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晓雨
摘要:本文从“公理”的理论角度来对体育进行再认识,就是要正面理解和认识体育本质、体育的特性,体育存在的价值,从“公理”的角度阐述体育本质的独特视角,并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合理的体育概念语言。体育公理由内向外地影响着体育发展的方向,也成为体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如果把体育理论体系比作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体育公理就是整座大厦的建筑基础,使体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有了基础和根据,不再是无根的浮萍。从“公理”的角度去研究体育、理解体育、认识体育,实际上就是研究体育的逻辑起点问题,从体育相关领域出发把体育的发展规律进行筛选和比较,筛选与比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体育最原始和最基本的规律,这样就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出发点。
关键词:公理 理论角度 认识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76-02
什么是公理?所谓公理是指:“在一个演绎系统中自然存在而不需要证明而作为出发点的初始命题。”体育公理可以说是整个体育及其相关理论系统的辩证逻辑前提或概念框架,是它命题的起点最好证明,是体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最底层的、最基础的部分。有学者指出:“公理所要讨论的是大楼的地基打在哪里。”“科学需要公理化的语言”,公理方法是揭示体育本质的逻辑起点的一种方法。公理可以判断基本概念的关系,公理方法可以对任何一门学科都起到促进作用,并推动该学科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从公理角度去理解认识体育,不仅可以促进体育相关理论的整合与发展,还能使体育理论建构体系更加严密。从“公理”的角度出发,甚至能够发现体育理论系统或其分支更深层次的规律性,从而使其系统化更强、逻辑化更清晰,这样对于人们更准确地理解体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自保公理
体育是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的活动,这就是体育的自保公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人类的发展和演变息息相关,体育作为人类一项古老的活动形式,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人类在不断探索与征服自然的同时,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渐疏远。“人越是远离自然,反而越是感到自身作为自然存在的物的可贵。”在当今社会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比较,脑力劳动在劳动力人口的构成中的比例日趋加大。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对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较大的负面的影响,“肌无力”“运动不足”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体育正是一种力图克服人类缺陷与不足,彰显人的自然化的产物,体育是防止人类倒退的力量。所谓“人的自然化”,其核心内容就是要人类能够回归自然、恢复本性、弘扬本能、激励自由,使人格与灵魂不受到污染,或从已经被污染的文明中找回那个原本就净洁、友善的本我。体育运动其实就是最大的“人的自然化”,让人能够真正地去“成为人”,维护人类正常身心功能,防止和补救物种倒退,正因如此,使得体育成为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自我维护的活动,从而充分显示出体育自保公理价值所在。
二、自生公理
体育从人那里来,这似乎只是一个平凡的命题。但是,这一命题一旦与“体育为什么能够从人那里来”结合在一起,就不是很平凡了。是社会的需要才产生了体育吗?是政治的需要才产生了体育吗?实际上,是人的需要才产生了体育,体育是从人那里来的,体育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产物,人生成了社会、社会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
体育是通过人自身身体活动的方式来促进人的生长的活动——这就是体育的自生公理。
在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体育是人最早的活动之一。婴儿在还不会语言、不知道文字的时候就有了走、攀爬等简单的肢体动作,这些人体活动的基本技能既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又为体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体育为什么会成为培养人的工具、手段或者说是媒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体育是以什么姿态、形式出现的?这是因为人具有生长性特点,体育正是在促进人的生长、挖掘其潜在可能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自生公理告诉我们,人类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自生”即“自身生长”,它是身体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最深刻的价值在于通过身体活动的感觉来体验,来丰富人的生活质量。可以说:“运动是体育的生命,没有人体运动就没有体育。”体育不是外部的东西,它不能够强行地将外部的能力放到内部,其实就这些能力而言,它已经孕育在人性中了,它本来就已经存在了,体育的出现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地健康生长。
三、自反公理
在讲到体育的自生特征的时候,也许我们会问:像小鸟、小狗、小猫等动物在它们长大的过程中也生长肌肉、延伸骨髓,动物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什么区别呢?人不仅仅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来促进人的生长,人还是一个有意识的动物。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即人自己成为“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而动物没有反身性,动物不可能提出诸如“体育是什么”或“我们为什么要运动”这类问题。这些都是唯有人才会提出的问题。“认识能够跳出自己并且超越自我的”。中国哲人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描述的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认识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人类能够通过反省、反思使自己充实自己,自己塑造自己。
体育是通过自我对象化来能动地促进人自身的生长——这就是体育的自反公理。
体育能做什么?体育应当去做什么?体育应当怎样去做?自反公理可以给我们很多提示。体育中的每个“我”都是盼望自己获得新的生命的,都是希望“我”变高、变大、变强。通过体育活动有的人获得了新的感受,有的人获得了新的体验;有的人获得了新的认识;有的人获得了新的进步……这些都成为他们新的生命,这些都是一种“我”的获得。这种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调节、自信、自知、自爱、自尊、自重等都是自反性的表现。
自反公理表明,人是拥有巨大潜能的实体,人的生长与发展是离不开体育的,是要通过体育来实施的。也就是说,体育是人的体育,人类在进行体育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发掘人的天性,唤醒人的潜能以及潜在的价值的过程。体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与手段,把潜在于人身体和心灵内部的某种有价值的本来东西引发、唤醒出来,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
四、其他公理
除以上公理外,体育还有着自足公理、美学公理、场域公理,它们分别是从人的游戏性、审美性、竞争性的角度来说明体育为什么存在的理由,基于从人的求生、求美、求趣、求胜、求进、求知的特性,构成了我们认识体育的基本体系,体育其他公理的追求,根源于人的发展,同时又决定于人對体育的特殊要求,只有将体育还原在关注“人的生存”这个基点上,才能寻找到体育本体的根。
五、结语
体育公理是根据人的实际需要而作为参考媒介的,体育之所以能产生就在于它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而这种需要同时包含两种特性及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从基本健康需要——高级的愉悦、审美需要,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随着社会进步与人的需要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体育形式不断地被人类创造出来。从公理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本质进行阐述,使得许多体育命题及相关知识都能够得以阐述与论证,这样就有助于人类对于体育这种特殊现象的认识,逐渐形成整体化、系统化,明白体育本质、认清体育的终极解释,探索体育意义的终极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卫平.体育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2]孙正.哲学修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4.
[3]黑格尔.逻辑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陈文殿.“形而上学”的内在辩证性与现实指向[J].现代哲学,2006(4).
[5]熊斗寅.什么是体育[J].体育文史,1996(5).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