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局限与对策研究

2018-11-02 01:44王恒利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冰雪赛事

王恒利 王 琪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1 前言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46号]),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进一步将我国冰雪体育事业推升至国家战略地位。2016年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颁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是对(国发[46号文])的贯彻落实,提出到2025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达到6000亿元,2025年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1]。冰雪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经济发展新时代下,国家大力支持与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背景下,依托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的赛事环境,冰雪体育赛事势必承担了冰雪体育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冬奥战略的发展要求。因此,探究冰雪体育赛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冰雪产业政策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背景,提出研究思路:通过分析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影响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关键因素,透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对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找出下一步我国冰雪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从而促进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冰雪运动普及,实现冰雪产业价值效益最大化。最后就如何发挥冰雪体育赛事组织机构或者赛事运营主体的主导作用?如何实现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合理化?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如何促进冰雪体育赛事的传播?从这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策略以求促进我国冰雪事业及冰雪产业发展。

2 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现状及局限因素

一项体育赛事的发展,首先离不开赛事的组织机构,是赛事能否顺利发展的领头者;其次是赛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赛事工作者、医疗等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以及运动员、观众等;最后是赛事资金、人力资源等投入,是赛事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2]。冰雪体育赛事的发展关乎着冰雪体育活动普及程度与冰雪运动人口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3]。从赛事组织机构、赛事运营管理、赛事参与人群、赛事平台等角度探究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现状,找出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正确认识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现状

2.1.1 冰雪体育赛事组织机构不清

组织机构是体育赛事进行的重要部分[4],扮演着“司令官”的角色。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的组织机构呈现三层构面,第一层主办方,第二层承办方,第三层协办方。主办方组成主要包括政府主办、企业(公司)主办、社会主办三种形式;承办方组成主要包括政府部门承办、企业(公司)承办、社会组织(协会、高校等)承办;协办方则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赞助商[5]。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冰雪体育赛事组织体系尚待完善,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问题。一是主办主体功能不清:冰雪体育赛事举办首先要界定赛事性质,政府主办要偏重于竞技性赛事或大众化赛事,对接政府发展体育的职责;企业或社会主办要偏重于商业化、娱乐化与大众化,符合企业发展或社会组织办赛的原则。二是承办主体基础条件薄弱:承办主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赛事组织与运营的流畅性,所以要综合考虑承办主体的各方面条件,有没有实力承办。三是协办主体相对不足:赞助商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或解决冰雪体育赛事资金短缺与不足的局面。

2.1.2 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不善

运营与管理是体育赛事的两大核心系统,掌握着体育赛事发展的命脉。运营是赛事发展过程的连接点,体现在赛事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运营与经济资源运作;管理伴随着赛事的整个过程,包括赛事基础工作管理、赛事运作管理、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以及赛后事宜等[6]。冰雪场馆作为冰雪体育赛事承接的主要载体,其经营模式能够间接反映出我国冰雪体育赛事的发展状况。目前国内滑雪场经营主要存在投资盲目,缺乏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雪场数量剧增但经营模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缺乏,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体系等问题[7],同时折射出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面临着缺乏专业型运营管理团队、相关专业型管理人才供给不足、赛事运营与管理体制不完善、赛事开展的基础保障条件不完备等问题。

2.1.3 冰雪体育赛事参与人群不足

冰雪体育赛事的参与人群主要包括赛事工作者、医疗等服务人员、志愿人员、观众以及赛事参与者等[8]。随着冰雪体育产业极速发展,冰雪场馆剧增,冰雪消费需求的加大,冰雪相关人才供给不足的局面逐渐凸显;冰雪运动属于高风险运动,而冰雪场馆安全以及医疗救助等从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志愿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相应的冰雪知识及冰雪技能等需要加强;冰雪体育赛事观众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非现场观众,观看人数较少;受地域资源等因素影响,我国冰雪人口基础薄弱,参与者大多属于初级体验者,赛事参与度不高。据2015-2017年《中国滑雪(冰雪)产业白皮书》数据统计,其中滑雪教练(指导员)数量呈现极速增长趋势,2017年总数量约2万人,增长率达75.95%;2017年滑雪总人次为1750万,较2016年增长240万,增长率达13.71%[9-11]。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2015-2017年我国部分冰雪人口数量分布[9-11]

