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婷,沈小淞,林采玥,林 辰,陈 攀△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壮医针刺疗法是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穴位或反应点,调整脏腑、骨肉的功能,畅通三道两路,平衡天、地、人三气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历史悠久[1]。壮医针刺疗法是壮医临床最常用的治病方法,适用于各科常见病的治疗。据报道[2-3],壮医针刺治疗月经相关性疾病疗效满意。经前期综合征是在月经前周期性出现以躯体、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症状繁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4]。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治疗逐渐被患者认可。临床实践发现,壮医针刺疗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同的穴位处方、针刺顺序对本病疗效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以不同的穴位处方及针刺顺序为切入点,研究壮医针刺疗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最佳方案。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120例病例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壮医门诊患者、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壮医门诊患者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将纳入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各24例。观察1组平均年龄(28.5±7.75)岁,平均病程(13.9±8.82)月;观察2组平均年龄(29.4±7.41)岁,平均病程(12.6±8.86)月;观察3组平均年龄(28.7±6.91)岁,平均病程(13.3±8.64)月;观察4组平均年龄(30.0±6.83)岁,平均病程(13.8±8.87)月;对照组平均年龄(29.2±6.71)岁,平均病程(13.4±7.82)月,各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中华妇产科学》[5]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试者年龄在18~40岁之间;③无器质性疾病,无合并其他疾病;④3个月内未服用过对症治疗药物及激素等治疗;⑤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1组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用壮医“8”字环针法针刺;观察2组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进行针刺;观察3组选取天地两部穴位,用壮医“8”字环针法针刺;观察4组选取天地两部穴位,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进行针刺;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
选用壮医针刺疗法治疗。①壮医针刺穴位处方:观察1组针刺的穴位处方为咪肠穴、花肠穴、腹三环6穴、腹四环6穴、内三桩、天宫穴和臂内中穴,定位参见《中国壮医针刺学》[6];观察2组针刺的穴位处方同观察1组;观察3组针刺的穴位处方为面环12穴、手背二环4穴、膝二环11穴、足背一环7穴和足背一环8穴[6];观察4组针刺的穴位处方同观察3组。②操作方法:观察1组取规格为0.25 mm×40 mm、0.25 mm×25 mm、0.25 mm×13 mm的毫针,选用壮医“8”字环针法的顺序针刺,先针咪肠穴(左侧),直刺7~10 mm;再针腹三环6穴,再针内三桩(右侧),接着针内三桩(左侧),再针腹四环6穴,分别直刺27~40 mm;接着针花肠穴(右侧),直刺7~10 mm;再针天宫穴、臂内中穴(左侧),臂内中穴(右侧),直刺17~27 mm。观察2组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进行针刺,选取针具规格及针刺穴位深度同观察1组。观察3组取规格为0.25 mm×40 mm、0.25 mm×25 mm的毫针,选用壮医“8”字环针法的顺序针刺,先针手背二环4穴(左侧),直刺17~27 mm;再针膝二环11穴(右侧),直刺27~40 mm;再针足背一环7穴(右侧)、足背一环8穴(右侧)、接着足背一环7穴(左侧)、足背一环8穴(左侧),分别直刺17~27 mm;再针膝二环11穴(左侧),直刺27~40 mm;接着针手背二环4穴(右侧),直刺17~27 mm;最后针面环12穴,斜刺17~27 mm。观察4组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进行针刺,选取针具规格及针刺穴位深度同观察3组。③治疗疗程:病例均于月经干净时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停止治疗,每隔2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口服西药治疗,地屈孕酮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10;生产厂家:Abbott Biologicals B.V.(荷兰)],每次1片,每日2次;谷维素(国药准字:H44020613;生产厂家: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片,每日2次。在月经周期第11天开始服用,月经周期第25天停药,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3.1.1 疗效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评分1次,治疗结束时评分1次。②治疗后总体疗效。
3.1.2 安全性观测指标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晕针、断针、血肿、感染等。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5]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拟定。
3.2.1 临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 以观察常见症状体征为主,条目包括: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小腹胀痛、乳房胀痛、头痛、失眠、疲乏、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和肢体浮肿,每一症状体征分4个等级:①无症状,记0分;②症状轻度,记1分;③症状中度尚可忍受,记2分;④症状重度难以忍受,记3分。10个条目分数累加为总积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30分。治疗前后由患者自行评分,不加暗示。
3.2.2 临床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显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4.1 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疗程结束后各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组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与观察2组、观察3组、观察4组、对照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2、观察3组、观察4组、对照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观察1组比较,②P<0.05
3.4.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1组总有效率分别与观察2组、观察3组、观察4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2组、观察3组、观察4组、对照组之间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观察1组比较,①P<0.05
3.4.3 各组安全性评价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观察4组均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均为0%,对照组有7例出现胃部不适、干呕等胃肠道反应,4例偏头痛等不适,不良反应率为45.8%。观察1~4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壮医将人体分为上(天)、中(人)、下(地)三部,天气主降、地气主升及人气主和,地气、天气一升一降,人气相柔和,三气同步运行,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如三气同步功能失调,则产生疾病[8]。在壮医学中无“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名,归入“月经不调”范畴,其发病是由于妇女平素体质虚弱,外来邪毒侵入机体,阻滞“咪花肠”(女子胞宫及其附件);或既往月经期生活作息不节,三道两路功能减退,内生毒邪,导致“咪花肠”功能失调,以致机体脏腑功能不协调,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同步而产生本病。因此,治疗原则主要是祛毒外出、畅通三道两路、协调脏腑功能,以调整气血归于平衡,恢复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
人体天、地、人三部需依赖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相连接,三道两路在人体体表形成的网结,是天、地、人三部气血出入的重要通道,壮医称之穴位。壮医针刺疗法通过针刺体表网结,可调节机体三气同步运行,激发机体自愈力,以祛毒外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9]。壮医针刺的特色核心理论为“8”字环针法,特色的取穴方法为以环为穴、以验为穴等[10],是壮医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基础。壮医“8”字环针法,即在针刺治疗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来针刺穴位,一般按照先从患者左上部开始针刺,顺时针往右下,在右下侧穴位施针;然后逆时针到左下,在左下侧的穴位施针后,再逆时针而上,往上针刺患者右上部穴位,类似“8”字的书写方法[11]。按照“8”字环针法的针刺顺序,针刺天地人三部穴位,可引领机体三部气血的正常输布,以治疗疾病。
观察组均采用壮医针刺疗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失眠、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肢体浮肿等症状体征上,均有改善。但观察1组在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减分率及临床疗效上,均优于观察2~4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观察1组配伍天、人、地三部穴位,并通过“8”字环变的针法,进一步引导人体之气从天→人→地然后又从地→人→天运行,激发不同穴位的特异作用,使“巧坞”(脑)迅速作出反应,协调“咪花肠”功能,使机体脏腑功能正常,活跃人体气血的运行,祛除邪毒,恢复机体天、地、人三气同步,达到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均没有出现晕针、血肿、感染或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提示壮医针刺疗法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并按照“8”字环针法的顺序针刺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高,可作为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