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黄用不同方法炮制后的功效

2018-11-06 06:04:38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泻下药性炮制

隆 强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 402360)

大黄是常用的一味中药材。该药归肝经、胃经、脾经、大肠经、心包经,性苦寒,具有通经化瘀、清热解毒、凉血通肠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热吐衄、肠痈腹痛、便秘积滞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泻痢不爽、瘀血闭经、痈肿疔疮等疾病[1]。《医方集解》中记载“大黄苦寒峻猛”、“加以蒸晒,则药性缓和”,是指原生大黄的泻下作用峻烈,若患者直接使用会伤及其胃气,但经一定方法处理后,可缓和其药性。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大黄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处理,可使其临床疗效发生不同的变化[2]。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大黄炮制品有酒炙大黄、熟大黄、炭制大黄等。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大黄用不同方法炮制后的功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的160只清洁级健康小鼠。在这160只小鼠中,雄性有80只,雌性有80只;其体重为19.6~21.8g,平均体重为(20.7±0.4)g。试验中所用的中药大黄均购于甘肃黄河药材批发市场,且其品质经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专业教授鉴定为合格品。将这1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炭大黄组、生大黄组、酒大黄组,每组各有40只小鼠。四组小鼠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不同大黄炮制品药液的制备 根据药典上的相关规定,将大黄药材分别制成生大黄饮片、酒炙大黄和炭制大黄。然后,取生大黄、酒炙大黄和炭制大黄各50 g,将其分别加入2500 ml的清水,煎煮取汁。煎煮10 min后,滤出药液,并再次加入1000 ml的清水煎煮10 min。然后,再次滤出药液。将两次滤出的药液进行混合,并进行浓缩处理,再用蒸馏水将浓缩后的药液稀释定容为药含量0.1 g/mL。并在此药液中加入活性炭,使药液中活性炭的含量为2%。

1.2.2 分别对四组小鼠进行给药 为对照组小鼠服用含有2%活性炭的生理盐水,为炭大黄组小鼠服用含有2%活性炭的炭制大黄药液,为生大黄组小鼠服用含有2%活性炭的生大黄药液,为酒大黄组小鼠服用含有2 %活性炭的酒炙大黄药液。每组小鼠服用药液的剂量为20 ml/kg。

1.2.3 泻下作用试验 四组小鼠服用药液1 h后,在每组小鼠中分别随机取出20只小鼠。将取出的小鼠处死后打开腹腔,然后剪取其幽门至回盲部的肠管,测量其小肠的总长度及活性炭在其小肠内推进的长度。然后,计算活性炭在其小肠内的推进率。推进率=活性炭在小肠内的推进长度/小肠的总长度×100%。

1.2.4 四组小鼠出血时间的观察 四组小鼠服用药液1 h后,取出剩余的20只小鼠。将小鼠麻醉后,将其尾部末端剪去5 cm。然后,用滤纸每隔30 s轻轻吸去小鼠尾部的血滴(注意在操作过程中不要挤压其尾部),直至其尾部血流自然停止。记录各组小鼠出血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小鼠用药1 h后,活性炭在其小肠内的推进率及其出血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小鼠和炭大黄组小鼠的活性炭在其小肠的平均推进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小鼠和炭大黄组小鼠相比,酒大黄组小鼠的活性炭在其小肠的平均推进率较高(P<0.05);与酒大黄组小鼠相比,生大黄组小鼠的活性炭在其小肠的平均推进率较高(P<0.05)。对照组小鼠和酒大黄组小鼠出血的平均时间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小鼠和酒大黄组小鼠相比,生大黄组小鼠出血的平均时间更短(P<0.05);与生大黄组小鼠相比,炭大黄组小鼠出血的平均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活性炭在四组小鼠小肠内的平均推进率、出血平均时间的对比()

表1 活性炭在四组小鼠小肠内的平均推进率、出血平均时间的对比()

注:a与对照组小鼠和炭大黄组小鼠相比,P<0.05;b与生大黄组小鼠相比,P<0.05;c与对照组小鼠和酒大黄组小鼠相比P<0.05。

组别 活性炭在小肠内的平均推进率(%) 出血的平均时间(min)对照组 75.89±4.56 15.07±2.14炭大黄组 76.24±5.08 7.12±0.85b酒大黄组 82.05±8.36ab 16.05±1.87生大黄组 87.39±6.56 12.43±2.05c

3 讨论

对中药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药效、改变药性、降低药物的毒性等。不同的中药炮制法对药材药效和药性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炮制方法对中药进行炮制,对提高其药效、改善其药性具有重要意义。大黄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药性赋》中记载该药药效的攻积导滞势猛,易损伤患者的胃气[3]。但古人经研究发现,大黄经酒炙后,能引药上行,使药性发生改变,起到清上焦实热的功效[4]。在本次研究中,大黄经酒炙后泻下作用减弱,主要是因为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将其酒炙后,大黄中的蒽醌、鞣质含量降低,故其泻下作用减弱[5]。而大黄经炭制后,其泄下的作用较差,但其止血的效果较好。其泻下作用减弱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高温炭制使大黄中含有的结合性蒽醌被破坏、游离性蒽醌增多导致的。而其止血功效增强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高温炭制使其含有的鞣质含量减少所导致的。

综上所述,大黄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其治疗效果不同,炭制大黄的止血效果较好,酒炙大黄的泻下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泻下药性炮制
瀑 布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太阳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50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8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8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西藏科技(2016年5期)2016-09-26 12:16:40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