注:2015-2017年数据分别来自每一年的《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年度报告)》;“---”未找到具体数据。

2.1.4 冰雪体育赛事平台缺乏

赛事平台是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基石,也就是说赛事要落地,平台搭建是关键。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以及冰雪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如何搭建好冰雪体育赛事平台的顶层设计成为重中之重。国家平台:2017年9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2017-2018年度全国冬季项目赛事安排,为我国冰雪体育赛事的开展搭建了政府平台[12],但其中所搭建的冰雪体育赛事均属于竞赛性体育赛事,缺乏群众性冰雪体育赛事。企业平台:《中国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7)》指出31家上市公司布局的44项体育赛事IP中冰雪赛事项目占据2项[13],由此可见我国冰雪体育赛事的企业平台搭建仍显不足。

表2 全国冬季项目赛事安排及31家公司赛事布局统计[12-13]

注: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2.2 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局限

2.2.1 冰雪资源区域分布的局限

冰雪资源是开展冰雪体育赛事的基础条件。受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冰雪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和西北区域。东北区域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且冰雪体育运动开展较早,拥有相对稳定的冰雪运动人口,冰雪体育赛事开展相对成熟;华北区域的冰雪资源并不充足,但拥有巨大的人口消费市场,且是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区域,对冰雪体育赛事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西北区域是我国冰雪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成为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区域。

2.2.2 冰雪体育场馆数量与质量的局限

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2013年全国共建有滑冰场地177个[14],且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冰场建设数量又迎来新的扩张,截止2017年6月,我国共建有室内滑冰场259块[15]。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7年度报告)》滑雪场数量统计,2016年全国滑雪场数量达646家包括12家室内滑雪馆(场),较2015年的568家新增78家,增幅达13.73%;2017年滑雪场总数达703家包括21家室内滑雪馆(场),较2016年的646家新增57家(包含7家室内馆),增幅达8.82%。其中东北区域(黑吉辽)新增7家,且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最多124家,占全国总数17.64%,自然冰雪资源丰富、冰雪人口基数庞大,冰雪历史发展久远等优势凸显;华北区域(内蒙、山西、京津冀)新增20家,主要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其中河北省新增滑雪场数量最多12家;西北区域(陕甘青宁新)新增11家;其他区域新增19家(见表3)[11]。冰雪体育场馆作为冰雪体育赛事的承载体,其数量多少与场馆质量影响着我国冰雪体育赛事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冰雪体育赛事开展需要依附于冰雪场馆,而冰雪体育赛事又包括滑冰、滑雪、冰壶等体育赛事,所以需要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场馆承接各种冰雪赛事,同时场馆质量是冰雪体育赛事平稳进行的设施保障,对冰雪场馆的选择与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质量要求,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要求还包括软件设施要求。

表3 2016-2017年全国滑雪场数量统计[11]

注:数据源自《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7年度报告)》;港澳台、上海、江西、西藏及海南尚未建成滑雪场馆设施不计入统计。

2.2.3 交通设施、冰雪装备等基础条件的局限

冰雪体育赛事的举办必将会形成短期内大量人群的集聚,所以对于承办冰雪体育赛事活动的城市的周边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包括经济基础、交通、住宿、餐饮、安保等。另外基础设施条件是冰雪体育赛事的硬性要求,主要包括冰雪场馆设施、冰雪装备、安全保护措施等。目前我国冰雪基础设施、滑冰装备设备来看,仍属于低端供给阶段,缺乏创新力和自我创造能力,科技含量低,冰场、雪场配套设施层次不齐,配套产业不完善,国产滑冰、滑雪体育用品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7]。因此,基础环境与基础设施等条件不完善都会影响冰雪体育赛事发展。

2.2.4 相关赛事管理及运营人才的局限

随着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以及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冰雪热潮加速了我国各类冰雪体育赛事人口需求局面。一方面,相关冰雪体育赛事的赛前筹备、赛中管理运营、赛后工作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参与;另一方面,我国冰雪体育相关专业型人才中,懂冰雪体育赛事管理与运营的人才又供不应求,导致人才供需矛盾加剧。无论是人才的供给还是需求都达不到相应要求,无法满足冰雪体育赛事管理与运营的专业性要求,以至于影响冰雪体育赛事发展进程。

