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晓慧,黄雪飞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改写,而“互联网+”的提出又驱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优势因素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抉择如何应对好新时代背景环境提出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快速变动的社会需求相契合的重大挑战。对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时代的突出优势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使之符合快速变动的社会需求,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环境下应该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信息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新型社会资源,当前我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十分便利,高效的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为当前社会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信息素养教育就是基于这种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以提高人才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信息时代的优势,做好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将能极大提升大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
目前,已有学者思考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联起来并展开研究,如高全宝对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相关性进行研究[1];葛传兴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相关度展开分析[2];文炯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展开研究[3];李金莲对高职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能力问题进行探析[4];郭红生研究如何通过提升信息素养与配置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5]。但少见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基于此,笔者试对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进行研究,思考构建面向就业能力的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助力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就业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信息素养自提出以来其内涵不断丰富扩展,从强调个人的信息技术和能力到强调有效运行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信息素养广为认可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伦理[6][7]。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人基于一定的信息伦理认知,能够主动获取信息,能利用信息工具处理、加工、分析、创造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其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能力,从而使其掌握获取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并使其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提升其就业实力,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但是伴随着信息爆炸式增长,人们逐渐被“信息垃圾”包围,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却日益受到考验。信息素养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能力、伦理道德和知识储备以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逻辑层面来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能力,对增强其个人综合竞争能力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从现实生活观察来看,具有较强信息意识的同学其信息获取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高于信息意识较弱的同学,能够较好的抓住并获得就业机会。而从国内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能力的研究文献分析结果来看,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大都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其就业能力有着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首先,当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仍亟待提升,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技能较低、信息伦理道德缺失等仍是当下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8][9][10]。而信息时代下,就业压力及其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有意识的培养信息识别、获取、加工和利用的能力成为大学生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开展面向就业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信息获取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培养其信息能力,使其能够主动获取并分析利用相关的就业信息,帮助其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并获取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开展面向就业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最终帮助其提升个人综合竞争能力。
其次,为应对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就业教育工作越发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而就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具体开展就业教育,成为影响其就业指导工作能否高效开展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关键。可见,开展面向就业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对就业教育工作者而言是积极探索就业教育可行模式、多途径多手段开展就业教育的可行的实践方向之一。
最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性的重要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也是教育兴国战略能否得到有力保障的关键。因此,开展面向就业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能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决策支持。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当下,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种类、手段以及需要具备的信息能力等成为影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日常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竞争能力的关键。新时代的就业教育也呼唤毕业生的必备就业技能中包含过硬的信息素养能力。基于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正向作用关系,研究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就业教育是面向大学生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助力其做好职业规划为直接目标,信息素养教育以提升大学生信息能力为直接目标,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正向作用关系。因此,可以推论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也有着正向相关关系。鉴于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相关要素不能直接从逻辑上看出,笔者对两者之间的内在相关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主要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逻辑相关关系(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从负责单位和教育主体方面看,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主要都是由高校专业师资团队负责,共同服务于学校发展规划。从教育客体来看,两者的教育对象虽然涵盖范围不同,但都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相关教育服务。从构成因素的对比分析看,教育主体的水平、信息资源和教学课程是信息素养教育和就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从两者的成效评价标准来看,虽然在显性层面无相关关系,但在逻辑层面具有相关性。如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高低对其就业能力有着正向促进作用,进而对就业率、创业率两项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从运行机制层面来看,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运行机制侧重点不同,但信息素养教育的跨部门协作可包含提供就业教育的职能部门,因此两者在运行机制上存在隐含相关关系。
综上可知,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正向作用关系不仅可从逻辑关系层面推出,还可从构成要素层面具体分析得出,这为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和研究切入点。
国家发展的人才需要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都决定了学校必须以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因此,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不仅可以将两者的教育优势进行整合,还能够在减少教育成本投入和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下助力就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服务有效性的增强,进而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培养保障支持。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信息素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正向促进关系来看,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就业教育中可以将两者的专业优势进行整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信息素养,提高其就业能力,对就业教育成效的表现具有正面促进作用。
其次,从信息素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教育能力层面来看,两者的教育主体都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知识的教学团队,能够为实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目标提供基础的教学师资保障。此外,两个教学团体除教学目标外,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有着一定的交叉性和可融合性,可为两者的共融共生教育模式提供基础保障。
最后,从信息素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服务意识层面来看,两个教育主体都面临着如何应对信息化时代对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实践成效提出的挑战,对于解决服务转型与升级的难题,两者都有着优化服务的需求和意识。
为构建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首先要分析嵌入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关键因素,其次要对两者的关键业务进行分析,最后找出可行的嵌入途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嵌入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及关键因素
首先,两个教育主体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标准,如何找到共同认可的教育目标是能否有机融合两个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从图书馆层面来看,为嵌入就业教育过程,势必要组建一支专门的服务团队,这不仅对馆员本身提出了要求,对该项目的教育目标是否具有吸引力也提出了要求。从就业指导中心层面来看,其是否认可“互联网+就业”的教学模式,是否愿意接受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模式,这对业务能力提升和服务模式变革将提出新的要求。两者共同目标的认同,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合作共赢的保障,也是嵌入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阻碍因素。
其次,教育主体的合作共赢意识以及校管理层对跨部门合作的支持是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模式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合作主体的共赢意识能够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专业优势的整合,另一方面,管理层对新模式的认可与支持决定了能否为新模式提供所需的基本保障,如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以及信息共享等。
2.嵌入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业务分析
围绕合作主体认可的教育目标,在嵌入准备阶段,要对其各自提供的教育服务进行关键业务分析,从而为组建专门团队和创新教育模式打下基础。在嵌入过程中,结合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模式的相关关系分析,对原有的就业教育涵盖的业务进行流程重组使之符合新模式的教育需求。如就业指导中心将已有的就业信息、学生的信息素养调研结果反馈给信息素养教育团队,信息素养教育团队在基于共享的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报告和合作建议反馈给就业指导中心,从而双方找到合作切入点。此外,在关键业务分析和重组的基础上,还应形成动态跟踪及评价反馈机制,以保障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具有长期可行性和科学指导性。
3.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构建之可行路径
图1.面向就业能力的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基本路径图
在找到嵌入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所需解决或重视的阻碍因素及关键因素,并在对关键业务分析梳理和流程重组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构建如图1所示的面向就业能力的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基本路径。
如图1所示,在构建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模式的准备阶段,需要重视就业教育外部大环境及其相关分析,需为嵌入式教育模式获取管理层支持,并设定图书馆和就业指导中心双方认可的共同目标。
在嵌入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团队需根据业务分析进行流程重组,组建教学团队,与就业教育团队共同找到嵌入式教学切入点,并围绕共同目标拓展服务开展系列就业专题讲座。此外,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动态跟踪,结合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共享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形成动态反馈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共享给就业教育团队。而就业教育团队同样在优化整合业务的基础上,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教学活动中,并运用信息素养教育团队提供的共享信息,改进服务模式。同时,就业教育团队应努力在政策支持和指导保障上为嵌入式教育模式提供基本保障,构建便于合作双方协同办公的合作平台。最后,要与信息素养教育团队共同研究该教育模式下的评价考核机制。
在服务阶段,合作双方在完成准备阶段和嵌入阶段需要磨合和完善的工作后,最终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同时要对教学对象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后期动态跟踪调研、对其就业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并做好数据收集和共享工作。此外,服务阶段还可以根据对学生教育成效的跟踪考核、数据分析和合作双方的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合作模式,拓展深化合作服务项目,定期完成教学效果动态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期动态评价保障机制。综合以上各阶段的工作,最终构建出面向就业能力的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