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孩子们的诗和远方

2018-11-05 09:53饶家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

饶家伟

2017年,光谷四小被确定为武汉市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学校秉承“引领、参与、实践、体验”的宗旨,始终坚持身边实践与游学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馆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地方,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育,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引领学生走向诗和远方。

一、建构研学关键词组,从活动走向课程

武汉市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四种感受”——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自豪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亲近感、对革命光荣历史的崇敬感、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感,实现“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明确把研学旅行作为校本必修课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倡导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还吸纳部分有能力的家长参与研学课程开发,让研学课程拥有了更广阔的实施空间。

在研学实践过程中,学校总结出研学旅行亟需突破课程设计,打造出“教育+生态”“教育+旅游”研学课程体系的关键词组,教育、生态、旅游元素一个都不少。

1.打造校本特色的研学旅行关键词:“教育+生态”

研学的目的是教育,即通过特定的主题活动,将活动课程化,达到育人目标。我校研学与办学理念、校本课程相结合,放大“生态”二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课程设计。以“教育+生态”为特色的自然体验教育成为品牌课程,促进了“绿色生态”主题课程与公园大课堂对接,让学生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获得体验式教育和浸润式成长。在2018年6月份研学旅行中,近百名学生走进蛇山,开展“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活动,学生手拿放大镜,寻找原始野生植物。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最大限度地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功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体现研学旅行实施路径关键词:“教育+旅游”

研学旅行是一种体验,“教育+旅游”是其主要实施路径,不是转一转而已,应是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主动探究活动。比如黄鹤楼,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丰富瑰丽的诗词文化,学生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看一看,很难有深刻印象。我们将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比赛,学生马上就兴趣盎然了。理想的研学地点必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经过大量的勘探踩点,在研学每个环节体现教育,处处体现课程设计。

二、引领研学实践,从课堂走向开放

研学旅行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一种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一种参与式、互动式的研究性学。在教学形式上,要变课堂灌输、电视听闻为亲身体验、实践探究。在组织实施中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指导老师或辅导员的带领下以课程为目标,经历确定主题、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导师点评总结、形成研学报告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做、做中学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学校开展的绿色生态研学为例,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是武汉市在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的基础教育实践育人范式,旨在激发中小学生了解武汉、热爱武汉的热情,倡导在身边的公园里开发集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于一体的课程。学校在开展绿色生态研学过程中,坚持校园与公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班级为单位,让孩子们把大自然当成最好的课堂,走到户外观察生态、记录自然笔记。

研学活动中,由专业导师为孩子们讲解自然笔记的六要素,引导他们通过“五感”——看、摸、闻、听、尝走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美。听研学导师的介绍,孩子们兴奋地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仿佛打开了一扇扇奇异的动植物之门。随着观察的深入,孩子们精心绘制自然笔记,他们有的观察树木、有的观察花、有的观察花园的小昆虫,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用笔描绘着校园里的风景,并附上短文介绍,包括植物的名称、形状、颜色、天气甚至自己的心情。

活动最后,由研学导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点评与展示,每一幅图伴随着讲解如同一篇科学小发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在科学探究与大自然千变万化的魅力之中。通过笔记自然活动,孩子们用心去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态乐园。

三、绽放研学魅力,“制度+细节”是保障

研学旅行是帮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拓展教育形式、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习团队配合技巧、感受团队荣誉感、增强学生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研学旅行的一次次行走后,我们总结出“制度+细节”是保障研学旅行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因素的经验。

1.安全是基本前提。学生活泼好动,安全是研学的前提。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中要严格操作、科学规范,做好充分的安全预案。一定要结合校情,精心组织,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要做到安全责任主体明确,安全过程方案细化。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清安全的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首先是事前准备:踩点,排除安全隐患,制订预案,包括学生的行前安全教育等;其次是事中控制,由学校和承办机构高度配合,双方的带队老师是必不可少的,对一些活动过程中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区域或环节,必须有专人负责,确保万无一失。

2.落实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研学旅行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享受自由自在的“学”、多姿多彩的“游”。研学前,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去设计研学环节,组织学生落实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另一方面,教师要多放手,创设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既要保证课程实施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样态,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对每个小组的研学方案严格把关,在研学时按照小组方案开展学习活动。

从研学旅行具体时间安排来看,可以在学期中间安排,也可以在寒暑假安排,但不宜安排在国家法定节日;从时间长度看,每年研学实践的时间原则上省内一次不超过4天,不少于2天;省外一次不超过7天,不少于3天;境外不超过15天,不少于7天。

3.探索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研学旅行经费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主要是通过家长收费,政府拿一点、学校出一点做起来还比较困难。研学旅行的深入开展必须要有比较稳定的财政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探索研学旅行的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也应建立对弱势群体学生的资助机制。

4.融合社会资源,加强协调配合。开展研学旅行工作,教育部门要主动协调其他政府部門和行业齐抓共管,加强协调配合,如博物馆要为学生研学旅行免费开放,交通部门要为研学旅行安排专列,教育部门要注意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不同地域的试点,也应该加强交流,相互联动,建立微博(信)群,为工作提供方便。有了部门联动,旅游、文物、物价等部门就会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许多家长也会成为研学旅行的志愿者。

目前,我校研学旅行基本实现了从活动走向课程的转变,实现了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成为开发者的转变,实现了教育重心从着力未来向彰显人性的转变,正成为一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主动发展的课程。

(作者单位: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