2.2.5 冰雪参与人口与赛事平台的局限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滑雪总人次1259万,2016年全国滑雪总人次1510万,2017年达到1750万,较前一雪季增长13.71%[9-11],参与群体基数逐渐增大,冰雪运动人口在增多的同时对于冰雪体育赛事需求也随之增大。据《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表述,2017年国内举办的冰雪赛事中,共有竞技类赛事76项,大众娱乐类赛事120项以上。赛事数量上,大众娱乐赛事明显要多于竞技类赛事,这也符合我国大多数冰雪参与人群为初级体验者特征,且参与人群范围更广,参与程度更深;从关注程度来看,专业竞技类冰雪赛事更受冰雪人群的关注,尤其国际大型综合赛事和国际专项赛事最高,其关注度高达62%,而国内大型综合赛事和国内专项赛事仅占37%,其他趣味性赛事占1%(数据来源:易观&腾讯2017年12月联合发起的市场调研数据》),这也说明冰雪体育赛事的竞技观赏性更受冰雪赛事观众群体的青睐[16]。从全国举办的赛事场数来看,我国冰雪体育赛事与冰雪运动人口可能呈现一种联动关系,当冰雪体育运动参与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时,对冰雪体育的赛事需求也随着增强,冰雪体育赛事数量也就越多;当冰雪体育赛事数量越多,开展得越好,表明我国冰雪运动人口群体基数较大,越容易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到冰雪运动当中。

3 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发展对策

3.1 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冰雪体育场馆建设

为打破我国冰雪资源区域分布的局限,在冰雪资源黄金区域,应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等,打造冰雪体育小镇、冰雪主题公园、冰雪民宿等具有特色的冰雪产业园区;在冰雪资源优势区域,除科学利用自然冰雪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室内或室外冰雪体育场馆,实现人工造雪造冰;在冰雪资源劣势区域,可以开展“旱地”滑冰、滑草等类似活动。另外,还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提高冰雪体育场馆设施质量。

3.2 完善人才配备,做好人才供给

人才是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任何一项赛事拥有一个高效的赛事运营管理团队,将是赛事的幸事。研究认为一个高效的赛事运营管理团队应该包括三种类型的人才:管理型人才、运营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是赛事的“指挥官”,宏观上能够掌握赛事动向以及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能够为赛事选择最好的资源;运营型人才则是赛事的“操盘手”,能够保证赛事正常运转,并能把赛事最好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有效连接;操作型人才则是赛事的“执行者”,是赛事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者,能够有效落实上层实施的管理运营措施,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建立科学人才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措施,制定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增强人才储备力量。

3.3 强化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

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要形成以冰雪为核心内容,以平台对接冰雪赛事,以赛事+互联网为传播形式,以赛事衍生品增大效益的四轮驱动。一是冰雪为核心内容。举办冰雪体育赛事不仅仅局限于比赛形式,还应该融合冰雪文化、冰雪民俗等地方特色内容,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机构应充分结合举办地资源,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或民俗包装冰雪体育赛事,促进赛事+文化+民俗等一体化融合,扩大冰雪体育赛事影响力。二是平台对接冰雪赛事。冰雪体育赛事要落地,平台搭建是关键。目前我国冰雪运动人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急需搭建更多的冰雪体育赛事平台以满足消费者赛事需求。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参与者仍属于初级体验者,现阶段官方赛事平台要优于非官方赛事平台,因此要重点搭建官方赛事平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促进冰雪运动平民化、大众化。三是赛事+互联网为传播形式。冰雪体育赛事传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体育赛事传播过程中碎片化、数字化、交互化、即时化、全息化的特征[18],有针对性地选择赛事宣传媒体,将冰雪体育赛事的讯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大众消费者,使赛事传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树立良好的赛事形象。四是赛事衍生品增大效益。冰雪体育赛事举办往往会带动当地地产、旅游、服务、培训等产业的发展,赛事本身产生的价值效益是有限的,所以要加强赛事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依靠赛事衍生品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衍生品来创造赛事效益,实现“一赛多热”的产业协同景象。

