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2018-11-06 06:04刘思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尿激酶原尿激酶溶栓

刘思军

(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沂源 256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引起的[1]。此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症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救治,可发生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以往临床上常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效果不够理想。有研究指出,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激活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提高其阻塞血管的再通率[2]。本文对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1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2017年2月至9月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标准是:1)在发病后的12~24 h内就诊。2)存在缺血性胸痛及心电图中ST段抬高等症状及体征。2)心电图中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3)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患有其他的重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2)有脑出血病史。3)近期内接受过溶栓治疗。将这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65例/组)。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患者35例,女患者30例;其年龄为29~65岁,平均年龄(58.25±6.84)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患者39例,女患者26例;其年龄为31~63岁,平均年龄(59.45±5.1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为常规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尿激酶(由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252)的用法是:将15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时间为30 min)。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由南京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585)的用法是:将20 mg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解于1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3 min内推注完毕)。将30 mg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解于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均为其静脉滴注低分子量肝素钠(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428),滴注的速度为1000 U/h(将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控制在1.5~2 s之间)。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并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纤溶指标(包括D-D、PLG、Fib等)。2)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分级标准是:(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胸痛症状完全消失,其心电图中的ST段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胸痛症状有所缓解,其心电图中ST段降低的幅度≥50%。(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胸痛症状无改善。3)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42例(占64.6%),为有效的患者有20例(占30.8%),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占4.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62/65)。常规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27例(占41.5%),为有效的患者有24例(占36.9%),为无效的患者有14例(占21.6%)。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4%(51/6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用药后两组患者各项纤溶指标的比较

在用药后2 h,观察组患者D-D、PLG、Fib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43±0.78)mg/L、(49.15±11.33)%、(3.52±0.65)g/L,常规组患者D-D、PLG、Fib的平均水平分别为(6.12±0.81)mg/L、(50.96±9.52)%、(2.15±0.72)g/L。在用药后24 h,观察组患者D-D、PLG、Fib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13±0.43)mg/L、(94.28±15.63)%、(3.43±0.42)g/L,常规组患者 D-D、PLG、Fib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45±0.67)mg/L、(99.65±16.91)%、(3.32±0.87)g/L。在用药后2 h和用药后24 h,观察组患者D-D、PLG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其Fib的水平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用药后两组患者各项纤溶指标的比较(±s )

表2 用药后两组患者各项纤溶指标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用药后2 h用药后24 h D-D(mg/L) PLG(%) Fib(g/L) D-D(mg/L) PLG(%) Fib(g/L)观察组 65 5.43±0.78 49.15±11.33 3.52±0.65 2.13±0.43 94.28±15.63 3.43±0.42常规组 65 6.12±0.81 50.96±9.52 2.15±0.72 2.45±0.67 99.65±16.91 3.32±0.87 t值 9.154 9.502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在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1.54%)发生消化道出血,有1例患者(占1.54%)发生牙龈出血,常规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占6.15%)发生消化道出血,有4例患者(占6.15%)发生牙龈出血,有3例患者(占4.62%)发生了尿道出血;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08%(2/65)〕低于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92%(11/65)〕,P<0.05。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引起的。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胸痛、发热、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升高、心电图中ST段抬高等[3]。临床研究发现,使用溶栓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尿激酶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溶栓药。此药的主要成分包括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无菌冻干纯尿激酶、人体血浆白蛋白、磷酸氢钠和磷酸二氢钠。此药可直接激活血块表面的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560-颉氨酸561键断裂,从而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而纤溶酶可促进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Ⅰ、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的降解,分解与凝血有关的纤维蛋白堆积物,从而可促使血栓溶解。有研究指出,用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易出现头痛、恶心、出血性疾病等不良反应。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选择性纤维蛋白溶栓剂。此药具有溶栓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有研究指出,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全身性出血、细胞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4%(62/65)〕高于常规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08%(2/65)〕低于常规组患者。在用药后2 h和用药后24 h,观察组患者D-D、PLG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其Fib的水平均高于常规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较好,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尿激酶原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