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锋 ,林丹丹 ,辜小南 ,吕尚标 ,彭国华 ,刘亦文
(1、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昌 330000;2、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 330000)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钉螺是其唯一中间宿主[1-3]。江西省是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地区之一[4],虽然经过60余年积极防治,疫情大幅下降[5],但由于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彻底改变,血防工作依然面临着疫情回升和扩散的挑战[6]。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人员流动、建设活动加剧,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向城市蔓延的趋势,在湖南、湖北均曾出现城区血吸虫病疫情,对城区市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威胁[7-10]。现对江西省发生的首例城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南昌市西湖区滨江公园发现钉螺事件作一报告和探讨。
2017年11月24日,南昌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赣江流域开展例行钉螺监测时,在赣江东岸的西湖区市民滨江公园发现钉螺,该地为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经实验室检测,捡获钉螺为肋壳湖北钉螺。
2.1 现场核实,确证疫情 接到螺情报告后,调查人员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方法进行了螺情调查,并采用GPS定位有螺区域。系统抽样捕获活螺591只,活螺平均密度0.6049只/0.1m2,环境抽样捕获活螺484只,经实验室检测,均为阴性(表1)。钉螺分布范围南起生米大桥下游赣江东岸江滩200米处,北至朝阳大桥上游800米处,有螺带长约3000米,面积12.9万平方米(图1)。有螺区域现场有部分市民活动,无放养家畜。
图1 有螺区示意图
2.2 启动预案 11月28日,南昌市根据省、市有关专家建议,按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要求,启动血吸虫病突发疫情Ⅲ级应急响应,并成立了螺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疫情处置各项措施。
2.3 健康教育,引导舆情 在疫情现场设立警示牌和围栏,防止人或家畜进入有螺地带,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发布科普信息,开展健康教育,安排专家接受权威媒体采访,传播正确信息,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和就诊地址,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和血吸虫病诊治。
2.4 流行病学调查。
2.4.1 植被调查 有螺区域的主要植被为南荻,于2014年3月中旬,从外省某市江滩采购。种苗为裸根、带少量土,直接引种在滨江公园,当时未开展卫生学评估。2015年12月和2017年3月,该公司先后向昌南湿地景观项目、广西省某公司供应了种苗。
表1 南昌市西湖区市民滨江公园螺情调查情况
2.4.2 钉螺来源调查 调查人员对有螺区域上下游5公里范围,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扩大调查,此外,对公司苗圃和昌南湿地公园进行了螺情调查,均未发现钉螺。12月19日,调查人员赴外省某市开展了钉螺来源调查工作,在苗木取种区域发现了类似植被南荻,并捡获钉螺,经对比,与滨江公园钉螺外形相似。
2.5 螺情处置 12月3日,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 《有螺区域环境改造灭螺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对全部有螺区域采取铲除表层植被和泥土并深埋、表层铺沙的方式开展,确保效果彻底。具体流程和要求如下所示:割植被→清扫→第一次铲除表面土30cm→高于地面的以地面为准挖3cm→第二次铲除二层土20cm→深挖坑 (在原二次铲除的基础上深挖坑至4.5m,有条件的地方可大于4.5m)分层填埋(填埋顺序:切割植被(A)和清扫物(B)→第一次铲除表面土 (C)→第二次铲除二层土(D)。切割草和清扫物需散开平铺于坑底,每层不超过50cm,然后用D土压实,最多不超过2层。→清扫物及两次铲除的土堆至离坑口处50cm以上,每次填埋后都必须用挖土机夯实)→再用深挖坑泥土(E)填埋→E土平整所改造区域土方,用压路机压实→沙覆盖(盖沙15cm左右,并密实)。
2.6 效果评估 调查人员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的方法,在有螺区域环境改造工程结束后的第1周、2周、8周,先后5次对施工区域开展灭螺效果评估,共调查4650框,均未发现钉螺(表2),螺情得到有效处置,亦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例报告。
2.7 终止应急响应 2018年2月26日,按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要求,经灭螺效果复核和技术专家组建议,南昌市终止血吸虫病突发疫情Ⅲ级响应,继续开展螺情监测和后续改造工程卫生学评估。
图2 螺情处置流程图
掌握城区血吸虫病疫情特征特点,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应对措施,分析本次疫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发生地点特殊。疫源地为历史无螺区,附近有大量城市居民居住,人员活动频繁,且地某水厂取水口上游。二是引发原因少见。由于有螺地上下游均未查到钉螺,通过省内水系扩散的证据不成立。经调查和分析判断,因引种植物所致的可能性较大,这在我省尚属首例。三是信息扩散迅速。由于事件发生地位置特殊,市民非常关注,事件发生并上报当天,相关信息即在市民微信群中广泛传播,各种言论混淆视听真假难辨,以致群众产生一定恐慌情绪。
在疫情处置的过程中,总结了几点预防控制城市血吸虫病疫情的主要经验。一是长期、科学、规范开展螺情监测,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的前提。此次螺情的发现正是由于调查人员长期坚持在赣江开展钉螺调查工作,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避免螺情进一步扩散。二是开展疫情处置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关注、科学引导社会舆情。当前信息传播媒介多样,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若不注重舆情引导,任由不实言论随意传播,不利于疫情处置工作开展,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教育,才能迅速平息恐慌情绪,稳定防控局面,推进疫情处置。三是城区疫情处置应遵循安全、科学、干净、迅速的原则。城区疫情处置有其特殊性,对环境、质量、舆情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因地、因人、因时施策。例如,考虑到螺点位于城区、取水口、群众休闲娱乐场所等地理位置特点,就不能实施化学药物灭螺,避免水源和环境污染;考虑到受众主要为城市居民,在健康教育的方式上,除电视媒体、新闻广播等传统媒体,还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开展。四是疫情处置工作后,要举一反三开展类似情况排查。本次钉螺可能由植被引种引起扩散,要考虑其他地区、其他工程是否也存在扩散的可能,因此,调查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含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了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施工项目的螺情排查和卫生学调查摸底,防止钉螺扩散和风险点的出现。
表2 南昌市西湖区市民滨江公园灭螺效果评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