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峰
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是中译英政论文本翻译的典范之作,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基础,从功能学派中的三个层面:文本类型、目的论、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就其翻译特点、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系统研究中译英政治文本的翻译提供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借鉴。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功能学派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069-03
政论文的翻译主要是为了对外宣传,它介绍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方针政策,让目标语读者理解源语语篇的信息。成功的中译英政论文翻译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传递的信息不准确就会对国家形象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以来的第一部著作,涉及了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回答了当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阐明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的策略和方式,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供了渠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译文流畅自然,是当下中国外宣翻译现状的缩影。在新形势下,它不仅体现出政论文翻译和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策略的与时俱进,也体现出外宣翻译译介理念的新发展,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为将来中译英政论文本的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德国功能学派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
德国功能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功能和交际的角度研究翻译,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性,是当代翻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功能主义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包含各种通过原文本和译本的功能来研究翻译的理论(Nord,2007:1)。
功能学派经历了四个时期,主要有四个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霍茨-曼塔里以及克里斯蒂安·诺德。本文主要采用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三原则以及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来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
(一)文本类型理论角度
凯瑟琳娜·莱斯以对等理念为基础提出文本类型理论,她认为每一种文本类型都是通过其语义特征、词汇特征、语法特征、文本特征来确认的(Nord,1996:84),这些特征影响着文本的翻译方式并构成翻译批评的基础。莱斯认为信息型文本侧重内容,翻译时应将其中的全部信息翻译出来,并且在必要時使用明晰法;表情型文本侧重形式,翻译时要在确保信息准确的基础上,反映出原文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形式,翻译方法采用仿效法;感染型文本侧重感染文本接受者,在译文读者中产生预期的反应,可以采取编译法力求实现等效。在这三种文本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多混合型文本。尽管很多文本都是混合型的,莱斯(Reiss,2004)强调“评判译文最重要的因素是它是否传达了原文的主要功能”,她还建议“根据文本类型选择翻译方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演讲在信息功能之外同时也具备感染功能,谈话、批示和贺信位于信息型文本和表情型文本之间,综合来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的文章多为混合型文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属于政论翻译的范畴,而政论翻译最大的特征就是忠实于原文(赵祥云,2017:89)。本书主要展示了党和国家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及内外政策,在对外传达这些信息的时候,内容和主题是交际的重点,因此要尽可能地将全部的信息和术语翻译出来,并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明晰法。例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一带一路”“上海精神”被直译为 “One Belt and One Road”“Shanghai Spirit”,但译者在脚注或尾注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被翻译成为“afte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founded in1921”“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after the Peoples Republic was founded in 1949”。 政论文的权威性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务必做到信息的准确传递,因此在这类信息型文本中,译文重在传递原文指称的内容,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要注重使译文读者获得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及对等的效果。
(二)目的论角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莱斯和弗米尔提出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目标文本的形式应当首先由功能,即目标文本在目标语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Shuttleworth,2011:156)。弗米尔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三个总体原则,即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信原则(Fidelity Rule)。其中的第一条原则最为重要:译文由其目的决定,翻译的目的决定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目的是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译文读者能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在此翻译目的的指导下,为使译文在译文读者中产生预期的反应,可以采取编译的方法实现等效。本书目录共18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题目都是动宾结构,例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在英文版中,这些标题全都采用了名词短语的结构: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Chinese Dream,All-round and Deeper-level Reform,Economic Development。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译者将目录翻译得简明扼要,以期对译文读者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连贯原则强调译文必须符合译文读者的情况,为译文读者所理解(Reiss and Vermeer,1984:113);忠信原则强调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连贯,即译文要尽可能忠实于原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章第一篇的讲话题目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行时和完成时虽然是英语语法中的时态,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译为“Reform has no perfect tense, but only progressive tense”,译文读者会不知所云,很难理解其中文所指代的意义。在英文版中,这个标题被译成“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lways Ongoing and Will Never End”。这样的翻译将译文读者的需求和知识背景考虑在内,符合译文读者的情况,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三)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
