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扣群
(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肺病科,江苏 如东 226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1]。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肺功能[2]。为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肺病科收治的1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其病情符合《中医内科学》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3)住院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其他肺实质性病变。2)患有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及功能障碍。3)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交流障碍。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55~93岁,平均年龄为(71.3±8.6)岁;其病程为1~18年,平均病程为(8.7±1.3)岁;其中有5例患者合并有呼吸衰竭。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47~91岁,平均年龄为(70.6±11.2)岁;其病程为1~17年,平均病程为(8.8±1.5)岁;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有呼吸衰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解痉平喘、镇咳化痰、扩张支气管的治疗。对咳脓性痰液、痰量多的患者,根据其进行痰液培养的结果为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让患者吸氧,将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表寒里热证、脾肺两虚证及肺肾两虚证五个证型。⑴为痰浊壅肺证患者使用苏子降气汤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莱菔子、苏子、白芥子、法半夏、茯苓、白术、前胡、厚朴各10 g,肉桂3 g(后下)。为痰多喘息的患者加用葶苈子10 g。为脾肺气虚、气短乏力的患者合用六君子汤。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⑵为痰热蕴肺证患者使用定喘汤合清金化痰汤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芦根30 g,杏仁、半夏、瓜篓皮、贝母、苏子、款冬花、黄芩、桑白皮各10 g,炙麻黄、栀子各5 g,黄连3 g。为痰多的患者加用葶苈子、射干各10 g。为痰热盛的患者加用鱼腥草、薏苡仁各20 g,地龙、冬瓜仁各10 g。为便秘腹胀的患者加用瓜篓仁、大黄、草决明各10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⑶为表寒里热证患者使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生石膏20 g,鱼腥草15 g,黄芩、金银花、浙贝、桔梗、连翘、杏仁各10 g,炙麻黄、甘草各5 g。为痰涌喉间有声的患者加用射干、葶苈子各10 g。为痰稠的患者加用瓜蒌皮12 g,半夏、桑白皮、知母各6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⑷为脾肺两虚证患者使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当归、丹参、党参、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各10 g,肉桂3 g(后下)。为气短、乏力、易汗的患者加用黄芪15 g。为痰多胸满的患者加用葶苈子10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⑸为肺肾两虚证的患者加用补肺汤合七味都气丸。该方剂的组方为:炙黄芪、太子参各15 g,山萸肉、桑白皮、五味子、麦冬、熟地、苏子、菟丝子、紫菀各10 g,沉香3 g(后下)。为阴伤低热的患者加用生地12 g、玉竹、天冬各10 g。为肺虚怕冷的患者加用钟乳石30 g、制附片6 g、肉桂3 g(后下)。为痰量大的患者加用苍术、杏仁、白芥子、厚朴各10 g。为心血瘀阻、面唇紫绀的患者加用丹参15 g,红花、当归、川芎各10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2)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选取患者的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膏肓穴、膻中穴、定喘穴及华佗夹脊穴为治疗穴位。取白芥子、延胡索、洋金花、甘遂、葶苈子、细辛各20 g,冰片10 g。将上述中药研成末,使用适量的鲜姜汁调成膏状。让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适当按摩其背部,使其背部皮肤发热。取5 g药膏,捏成丸,放在上述治疗穴位处,按成饼状,并用胶布固定。3~6 h后取下药饼。每天贴1次。告知患者注意保暖,禁止其食用温度较低的食物,禁止其洗澡。3)让患者口服中成药。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肺力咳合剂(生产厂家: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136),每次服20 ml。4)对患者进行耳穴埋豆治疗。让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对其耳廓进行消毒。将王不留行籽敷在患者双耳的神门穴、平喘点及肺、肾、枕、肾上腺、内分泌对应的区域,并用胶布固定。按揉王不留行籽约1 min,以患者感觉到按揉部位胀痛、发热、酸麻为宜。每天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治疗结束后,根据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胸闷、肺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情况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喘病”、“肺胀”的范畴[3]。《证治汇补·咳嗽》(清·李用粹)中记载:“肺胀者,动则气喘……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其痰。”《灵枢·胀论》中提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本次研究中,我们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表寒里热证、脾肺两虚证及肺肾两虚证五个证型[4]。其中痰热蕴肺证患者最多。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会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证型对其进行相应治疗[5]。对痰浊壅肺证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是化痰降气、健脾肃肺。对痰热蕴肺证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是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对表寒里热证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是宣泄肺热。对脾肺两虚证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是益肺降气、健脾化痰。对肺肾两虚证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是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仅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这与胡义凯[6]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