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从发展的、开放的、个性化的、活动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培养创新精神之间的关系,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自觉地将新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中,才能让过程与结果兼得,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理念条件下,个性化教学倡导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强调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最终能够切实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化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人人都能愉快学习,最终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一、 了解学生差异,掌握个性潜能
学生是一个存在着多种多样差异的群体,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学习兴趣和习惯及风格不同;还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原有基础的差异等。所以,教师在遵循一般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为了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各自不同情况的教育,就要敢于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教学的传统做法,实施个性化教学;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要实施数学个性化教学,必须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准确划分层次。可通过课堂提问、谈话、学生自评和互评、家访测试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客观地评估学生原有基础和当前发展水平,建立学生档案。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档案作相应的调整,建立好这一档案。准确掌握学生真实而又全面的学习情况,是实施个性化教学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 实施分层教学,凸显个性素养
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下,容易产生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实施课堂分层教学不仅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是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组别,再根据不同组别的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实行区别对待,个别辅导。具体来说可以做到如下方面:
(一) 课堂教学分层
简单来说,就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后进生及时关照辅导,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发表看法;为优等生提供足够的材料,让他们崭露头角,发展才能。
(二) 提问分层
在设计问题上要体现阶梯性,注重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在讲解时,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大胆质疑或是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回答,提出不同思路。
(三) 练习分层
练习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也要体现差异性和阶梯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分层练习,比如模仿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通过分层练习,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得扎实而牢固,并且得到提高。
三、 激发思维能力,增强个性技能
我国传统的教学认为:数学能力结构分为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面对由于学习风格类型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要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差异存在的客观性,辨别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类型,而且要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以便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引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拓展学生技能。
四、 预设“问题”情景,优化个性分析
小学数学需要帮助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景,优化思维过程。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预设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使问题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实现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 遵循教学原则,开拓个性探究
(一) 因材施教原则
要达到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还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根据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 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自主感知、自主探索、自主拓展等几个学习阶段,以各自适宜的速度和方式去主动学习,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激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上。
(三) 全体激励性原则
实施个性化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以激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和指导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是过程的、立体的、多元的,“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让学生人人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获得进步。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只有潜心研究,认真观察了解,对全体学生有充分了解,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的个性,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教师应该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个性化教学的新路子,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志军.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个性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
[2]杨建成.加强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2017(01).
作者简介:
曾书勇,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贞丰县鲁贡镇弄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