克里斯蒂安·诺德是功能学派的第二代代表性人物,她首次用英语系统地阐述了功能学派学说理论。在1997年出版的《目的性活动——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中,诺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功能学派的形成过程,整理归纳了其内部各种学术思想和术语。同时,提出了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突出强调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对译员培训尤其有用的三个方面(Nord,1997:59):
(1)翻译委托书的重要性(诺德称之为“翻译纲要”)。
(2)原文分析的作用。
(3)翻译问题在功能重要性上的排序。
本文主要着重分析翻译委托书和原文分析的作用。诺德认为在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之前,译者需要比较委托书中对原文和译文的描述,从而找出两者之间可能的差别。翻译委托书应给出关于原文和译文的如下信息:预期的文本功能、接受者、文本接受的时间和地点、媒介、动机(Nord,1997:59-62)。从预期的文本功能来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英文版文章多为混合型文本。首先,原文具有信息功能,向读者介绍中国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其次,原文也具有感染功能,呼吁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了解。原文和译文在预期的文本功能方面是一致的,因此译文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功能。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原文接受者是关心中国发展进程的社会各界人士;译文接受者是对中国感兴趣,特别是研究中国国内政策和外交的专家学者和媒体界人士。从文本接受的时间和地点来看,原文和译文都是在2014年发行,出版时间的差异基本无关紧要。从媒介角度看,原文是469页的平装书,中间附有习近平工作和生活的插图。译文采用了同样的格式,即保留相同的插图,只是用目标语词语替换了源语词语。通过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委托书中对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描述差异主要是原文接受者和译文接受者之间的差别,因此在翻译中要多关注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文化和经验差异。委托书中这五个方面的分析有助于译者在处理译文中所应包含信息的主次之分。在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译者可以确定哪些功能需要复制,哪些因为要迎合译文读者的情境而需要改编。
译者在委托书的五个方面进行原文和译文的对比之后,应该对文本内部的要素进行分析。诺德的模式列出的文本内容要素如下(Nord,2005:87-142):题材,包括与源语和目标语语境在文化上的关联;内容,包括隐含意义和衔接;预设,与原文和译文读者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特定的文化和体裁惯例有关;文本构成,包括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非语言因素,包括插图、斜体字、字体等;词汇层面,包括方言、语域和专业术语;句子结构,包括修辞特点;超音段特征,包括重读、语调、节奏和文体上的标点。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不作详细分析,仅从非语言因素和詞汇层面加以说明,这两个方面可以突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文本特征。非语言因素:在翻译委托书中提到的媒介——插图——的翻译对于译者来说也是一种限制因素。例如,原文本当中的插图在译文中不能改变,译文中的插图文字说明长度不宜超过原文中的说明长度。词汇层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不同类型的文章,包含有大量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和特定的概念性词汇。适当的异化可以保留这些词语的特点,加深译文读者的印象,提高他们对中国政治词汇的辨识度,更好地传达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意图;同时,也有利于译文读者了解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特点及进一步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二、结语
从功能学派中的文本类型角度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的文章多属混合型文本,以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为主,在翻译方法的选择方面应适当地采用明晰法和编译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应根据译文的目的——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译文读者能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来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来说,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文本分析,译者可以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原文的特点及其功能,更好地处理译文中所应包含信息的主次之分,为达到对外宣传这一目的选用合适的具体的翻译方法。功能学派理论为政论文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相当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本文从功能学派的这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试析其翻译方法和策略,探究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以期为中译英政论文本的翻译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2nd ed[M].Amsterdam and New York: Rodopi B.V.,2005.
[2] Nord,Christiane.“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Method,An Objec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Criticism”[A].The Translator[J].1996.
[3] 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2007.
[4]Reiss,Katharina,and Hans J.Vermeer.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heorie(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Trans.Christiane Nord. Tübingen: Niemeyer,1984.
[5]Reiss,Katharina.“Text-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Trans. Andrew Chesterman.Transla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C].Eds. Basil Hatim and Jeremy Munda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4.
[6]Shuttleworth Mark,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7]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Tran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14.
[8]张生祥,张苗群.国家领导人话语在美国的传播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为例[J].外语教学,2018.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赵祥云.新形势下的中央文献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