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
摘 要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完成职业决策过程所展现出自信能力的主观估计。本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影响因素可概括为个体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培养途径可以分为归因训练、团体辅导、课程教育和技能训练四种。
关键词 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32
Abstract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refers to the subjective estimation of individuals' confidence in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wo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aspects: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raining way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ttribution training, group guidance,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skill training.
Keyword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influencing factors ; training ways
0 引言
1977年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是指个人对自己完成工作所需要能力的主观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对个体的工作行为形成较大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自我效能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验证。Taylor与Betz当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们把自我效能与职业决策理论综合在一起,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实际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以看作是自我效能感相关理论经过长期发展适用于职业发展方面的产物,它可以帮助求职者做出职业选择和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个人坚持职业决策活动的内在信念,是影响职业决策的关键因素。Taylor和Betz认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涉及5个方面:包括自我评价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目标筛选的能力、职业规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外界的新事物。[1]
本文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决策与加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1.1 内在影响因素
1.1.1 人格
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统一的心理素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已有的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质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商佳音和甘怡群的研究结果显示, 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评分呈正向关系, 主动性人格可以直接地反映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高低。冉红琼等研究者针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精神质和外倾性人格特质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中精神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5个维度上表现出负向关系。与此相反,外倾性表现出正向预测功能。
1.1.2 归因方式
归因是通过人们分析和推测行为的因果关系,以控制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归因方式可以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种方式。在谭雪晴的研究中,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内部控制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可是外部控制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呈现的是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一旦个体认为职业决策的结果能够由自己来决定,那他们会主动地开展自我职业决策,并在其中投入大量的精力。
1.1.3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情绪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于自我认知、管理和掌控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情绪智力是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在处理信息、职业规划以及解决问题的效能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怀勇等人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情绪智力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不同维度存在何种联系。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现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1.4 人口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取决于统计对象的各项因素,如男女、年级、专业以及学生来源。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男生高于女生,理科生强于文科生,而农村和城市学生之间则无太大差别。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随着年级的增加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人生活经验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重大影响,个人的生活经验通常又是不断变化的,年龄则是促使生活经验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外界影响因素
1.2.1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包括了两个因素,一个是学校,另一个是家庭。其中学校的教育引导是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校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家庭支持则体现在父母的支持,无论是物质层面的支持和精神层面的支持。父母的支持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定向,子女的职业定向多数会参考身边的重要他人的职业。个人职業决策自我效能的建立形成,主要基于对父母职业的行为观察分析。
1.2.2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经济环境将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反之,就可能会对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形成消极影响。邝磊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经济环境的前景越是看好,就越是能够促成他们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形成。个体对经济前景的失望,就会让他们对未来缺乏自信,陷入就业焦虑和恐慌中,这会对他们以后的求职产生很消极的影响。杨萌等人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看待经济发展和就业成功的分析结果显示,对经济越看好,也就对自己就业成功越有信心,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它们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的作用。
1.2.3 社会文化
在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差异。东方文化中的年轻人在择业时注重父母的意愿,接受的傳统文化教育使他们把家庭幸福处于优先地位。当个人的愿望和父母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在西方的家庭,父母尊重子女的选择。在西方文化中成长的青年学生把个体的能力与技能发展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
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培养途径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培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可以分为归因训练、团体辅导、课程教育和技能训练四种。
2.1 归因训练
韦纳的归因划分建立在三个层面上,既内外性、稳定性以及可控性。在进行归因训练时,应该尽量把失败原因归纳为内在的、可控的维度上。通过言语劝说,在学生心中建立起这样的认识:职业决策主要由自身因素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解决职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最终的职业成功。努力的归因训练可以用来推动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2]
2.2 团体辅导
以团体辅导的形式来开展学生职业决策教育工作,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职业决策的实践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一些心理手段,通过游戏、小组互动、体验分享、名人访谈等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大学生从多维度理解与职业相关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在王金良等人的研究中,将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7周的团体辅导实验,对照组不作处理。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加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着明显的积极效果。
2.3 课程教育
在大学阶段有必要开设职业发展的课程,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这些课程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应主要集中在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以及怎么进行规划决策等内容上。积极开展对自我以及外在环境的认知分析,在知己和知彼的基础上再做出职业决定。在我国许多高校,提出不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模式。在谭佳的职业生涯干预研究中发现,在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干预实验后,不管是量化结果还是质性分析结果都表明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获得了明显提高。
2.4 技能训练
在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决策之前,有必要针对专业的特殊性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例如在师范专业中,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成为优合格教师的基础。在师范生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基本教学技能的考核,而这些技能应该是在职前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奥布赖恩在1999设计了一套职业探索训练。培训包括探索专业自我、搜集信息、做出决策、了解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四个方面。内容涵盖简历写作以及面试技巧等,让学生能够认识理解职场规则。结果显示,这样的技能训练对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将职业理论与心理理论结合一起,成为职业心理学重视的研究领域。但是研究的对象多数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各种研究都有局限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具体影响机制与影响因素之间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3]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培养需要多层次的努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以通过多种干预手段得到增强。在此基础上,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职业决策指导的核心因素中设计出更有效、更通用的措施,从而为人们的职业选择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许存,马红宇.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760-766.
[2] 杨淑芸.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15):111-113.
[3] 刘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测量及相关研究述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8):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