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患者分别应用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6-10-09 23:34刘俊杰何其泉栗志辉李建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疗效对比跟骨骨折

刘俊杰 何其泉 栗志辉 李建伟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撬拔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经皮撬拔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优良率均为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2±2.1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为(82.83±13.5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2个月B0hlers角、Gisans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d、12个月B0hlers角、Gisans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撬拔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影像学指标相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但经皮撬拔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较小,可利于足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跟骨骨折;经皮撬拔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215—04

跟骨为足部最大跗骨,人体行走与负重中发挥重要作用。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的常见类型,其多是由高强度负荷导致的,严重影响足部稳定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跟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骨折复位与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在临床外科治疗中提起较高关注。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经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跟骨骨折患者82例,均经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Sanders Ⅱ型,排除足部先天畸形、足外伤史、严重心血管疾病、慢性全身性疾病等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7~62岁,平均(37.8±7.3)岁,患侧单足31例,双足10例。经×线检查:平均高度为(37.4±3.2)mm,平均宽度为(44.2±3.9)mm,Bohlers角为(7.9±1.7)°,Gisanse角为(88.4±11.5)°。对照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17~63岁,平均(37.7±7.8)岁,患侧单足30例,双足11例。经X线检查:平均高度为(36.9±7,7)mm,平均宽度为(44.3±3.7)mm,Bohlers角为(7.7±1.8)°,Gisanse角为(88.7±11.2)°。经伦理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采用皮撬拔内固定术,给予患者腰部麻醉,协助其保持俯卧位。首先在跟骨骨结节水平横向位置上钉一枚3mm骨圆钉,再于足跟面向跟骨后关节面处钉一枚,以上操作需借助C臂透视功能,助手采用克氏针对跟骨行后下方牵引,此外手术医生压迫跟骨两侧,并采用克氏针将塌陷处骨块复位,完成复位后采用长度适宜的空心螺钉固定的骨折块。对于塌陷严重的关节面,可作2mm切口,采用1mL注射器推入同种异体,完成纠正后,缝合切口采用石膏固定患肢。

1.2.2对照组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给予患者腰部麻醉,协助其保持侧卧位。患者股骨下端绑止血带,在患处行L型切口,将鼓膜下皮瓣组织剥离,在外踝处固定两根直径为2.0mm克氏针,以防皮瓣组织牵拉关节处,当各个关节复位良好后,调整跟骨位置,经钢板内固定,再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将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级别。其中优:90~100分,无疼痛,能够正常行走;良:75~89分,行走基本正常,行走轻微疼痛;可:50~74分,跟骨急性复杂,足底存在骨赘,损伤较为严重,行走明显疼痛;差:低于50分,术后感染,骨缺损,关节僵直。

1.4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Maryland评分,术前、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的Bohlers角与Gisanse角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优良率均为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住院时间、Maryland评分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2±2.1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为(82.83±13.5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BoNers角与Gisanse角比较

两组术后1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跟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呈不规则矩形状,现针对跟骨骨折临床研究较多,尚没有统一治疗标准。跟骨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足跟部肿胀、存在明显瘀斑、足部难以行走等,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跟骨骨折常会累及到跟距关节面,导致跟距关节面出现骨折缺损、跟骨变宽、塌陷等现象,严重影响预后。研究显示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难以修复跟骨解剖位置,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现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术前可根据跟骨后关节面粉碎程度评估跟骨关节内骨折严重性,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直接影响着预后效果。临床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关键在于后距下关节解剖复位。切开复位可于直视下使得关节面恢复平整,清理关节面破碎软骨,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但该术式手术创伤面较大,易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且由于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组织损伤不易愈合,且易发生感染。因此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过程中,应保障切口皮瓣供血充足,以防对皮瓣过度牵拉,影响软组织自我修复。皮撬拔内固定术具有微创优势,能够有效恢复跟骨Bohlers角、Gisanse角,此外术中应用空心钉内固定以防广泛剥离软组织,可避免再次手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期间需采用C型臂指引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身体。术者认为,即便皮撬拔内固定术中C型臂指引会损伤到患者身体,但其属于微创手术,术后易于恢复患者足部功能,具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经皮撬拔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P>0.05);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经皮撬拔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影像学指标相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但经皮撬拔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较小,可利于足部功能恢复,推荐临床采用。

猜你喜欢
疗效对比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探测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
弹力加压包扎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