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2018-11-06 06:13何翌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教育

何翌

摘 要:小学德育工作在整个学校德育体系当中是最为基础的一环,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但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知识教育仍然有着绝对的权威。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倡导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调整学生的认知评价体系,在学校教育中理应占据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了情感教育和内在涵义和必要性,并对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可参考的策略和建议,希望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教育;途径策略

1.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及现状

德育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不仅应该教给学生们广阔的知识,更应该帮助学生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直的人格品质。小学德育是学校德育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肩负着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直品格的使命。由于小学的孩子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年龄段,在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教育和实践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正直善良温暖的人格品质。正因为小学生们年龄和心理特征的特殊性,小学德育在整个学校德育体系当中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不过,从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学校引起重视,优化小学德育工作。第一,德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尽管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和家长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单方面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德育发展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校和家长习惯性地用成绩去定义学生的优劣。第二,德育工作开展较为形式化。目前德育工作主要以说教为主,实践活动不丰富,也不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导致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而对学生们习惯和性格影响的实际效果不佳。第三,德育工作团队不够专业。尽管社会一直在强调德育,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许多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也没有给开展德育工作的教师给予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德育团队与教育团队相比,需要更懂学生的想法、情绪和心理特征,能够在情感上、在思考上为学生提供引导。

2.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

情感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调整学生的认知评价体系。情感教育,与理智教育相对比,更多关注地是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心理,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自尊。理智教育教会学生们知识和技能,情感教育教会学生们了解自己,认可自己,了解他人,关怀他人。长期以来,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一直被视为理智教育的辅助手段。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树人,是培养人,对人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核心。

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实际上情感教育无论是在知识教育,还是人格教育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知识教育上面,已有许多研究验证了情感因素会显著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真实地,带着尊重的态度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沮丧、兴奋等等,然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因此,情感教育对于良好的知识教育其实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在人格教育上,情感教育更是肩负着无比重要的使命。因为情感本身就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是影响人格和品德建立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的本质就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给予他们尊重和认可,帮助他们形成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知。不得不说,当下的一些学生骄傲自满,或是自卑寡言的现象其实都与情感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因为他们缺乏对自我和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只能通过知识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自我的价值。

3.小学德育实施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加强教师的情感修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

学校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也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其实都会影响学生对自我和对世界的判断。加强教师情感修养的关键在于两部分,一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仅仅关注学习成绩和排名。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沮丧,也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自卑和自满,真实地,带着尊重地去与学生交流。二是教师应该树立人格品德和待人处事的榜样,正直善良温暖,不歧视不偏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认可学生的优点,以此来影响学生的行為习惯和人格品质。

(2)强化学校和家庭联系,调整学生认知评价体系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完成的,在孩子的自我认识和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是对其最为影响深远的群体。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往往来自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来自教师和家长如何待人处事。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关键在于,使教师和家长处在同一目标下,处在同一方针下,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会等等活动,加深家长对孩子的认知,加深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让学校和家庭统一想法,那就是不能仅用学习成绩去评判孩子的好坏,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孩子,去认可他们的努力付出和正直品质。

(3)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丰富小学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是道德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纯粹的知识教育,在德育工作当中实践比说教更重要得多。德育工作的关键在于要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去关注他们的困惑、苦恼,帮助他们解决对于自我,对于世界的认知障碍。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从学生自我出发,帮助他们了解自我,认可自我;可以从学生行为出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可以从学生家庭出发,帮助他们表达对家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更深地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从学生的同学关系出发,帮助他们更能与同学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等等。德育工作的核心就是“以人为主”,真实地去关注孩子们的想法,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认知中提供引导。

[参考文献]

[1] 方志义.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23):67.

[2] 高文凤.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18.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世纪小学,广东 佛山 528300)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情感教育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