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文
摘 要:当下历史阶段教学出现了一些病症,打造高效历史课堂迫在眉睫。本文以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实践出发,从去掉繁琐的教学环节,直击教学目标、过滤掉边缘性课程知识,围攻核心知识、改变“教材——教师——学生”的线性固定流程,将“教学”转化为“交学”三个方面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核心知识;交学
19世纪,德国科学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阶段教学理论,建立起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模式,并自诞生起便日益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大众化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环节、分阶段的教学活动也开始出现病症。一方面,教学环节越来越繁琐;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日益演变为“教材——教师——学生”的固定流程,教师强行充当着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中间人。这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在课堂上以素质教育的名义进行花式表演,课后则力行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患上了“分裂症”。
面对这种情况,教学必须进行一次“瘦身手术”:去掉花样的雕饰,返璞归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本文将结合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
一、 去掉繁琐的教学环节,直击教学目标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以教学目标为靶心,突出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历史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即先有教学内容再有教学目标。而部编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定,直击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研习课标,再研读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间。
以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为例。课标给出的教学内容要点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教材内容则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三框,外加知识拓展:山顶洞人。教材给出的教学内容除了北京人之外,还多了元谋人和山顶洞人。如果没有课标的指导,面对三种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师将无法取舍,因为他们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我了解到北京人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地位,对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处理:
(一) 开门见山,选调教学重点作为导入素材
首先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将教材内容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北京人的发现由第二框调整至开头。这样的导入进口课题开门见山。同时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回到北京人发现的历史现场,在情感上感受北京人发现的震撼,直击教学目标。
在具体讲述北京人被发现的故事时,注意导入语言的生动与矛盾的创设:让大家引以为傲的北京人,其发现者竟然不是中国人!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后,讲述瑞典安特生、奥地利丹斯基在中国境内找到北京人牙齿的故事,一步步引出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并在世界古人类考古学界引起震动的相关史实。
(二) 有的放矢,提取教学重点描绘教学线索
以北京人的发现为开端,中国考古队陆陆续续发现了中国境内其他的早期人类,自然描绘了一条时间线索。将教材中的三框内容合情合理的过渡串联到一起,集中展现了中国考古学界在一段时期内的考古成就。
在具体讲述时做了如下处理:1929年中国青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正是裴文中带领的这只考古队,于1930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又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遗迹;1965年的劳动节,中国的古人类考古又有了重大的发现,元谋人与世人相见。在这条时间线索中,突出了北京人的“最早”被发现的地位,有助于学生理解其非同凡响的历史意义。
(三) 深入浅出,设计学生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在讲述北京人的特征时,充分利用手边的历史教材,以《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北京人与现代人比较”的几张图片为素材,设计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具体操作时,让学生走上讲台,以自己的相貌、外形为参照,指出自己与北京人的不同之处。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外形条件,都对这一活动十分感兴趣,眉飞色舞地讨论起来,很快产生了讨论结果。而这里的不同之处实际就是北京人的特征。关于北京人的特征,书本上又大段的文字进行了描述。此次的教学活动没有让学生阅读书本文字,却达到了将书本文字深深刻在学生心中的神奇效果。
二、 过滤掉边缘性课程知识,围攻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是指每个教学活动单元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理解、探明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学期教学、一个单元教学、一节课教学的主体内容与知识主干,是整个教学活动链条中的关键链环,是联系全部教学活动的轴心骨。
从学期教学来说,部编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史前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内容,重点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单元教学来说,新教材增设了单元导语概述了单元的内容。从一节课的教学来说,课题概括了一节课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从整体把握古代史教学重点,每一单元线索,每一节课的课魂,明确核心知识,过滤边缘性知识。
以第9课《秦统一中国》为例。从古代史教学来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因此要帮助学生理解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从单元教学来说,单元引言从宏观上概括了第9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对后世的影响。因此要帮助学生以单元引言为引导,从秦的历史地位、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中央集权制度三方面学习第9课。进一步分析后发现,这三方面都离不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第9课的核心知识。
明确核心知识后,我们可以借助核心知识导图(图1)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加工、整合。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也要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核心知识导完成情况,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对电路相关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对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行了培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二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物理教学课时有限的问题,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录制成相关的教学视频,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的学习,對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和难题进行记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集中的解决,确保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三是要重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物理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中,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物理知识。比如在上述提到的“电路”教学,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实验室中去实践动手、连接一下电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四是要做好物理教学手段等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是要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引入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物理课堂的教学手段元素,实现物理教学的多元化。同时借助于微信、QQ和网络平台建设等,构建良好的物理学习交流群组和资料分享、教学互动平台,为学生更好地参与物理教学活动创设条件和平台。
三、 做好中职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条件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中职院校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的基础保障工作。一是要对物理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积极转变观念,科学认知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校本教材开发、实验室建设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尤其是要对物理教学实验室进行改进,淘汰落后的设施设备,引进新的实验器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验学习环境。二是要重视物理教学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引进高水平的物理教师,并且组织开展相关的物理教师培训,促使物理教学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优化,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持。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物理教学是很多工科类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是关系到学生专业学习效果和技能掌握的关键。必须要对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物理教学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丽.探讨如何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高新区,2018(06):116.
[2]赵秋霞.对中职物理教学困境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101-102.
[3]张玉凤.浅析中职物理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52.
[4]崔连峰.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3):281.
[5]何时刚.中职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9):136-137.
[6]王寒冰,徐健.依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提升物理教学的实效性[J].求知导刊,2015(09):52.
[7]谢亚华.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析[J].才智,2014(29):194.
作者简介:
简雪丽,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