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作者简要论述了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包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提高歌唱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欣赏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音乐教学工作中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到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更好地去感知音乐、认识音乐、了解音乐,拓展音乐视野,丰富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高尚素雅的音乐情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可是对于音乐欣赏的具体工作并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教学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已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展开说明.
一、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学生对于音乐其实是有兴趣的。不仅仅是因为学习音乐可以使他们变得放松、愉快,而且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音乐与其他理论课程相比较在教学上具有天然优势,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但是由于有些教师方法不当,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在文字叙述方面占用较大的时间,使音乐这门课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组织音乐活动,营造出良好温馨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自主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的几首歌曲,并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理由,这样可以很快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很亲近老师。这时候可能会遇到每个学生的喜好不一样,对于音乐的看法理解也不相同,此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对营造良好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提供了前提。
二、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
上文中提到了在学生的交流中设置适当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减少对老师的畏惧感与陌生感。但是这个前提是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呢?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下面这样的问题:(一) 这首音乐作品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快乐还是悲伤;(二) 这首音乐作品主要运用了什么哪些乐器来演奏的等等,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必然会快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
三、 注重乐理教学的时效性
音乐教学包含很多内容,乐理教学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乐理的学习,学生的音樂内涵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初中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于一些音乐知识的学习就会显得很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尽可能地简单化,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备课,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例如教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常见的声音来帮助学生辨别。比如火车的轰鸣声、汽车的笛声以及吹喇叭时发出的声音。同时一些动物的声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小猫的喵喵声、小狗的汪汪声,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使学生对声音有一个切身的体会,然后用自己的感觉切实地表达出来。比如可以用拍手来表达节奏,用跺脚来帮助自己找感觉等等。音乐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识谱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学生也存在着一些挑战性,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方式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针对学生识谱困难,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模仿,先学歌曲,再进行识谱。让学生通过看一些视频先把所学的歌熟悉,然后进行跟唱,然后去学习曲谱。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 提高歌唱教学的时效性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主要方式。为此,教师要积极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听唱教学,模仿教学的主要方式来教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记住曲子的音调及曲子的歌词,更要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去体会作者写这首曲子时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曲目了解得更加深刻,情感诠释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聆听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老一辈艺术家们富有激情,各个方面对曲目诠释得都很到位,对于学生模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音乐学习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学生不仅要会听,还要会唱,一定要让自己的嗓子发出声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指导。
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当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首要问题,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当不断地进行积极探索,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喆.调动积极心理因素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关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6).
[2]蒋锦莲.略论中学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欣赏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2期.
作者简介:
陈小文,广东省兴宁市,广东省兴宁市坜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