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强调了教师应该担当的教育责任,作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学校管理者,应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肩负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以“聚焦队伍建设、凝聚育人内力”为目标,把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措施作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做实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事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广大教师,教师正是通过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来承载和实现育人的这个光荣任务,我们必须要牢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深刻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意义。
实践表明,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才能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只有政治信念坚定的教师,才能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工夫,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工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只有学识渊博、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才能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工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只有性格乐观向上和具有奋斗精神的教师,才能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工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培育学生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校也只有具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在实践中做到: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技术课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因此,我们要以“聚焦队伍建设、凝聚育人内力”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点,从加强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的专业能力培育等方面着力,夯实教师队伍建设的这个基础工程,做好队伍建设的这项工作。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习总书记谈到,做老师就要执著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热爱教育事业,严守职业道德,坚守职业操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踏实勤奋、克难攻坚、勇于创新等职业要素是做“好教师”的必备的职业素养,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师德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常态工作常抓不懈。
师德建设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应以提高教师对师德内涵的认知水平为立足点,以落实岗位职责和职业规范为着力点,以坚定教师政治信念、理想信念和师德信念为根本,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领教师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政治信念和理想信念。学校要教育和引领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引导教师不断研究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倾听学生心声、理解学生需求,建立平等、和谐、健康、向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同盟者和激励者。学校应通过举行师德报告、师德教育研讨和师德理论宣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认知和师德信念;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师德理念和师德感受演讲、交流活动,引领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情趣、事业追求和内在动力;通过组织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座谈活动,听取他们对学校师德师风的意见,引领教师在交流互动中换位体验,立体交互感受,为教师形成良好师德、师风营造体验环境和舆论氛围,使教师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不懈追求的重大人生价值。
学校应通过文化环境熏陶、研修平台培育、制度规范引领和激励措施驱动等方式,教育和引领教师把“教书育人、奉献教育”作为终身的事业追求,培育教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进取精神,激励教师在岗位实践的历练和持续学习研修中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专业技能。
文化环境熏陶。就是要着力打造突出发展、激励奋进、引领实践和承载办学理念、呈现学校育人精神的文化氛围,用激发梦想,激励求进、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来培育教师的职业理念和理想。就是要在学校发展历史与文化积淀过程中,以及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成长故事及案例的教育和熏陶功能,使其体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真谛,深化对职业价值的理解,培育其爱岗敬业的精神,进而激发其追求事业、激情干事、勇于超越的内动力。
研修平台培育。就是要搭建科学的校本研修引领平台,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与问题的持续对话中,在实践与研究的持久状态中,逐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挖掘其创新潜能;在体验解决困惑、破解疑难问题的乐趣中,提升克难攻坚的实践能力;在与学校各层面的校本对话,特别是在与同事及学生的对话中,达成心灵沟通、情感相融和互相理解,增强教书育人的自信心;通过组织优秀教师的示范、交流活动,用他们基于岗位实践的策略展示、方法示范和激情工作状态表现等“身教”过程来传承实践与创新精神,用他们勤奋工作、敬业奉献的工作历程讲述来传承敬业与奋斗精神,用他们坚持不懈、克难攻坚的教育叙事及来自于实践者的职业感悟传承职业的担当精神。
制度和规范引领。一是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立足于实践、群众广泛参与的制度建设引领机制,使广大教师在参与制度建设和工作常规的优化过程中深化职业认知、生成职业共识、提升职业素养;二是要坚持把执行制度、落实常规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载体,引领教师在执行制度、落实常规的实践中,体悟其因果联系,理解其内涵要求,反思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和经验,为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措施和方法积淀智慧。
激励措施驱动。就是要管理者以包容、鼓励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教师工作中的成绩与存在的可持续改进的问题。对成绩既要给予充分肯定和激励,引导他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反思不足、探究优化和创新措施。对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应站在管理者、实践者和受益者的不同角度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他们的困难所在,想他们可能的困惑和疑虑,想他们力所能及的解决措施,想可以为他们提供的有效帮助和指导措施,并以宽容的心态、热忱的态度和可行的引领方式提供必要的帮助,促使他们在不断反思和研修过程中优化思路、纠正失误、创新措施、提升效率。对于在工作与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应依据他们的需求,用可接受的方式给予必要的帮助及指导,让他们在感受关怀中接受帮助、获得自信、生成奋进动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广泛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交流、展示和进修充电,主动为他们争取参加高层次的研修与交流机会,并激励和支持那些敢于冒尖、勇于超越的教师在实践、探索、研修和创新中成“名”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