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峥
2018年6月7日,上海市53家企业的50个产品和36项服务通过第三方认证,成为首批“上海品牌”认证产品和服务。据悉,“上海品牌”认证工作已纳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四大品牌”相关三年行动计划,并成为本市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推进举措和抓手。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早在20世纪30 年代就崛起了包括“上海手表”“正广和”“冠生园”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21世纪的今天,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先进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方面,上海也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品质特点和品牌特色。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的要求,站在“五个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角度来看,上海还仍存在不足。尤其需要改变品牌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
“上海品牌”认证引入国际通行做法,采用“政府引导、国际认可、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品牌发展新模式,通过采用第三方合格评价的方式推进“上海品牌”自愿性认证,建立市场良性竞争的品牌发展新格局。
这是一种创新的模式,依托高标准,探索“上海品牌”认证发展的新途径,用标准铸就品牌。
品牌凝聚着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服务信誉和文化价值等多种竞争元素。创造世界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力的制高点。一个知名品牌在市场上发挥风向标作用,不仅仅是企业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品牌所在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形象的体现。因此,“上海品牌”认证想要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赢得好口碑,在认证的技术指标上必须达到甚至超过国际一流水平。
为了保障“上海品牌”认证的含金量,通过借鉴“德国制造”“瑞士制造”等国际通行做法和国内外省市的先进经验,上海市制定和发布了地方标准《上海品牌评价通用要求》,形成以《上海品牌评价通用要求》为基础、以市场主体自主制定的高水平、引领性产品或者服务团体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系,组建由天祥、通标、必维、UL美华、建科等15家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组成的国际认证联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品牌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品牌认证主体的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提升认证质量和技术含量。
根据打响“四大品牌”工作要求,下一步,上海将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包括不断完善“上海品牌”认证市场机制;加大“上海品牌”认证宣传力度;改革“上海名牌”推荐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专业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等。
同时,上海还将利用2019年IEC大会在沪召开的契机,不断挖掘本市产业和技术优势领域,建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性地培养和储备具备在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中有能力担任主席、秘书长等高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调动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集合各方资源打通国际标准化通道,力争有更多的ISO/IEC以及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落户上海,提升上海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当前,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技术标准被国际市场认可方面尚显不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标准从立项到发布的时间过长,有些标准在立项时明明是国际领先,但在经历繁琐流程后面向社会发布时,却发现已经过时或市场已不适用。因此,面对国际市场的高速发展,标准的制定发布流程必须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国家标准委及上海市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标准制定流程,逐步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本市地方标准已经基本实现在2年内完成立项到发布的所有工作。
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和发布的,无需经过政府部门审批,只需要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即可,所以不存在审批流程长的问题。目前,引起较大反响的儿童塑胶跑道、共享单车等团体标准,基本都是由行业协会组织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在半年时间内就完成起草并对外发布。
下一步,上海将力争尽快出台《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完善地方标准管理流程,继续提升地方标准制定效率。同时,以“上海品牌”认证工作为契机,加大团体标准的培育力度,完善上海市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平台,进一步打响“上海标准”品牌,推动标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