3.4 创建冰雪体育赛事品牌,提高赛事影响力

我国冰雪运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冰雪运动参与人群的壮大以及群众冰雪体育消费需求的提升,为我国创建冰雪体育赛事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冰上体育赛事还是雪上体育赛事,要借助冬奥会契机,敢于借鉴国内外冰雪体育赛事的运作经验,结合我国冰雪资源特色,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冰雪体育赛事品牌[19]。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媒体以经济体育明星的影响力,使体育赛事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其次,树立的冰雪体育赛事品牌,要重视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体育赛事;最后,要打开“赛事大门”,鼓励国际冰雪团队、国际冰雪运动员积极参与等,借鉴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经验,学习更多的赛事运作经验,取长补短来创建与发展我国冰雪体育赛事品牌。

3.5 明确冰雪体育赛事各层组织机构的主导作用

冰雪体育赛事发展需要解决各层组织机构职责功能不清的问题,对提升冰雪体育赛事各组织机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各层组织机构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功能,充分发挥引领、保障、支持与监督等作用,保证赛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17]。冰雪体育赛事组织机构主要分为主办、承办和协办三层,但无论组织机构如何,其组织类型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包括企业等)主导型和混合主导型。一是政府主导型:政府不同于社会组织或企业,其自身肩负着发展竞技冰雪运动,普及大众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体育事业等职责。竞技性冰雪体育赛事往往是由政府所主办,所展示的是冰雪运动员冰雪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比拼,一方面能够体现出高超的冰雪运动水平,另一方面能够给大众带来较强的视觉观赏效果。因此,首先要为赛事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加强赛事监管与兴奋剂检测等,其次要加强与专业机构或体育公司合作交流,保证赛事的正常运行,最后做好系列基础准备工作,为提高赛事的竞技观赏性打下基础。二是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的冰雪体育赛事具有商业化性质,在普及冰雪运动,壮大消费群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赛事效益,企业或公司所举办的商业性冰雪体育赛事则是这一类代表。例如商业性冰雪体育赛事可以利用“冰雪体育明星”效应,做好赛事宣传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扩大赛事收益。三是混合主导型:这一类型无论是谁主导,都要明确自身在冰雪体育赛事中所承担的职责,在各自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主导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冰雪体育赛事各项工作安排。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冰雪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是开展冰雪体育赛事的主要制约因素。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利用冰雪资源,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器械工具,以人工造雪造冰与自然冰雪两种方式,建造室内或室外冰雪场,以满足冰雪体育赛事发展需求。

2)冰雪体育场馆数量与质量是开展冰雪体育赛事的保障条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募集公益金以及鼓励社会人士捐赠等方式来筹建冰雪体育场馆;另外通过制定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标准,建立严格的场馆设施检验制度,以此保障冰雪体育场馆质量。

3)冰雪体育场馆周边的交通设施、住宿等基础条件应在建设初期加以规划,以保证赛事举办期间的正常运行。冰雪装备、冰雪设施等政府及相关部分应加大扶持力度,投入科研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打造知名的国际冰雪品牌。

4)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冰雪体育赛事发展更需要“一专多能”的运营管理人才,具体需要管理型人才、运营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应加强冰雪相关人才引进与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冰雪赛事管理与运营经验,加强与学校、企业等联合培养。

5)借助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契机,大力普及与宣传冰雪运动,通过举办多样化的赛事活动、冰雪节等体育艺术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

4.2 建议

1)冰雪体育赛事的组织机构类型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混合型。冰雪体育赛事要实现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其组织机构要打破传统的政府一家化,宏观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灵活融合多股力量,积极寻求相关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的合作;微观上要加强组织机构内部监管,各司其职又要紧密联系,切实做到用心、费心、尽心的办好赛事。例如:大型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应采取政府主导型,利于集中资源办赛事;商业性冰雪赛事应采用市场主导型,以赛事效益为主;一些小中型赛事则可采取混合型。

2)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合理化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冰雪体育赛事举办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特色,融合地方文化,重视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使得参与者能够真正感受到“为民办赛”,如冰雪节等;第二,国家要重视冰雪产业,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关具体指导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搭建相应政府、企业或社会平台,为冰雪体育赛事安全落地,保驾护航;第三,赛事主办方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赛事传播,产生良好的赛事口碑效应;第四,重视主体赛事产业与外围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一赛多热”的产业链景象。

3)冰雪赛事品牌也是国家冰雪运动软实力的展示,对内要充分发挥自媒体以及体育明星的影响力,使赛事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对外要敢于“引进来”“走出去”,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外国友人共同参与到冰雪体育当中。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冰雪赛事
本月赛事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