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细华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患者腹壁肌肉的强度降低及腹内压力升高是引起其罹患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1-2]。腹股沟疝位于患者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其主要表现是其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处向其体表突出,状如肿块[3]。临床上对腹股沟疝患者主要是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改良的Kugel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15例;其年龄为44~76岁,平均年龄为(56.2±7.0)岁。在B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12例;其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57.7±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为A组患者使用腹股沟疝网塞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方法是: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2)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1 ㎝处做一个长约7 ㎝的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然后游离其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充分暴露其疝囊。3)对斜疝患者和直疝患者的疝囊进行游离后予以高位结扎处理,对完全疝患者进行横断疝囊处理。4)为患者选择尺寸合适的腹股沟疝网塞平片。将平片置于患者腹股沟缺损处,将其固定。5)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6)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为B组患者使用改良的Kugel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方法是: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2)为患者取仰卧体位,在其腹股沟韧带上方1 ㎝处做一个4~5 cm的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其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及联合肌腱交界处的筋膜组织,充分显露其腹股沟管后壁的横筋膜,然后继续分离显露其腹股沟管的后壁,找到其疝囊的具体位置。3)将患者的疝囊钝性游离至其腹直肌鞘的外侧,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其髂腹下的神经。4)对患者疝囊进行处理的方法与A组患者相同。5)在患者腹膜中的间隙用改良的Kugel补片对其缺损处进行修补。6)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并对其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7)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1)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⑴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⑵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⑶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⑷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临床指标包括进行手术的用时和术后住院的时间。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2.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用时和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均更短,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腹股沟疝主要包括可复性疝、滑动性斜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等[4]。腹股沟疝主要是由于患者腹壁肌肉的强度降低及腹内的压力增高所致。腹股沟疝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腹部的肌肉逐渐萎缩,若其腹壁较为薄弱就易形成疝[5]。相关的研究表明,实施改良的Kugel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在腹股沟疝患者腹膜中的间隙进行修补,可防止补片出现张力,减轻其疼痛感,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6-8]。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改良的Kugel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