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d01:10.3969/j .issn.1007 -614x.2018.2.4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予以MIPPO治疗;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优秀30例,良好18例,优良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术后3周、6周、9周、12周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MIPPO技术应用于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骨折愈合质量更高,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预后更好。
关键词:MIPPO;切开复位内固定;胫骨远端骨折
由于胫骨干缺乏肌肉保护,极易因高能量损伤而发生骨折。研究指出[1],胫骨远端骨折占胫骨骨折10%左右。胫骨远端骨折多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若治疗不当,极易出现骨髓炎、骨折愈合不良及骨不连等并发症,临床危害性较高。因此,应积极寻找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式,以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将MIPPO技术应用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以提升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0.19±13.57)岁;对照组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39.72±14.15)岁。两组病例数、性别比例及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2]:①明确外伤史;②临床可见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畸形,可及骨擦音,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③X线检查示胫骨远端骨折线明确;④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例排除标准:①相同部位合并陈旧性骨折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不符合手术指征者;④临床资料不齐或配合度较低者。
方法:①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骨折断端为中心,沿胫前嵴稍外侧作纵行切口,并沿切口向下延伸以越过踝关节内弧形走向,充分暴露骨折断端,以手法复位,利用C臂机进行检查以确认复位完全;以克氏针临时加固,再选择适当钢板置入,确定复位完全后锁定钢板。常规冲洗、缝合及包扎。②研究组予以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MIPPO):完善术前准备,嘱患者取平卧位,在全麻下,将患肢抬高,止血带止血。于内踝前侧取约4 cm切口,直达骨膜,并利用骨膜剥离器分离内侧组织,形成软组织隧道;根据骨折程度选取合适钢板,并沿软组织隧道插入;以胫骨脊为参考,将骨折端进行闭合复位操作,在骨折近端滑动孔处拧人1枚普通皮质骨螺钉,以进行固定,同时在远端予以1枚普通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利用C臂机对骨折复位和钢板位置、长度等情况进行确定,确定复位完全后在远近端分别拧入3~4枚锁定螺钉固定;再次使用C臂机透视以确定螺钉深度,确保未进入踝关节腔后关闭切口。手术完成后,以弹力绷带包扎。两组术后均予以消肿、抗炎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对症治疗。
骨折愈合判断指标[3]:①优秀:X线复查示骨折完全解剖复位,未见肿胀及畸形;②良好: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但存在轻度肿痛;③较差:未达到上述标准。
踝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3、6、9、12周,采用Tometta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因素包括有无疼痛、踝关节活动范围及有无形成角畸形。评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满分100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研究组中,骨折愈合优秀30例,良好18例,优良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例、20例及76.4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兩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术后3周踝关节功能评分(70.15±8.23)分,术后6周(78.42±8.71)分,术后9周(83.16±9.18)分,术后12周(90.64±5.5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繁多,其中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MIPPO最为多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传统术式,重视骨骼解剖复位,强调稳定性重建,要求解剖复位的内固定钢板可保障骨折绝对稳定,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4]。但部分患者存在骨折愈合质量不高,甚至是骨不连等情况,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一定限制。相关研究指出[5、6],骨折治疗应更重视骨本身生物学特性,手术治疗应以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及保护骨的血液供应为基础。作为一种新型骨折内固定技术,MIPPO技术可兼顾锁定与满足生物学特性两方面要求。一方面,可精确计算多角度然后以螺钉锁定,能够为骨折端提供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另一方面,锁定钢板是依靠钢板与螺钉锁定而形成稳定关系的,不需考虑钢板与骨干间摩擦力,对骨膜及血运损伤较小,更符合骨折端愈合、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要求[7]。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中,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IPPO技术骨折愈合质量更高,这可能与其对骨膜、血运影响较小有关。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术后3、6、9、12周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IPPO技术应用于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预后质量更好,这可能与其可更好地满足生物学特性有关。
综上所述,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MIPPO技术应用于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骨折愈合质量更高、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敬,窦榆生,廖永华,等.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4,10(5):468-470.
[2]王国胜高健续斌等我国胫骨远端骨折经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系统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抿2014,11(9):1186-1189.
[3]姜福龙,郭志强,徐丽丽,等.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1):68-70.
[4]邹凯,车彪,王凯,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1):851-852.
[5]郝连升,王新昌,陈健,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10):14-17.
[6]刘剑军闵智熔,谢静波,等.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32-34.
[7] 曾健聪,林卓锋,杨云海,等.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