当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途径

2018-11-06 06:13汪泳波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学生互联网

汪泳波

摘 要:互联网是跨越行业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于网络技术型人才有了更多需求。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的发动机,所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充分就业,而且也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互联网大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应该改进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思想,运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的就业通道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互联网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保守估计有人口的一半,占世界网民的四分之一,已经是互联网大国。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我国的几大电商已经发展成世界级的电子商务公司,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互联网行业不但发展了国民经济,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就业观念。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状况下,关于提高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从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到城市的交通、水利等都建立互联网的基础上。首先,互联网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大数据可以看到,经济落后的地区教育也不发达的,人民的就业率也非常低。其次,互联网促进了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国家多次强调要全力推进高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等。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互联网行业借助新技术不断地创造新职业,而这些新职业还可以带动新的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硬件和办公设备等相关产业。最后,互联网改变人民的观念,促进全民创业。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人民总认为它毁掉了90后,总认为游戏正在腐化未成年。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成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互联网创业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实现了自己当老板的梦想。

二、互联网的特点

(一)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社会

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社会,是以中无形的社会。网络空间相对于传统社会以实物为基础的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的世界,看似没有实则到处都是。网民戴着各种面具进行各种交流,还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兴趣组和社区。互联网进行着一场技术革命,它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一些人民利用互联网从事不正当的行业。有的人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诈骗,有的人变成了网瘾少年,还有利用网络制造病毒侵犯他人的权益等等。所以人民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还要加强网民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维护网络空间。

(二)互联网的时效性

互联网在媒体中的作用已经被社会认同,与传统媒介相比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报纸是一天一期,电视广播是每小时更新一次,而互联网的信息的更新速度是以分秒算。一条在互联网出现的消息,刹那间就传遍全世界,出现在人民的视线的都是实时的消息。如果能把需要的消息分类查找,利用的时候就会更加高效。这样既增加了新的行业,有可以增加用户的体验感。互联网改变人们交往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推动经济的新动力。所有这一切总结起来还是不断地改变和创新。创新对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祖国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可以拥有自己核心技术,创新能树立成标杆和别人模仿的对象,创新能把我们变成互联网强国。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学生能力提升的措施

(一)顺应时代及时转换就业的思路

我国高职院校为社会主义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产业升级和调整打好了堅实的基础,而且也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力量。高校要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就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思路。在之前的高校就业思路中,一般流程就是组织招聘会、联系各大公司、安排各大公司的成功人士的讲座、宣传政策等,缺乏对高职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就业不仅是因为学生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更是通过就业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达到自我完善,全面的成长。另外还应该加强理论的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新技术飞速发展,加速了高校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的改变。高校的指导思想面临了新的压力,所以要不断的用科学理论指导就业工作。最后,还要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在今天市场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如果还用以前的老办法,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要不断思考新政策,研究新形势,及时更新教学思路,指导高校教师顺应时代。

(二)创造就业服务的网络平台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站、完善各类就业的指导板块,并运用QQ、微信、微博等现代通信工具,打造就业服务于管理的平台。它还应该做到不断地刷新,完善现有的就业平台。它还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甚至国外高校的经验,结合自身的院校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改变。其次,要运用现代互联网新技术,做到就业指导全面覆盖盖。高校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及时收到相对性的信息,并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时指导。

(三)高职院校及时指导学生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贯穿高校教育的全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的实践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效结合。它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从而迅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还增强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性。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大数据的环境缺乏认知普遍不高。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创业知识,通俗易懂的说出信息化的特性和一些成功的案例,还应该邀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高管诉说信息化时代对创业者的影响。同时着重强调对专业课程教师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格局能力的开发,通过学生的认知和讲师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每一位专业课老师还应该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自觉地将新思路融入每一个学堂里。

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高效创新创业孵化园和创业模拟实训。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通过现代通信工具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和创业活动。这种情况下微创工作室应运而生,为有创业意愿的高职学生用最少的代价收获更多的创业经验和更多的启动资金。创业导师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创业导师的学术思想、创新精神、创业技巧等技能都会耳濡目染的传播给其他学生,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吸收、运用、再创新,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进而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结构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到复杂。这中间的技术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事第一线的服务和管理的创新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服务升级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实现教育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众多课程进行课程新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本世纪发展得最快的技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式的教学模式多数均与互联网相挂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现代化教育。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机构,需要在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往后就业或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必要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改进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思想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和就业。

[参考文献]

[1] 潘林元;吴加权;;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03期

[2] 张泽;戴桂荣;;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J];职教论坛;2007年10期

[3] 赵发荣;成丙炎;程则思;;顶层设计 系统规划 全面推进创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4] 张东升;金立从;岳珊;;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浅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8期

[5] 申卫东;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季学军;师范生创业基本素质的现状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1)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学生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