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魏晚霞,熊艳
子宫颈癌是女性群体非常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首选手术方案治疗。Ⅰ~Ⅱ期宫颈癌患者通过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后效果良好,但患者基本上术后都会出现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现象,主要症状表现为术后2周无法自主进行排尿或排尿后残余尿量≥100 ml。其不仅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还会增加其精神和经济压力,对其术后恢复及后续治疗产生不利影响。相关文献[1]对宫颈癌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的报道各有不同,介于8%~80%之间。临床实践发现[2],随着子宫颈癌患者对手术质量提出高要求的同时,也希望获得科学、系统、优质的临床护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自主排尿功能障碍。本文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现评析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依据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70岁,平均(50.6±7.5)岁;其中Ⅰb期10例,Ⅱa期27例,Ⅱb期4例;干预组患者年龄26~71岁,平均(51.5±7.4)岁;其中Ⅰb期12例,Ⅱa期23例,Ⅱb期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给予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与开展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观察和预防,遵医嘱进行用药治疗,实施饮食干预等。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①Folly尿管是子宫颈癌根治术常用的导尿管,在对尿管进行拔除时一旦操作方式不当,极易对尿道内壁造成损伤导致疼痛,再加上术后切口部位引起的痛感,会大大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导致其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对膀胱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并发症危险。因此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需要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对患者心理症结所在进行评估和分析,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将相关医学常识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并解释导管拔除过程中会伴随轻微不适和痛感,但不会损伤身体任何部位,以此缓解患者恐惧、不安的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针对情绪过于急躁的患者可通过聊其感兴趣的话题或播放音乐等方式,促使其在身心放松状态下完成排尿;②做好提肛功能训练,进行个性化放尿。指导患者对腹肌进行放松,进行肛提肌运动锻炼,对肛提肌以及耻骨尾骨肌进行规律性收缩,每天4~6次,每次30 min,深呼吸的同时对肌肉进行收缩,每次3~4 s,呼气时再予以放松,反复进行练习;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站位、坐位、卧位等体位训练,以患者无疲劳感为标准,术后第7天指导其在床上对提肛收腹动作进行练习,以其舒适度为依据对体位进行变化,此时可夹闭尿管,发现患者出现排尿意愿时及时排尿,开放尿管后嘱患者进行排尿动作,主动对腹压进行增加或用手对下腹进行按压,以促使尿液快速流出。交代拔管相关注意事宜,嘱患者拔管后尽早下床活动锻炼,排尿过程中自膀胱底部开始,以手掌向尿道方向进行推移按压,以便更好的促进自主排尿;拔管后要不定时的进行小便,并在4~7 h后对残余尿量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完全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伤口未出现疼痛感,未出现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无任何残余尿量;有效:基本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伤口出现轻微疼痛感,未出现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排尿后出新鲜少量尿液残留现象;无效:未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显效百分比与有效百分比相加[3]。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两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比较 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比较[n(%)]
2.2 对两组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干预组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进行比较(x±s,d)
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尿道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排尿感丧失、贮尿、排尿困难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相关研究证实[4],实施子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约50%左右会出现泌尿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目前临床方面尚未明确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具体生理和病理原因,理论认为手术导致的直接损伤会造成膀胱周围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并向感觉、交感、副交感等自主运动神经进行传导,使其发生阻断后,损伤逼尿肌反射。术后引起的膀胱损伤会直接向神经纤维传入和传出,造成膀胱功能性障碍,再加上将相应组织切除后膀胱位置会发生明显变化,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
常规护理模式多重视的是疾病干预、生命体征观察等内容,无法使患者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所取得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近年来护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完善,综合护理已经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得到了逐步适用。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其满意度[6]。与此同时,其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留置导管时间,促使其自主排尿功能快速恢复,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改善其生存质量[7]。
由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可知,干预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谭宁红等人[8]的研究报道结论呈现一致性。从而充分证明,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开展综合护理,对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自主排尿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