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
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通常是大多数学生或班级平均水平,但总有一些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尽管这些学生并不占多数,但教师对“关键少数”的关注能真正提高班级整体质量。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分化期,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需把全班置于学校大环境之中考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在物质和技术指导上为学生均衡发展提供条件。
一是根据班级学情,制定班级整体目标,确保合格率。在整体目标下,根据教材内容,建立知识模型,设计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实践操作等尺度标准,避免机械练习,保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可能性》这一章节时,整堂课我采取全员互动游戏的方式,在学生分组摸球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问题,并在游戏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是针对“吃不饱”的对象,实行个性目标设计,保护智慧的种子。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学科,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关注班级中的“吃不饱”现象,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严格要求,对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及时纠正,严格要求,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并养成建立习题集的习惯,以便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我在学期初印制了一份“自我超越图”,内容包括各科成绩和总成绩的变化状况。通过这个图表,老师、家长和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学习变化的情况,从而便于“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的成绩,每次考试后,各任课老师都认真分析情况,对于存在问题的科目,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找其谈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三是针对“吃不了”对象,设计基本目标,让暂时学有困难者不掉队,为未来贮蓄信心和能量。学生出现暂时的学习困难是有原因的。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多给学生宽容和期望,从而推动整个集体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使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首先是发现问题,让学生读题目,考查学生的语言感受和理解能力,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是通过家长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以便制定消除学困生的策略。第三是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及其形成原因,实行同类编组,方便教师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培养小老师,让学生带动学生学习,形成学习伙伴关系,达成小组进步。
为使班级整体质量全面提高,我班进行小组建设,将三个梯队的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分成六人小组,小组建设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的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水平。我的任务是培训小老师,让他们帮我实施检查、指导和训练计划,实行化整为零、逐一过关策略。
学生因小组荣誉的驱动,全组联动,每有学习任務来临,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都能完成。学习优秀者在指导学困生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思维条理更加清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真是一举两得。
教师教学必须关注“关键少数”。关注优等生,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关注暂时的学困生,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矫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弥补知识缺陷,锻炼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起步阶段跟上同龄人的步伐,实则是保护那些懵懂中的智慧之子,他们极有可能是“大器晚成”者,只是花开的时间稍晚一些罢了。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更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需要教师特别关注。教师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品质和价值观,为实施精准教学提供依据。教师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捕捉到成功的机遇,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就能激发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作者单位:孝感市孝南区实验二小)
责任编辑 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