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呈现方式研究

2018-11-05 09:50张春艳
考试周刊 2018年89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重要的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且更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而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是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知识点分布不均以及较为散乱的特点,从而致使学生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学习。基于此,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文章将从其内外部两个维度视角下展开研究。

关键词:长春版;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具有向学生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但是,基于当下教科书中含有的各类符号以及大量信息等元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为此,文章将就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呈现方式展开全面的研究。

二、 内部结构维度下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

(一) “信息”比例分析

在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其传统文化的知识包涵了汉字、风俗习惯以及寓言故事等在内的内容。而不同年级下,学生教科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不尽相同,在一到四年级的小学教科书中,汉字家园内容都有所体现。而在五六年级中,民俗知识只出现在该时期的教科书中。而一、四年级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关于诚信方面的文化内容。而我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在小学生上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四年级都有内容出现。而教会小学生勤劳勇敢的精神内容,则在二三年级中出现的最多。通过以上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不同年级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在不同年级中具有散乱性。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中显示,一年级的学生对关于汉字、友情等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只达到了百分之五十的吸收率;二年级对含有寓言故事以及勤俭节约等精神的传统文化知识,只吸收了百分之四十;三年级对名人故事、爱国主义等在内的传统文化知识只吸收了百分之五十;四年级对友情、诚信等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只吸收了百分之九十;五年级对风俗习惯以及中华经典等在内的传统文化知识,只吸收了百分之四十;六年级对汉语、名人故事等在内的传统文化知识,只吸收了百分之五十。从该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是由于文化分布不均以及散乱的特点,不仅导致知识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而且也不利于小学生更好的对其进行全面的吸收学习。

(二) “符号”比例分析

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具有标志性的符号当属于汉字。而从小学时期汉字就成为重点贯穿在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与此同时,在汉字范围内,成语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我国大多数成语的出处则是来源于历史上的寓言典故,这些典故一般带有讽刺性以及教育意义。寓有寄托的含义,而寓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将深刻的道理讲给人们听,对人们起到教育的作用。由此,在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汉字的文化知识,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四年级都有所涉及,而五六年级时期,汉字单元就转变成了汉语单元。

三、 外部结构维度下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

(一) 模块设置的比例分析

在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古诗词模块,在一到六年级的教科书中都有所体现。但是不同年级下,古诗词占有的比重不同,其中一年级、三年级以及四年级古诗词占有比重最大。而五年级开始,语文教科书中就融入了有关文言文的知识内容。在此,我们可以将三四年级作为语文传统文化学习的过渡时期。而像古代的寓言故事来说,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共出现了十二则寓言内容。其中只在二年级、四年级以及六年级中有过相关的内容,其他年级还并没有涉及。而出现在二年级中的寓言故事,一共有九篇内容,其形式也都是白话文,而四年级以及六年级的展现形式则是文言文。教科书之所以会这样安排,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与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技能的程度有关,其二是因为,学生即将步入中学阶段,由此希望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重点内容传递给小学生。

(二) 教科书单元设置的比例分析

在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汉字家园这一模块的设置。其中,汉字家园在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时期下,被称为汉字家园,但是从五年级开始就被称之为汉语家园。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对汉字的学习在字音、字形等方面都有所转换,由此也是根据学生年龄的增加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进行知识学习过程中必然也会相应的增加难度,在单元数量上,其中,一二年级的汉字家园单元分为上下两个模块,三四年级的汉字家园变成上下册各有一个模块,五六年级与三四年级模块设置相同。从中,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汉字家园模块设置,其数量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在学生汉字时的难度却有所降低,而学习的重心逐渐向语文的学习转移。再比如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设置的爱国主义单元模块,在三年级出现的最少。而有关传统美德文化的内容,在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到六年级都有涉及;而关于民俗文化的内容,一到六年级中所占比重较小。

四、 结论

简而言之,虽然長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具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作用,但是因为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较为杂乱等问题的存在,由此给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带来了阻碍。为此,文章就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外部两个维度视角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展开的详细的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带去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百刚,章益,等.一种初小国语读本的分析与批评[C].各国教育制度及概况,新中国建设学会出版科,2014.

[2]郑国民,等.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张耀翔,等.六百年来最有势力的小学校教科书(续完)[J].新教育评论,2016,11(4):17-20.

[4]刘国正,辛安亭,等.三十多年来我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主要意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张春艳,吉林省榆树市,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双井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