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丽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中小学因地域的不同,计算机教育水平差别较大,有的中学已开设信息技术类课程,学生已经接触或学习了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软件等;有的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中学,没有开设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大多没有任何计算机知识基础。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若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可能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都提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用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述出现的问题,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1.分层教学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论
分层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张发展个性和追求自我实现,克服教学流程中的离散因素和负面效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使基础接近的学生有着共同且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分层教学法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途径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及个体差异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分层教学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途径。
3.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分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4.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能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检验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准。分层教学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呼应,使“教”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优化教学大纲
经过前几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结合各专业不同的需求而调整教学内容,江西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此指定了新的教学大纲。针对文科类专业的拓展模块是数据库基础知识;针对理工类专业的拓展模块是算法与简单程序设计;针对艺术类专业的拓展模块是多媒体技术。修改后的大纲模块划分见表1。
2.将学生分层、分组教育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我校采用调查问卷和摸底测试两种方式对我校2017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摸底测试采用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学前测试。
在调查和摸底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操作水平等方面,将实验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较弱、很少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B层是基础一般、了解部分基本操作和办公软件的简单应用的学生;C层是基础较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办公软件常用功能较熟悉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进度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管理的。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并鼓励、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另外,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经常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白分层并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学生起点不一致,在学生个体分层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组协作学习,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学生6~8人,平均分布A、B、C各层的学生到每组。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使学生互帮互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目标分层
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教师要依据课程大纲设立多级教学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提髙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目标。
4.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来相应制定的,某一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目标要求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相同的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5.课堂教学分层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分层引领能更好地满足“差异化”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學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教师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这样更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髙课堂效率。
教师对 A 层学生一般采用演示性探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演示操作进行模仿操作练习,以达到掌握该知识点的效果。教师对 B 层学生一般采用导向性探究,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定好的任务要求,通过教师递进式的引导教学从而完成对该知识点的探究学习。教师对 C 层学生一般采用自主性探究,教师只规定探究的方向,并不设定具体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教师在学生遇到难题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并确保探究方向的准确性,从而锻炼C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6.课堂评价分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为过程性评价占50%,阶段性评价占30%,考核性评价占20%。其中过程性评价是多元化的,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作品、学生互评等。评价环节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的变化,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对应层次的目标后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课堂评价中能增强自信、完善改进、取长补短。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我校2017级新生的部分班级中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践,并且在学期后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是关于学生对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成就感等方面。通过问卷数据比较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方面都高于对照班学生。2018年3月,我校2017级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的统考,考试成绩数据统计见表2。
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班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及格率)高于对照班,优秀率和良好率也都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取得的成绩更好,分层教学效果较好。由此可见,分层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五、小结
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对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學质量、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分层教学改革涉及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利枚,石 彪,罗新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3).
[2]李 红,靳华中,贺章擎.基于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0).
[3]程珊珊.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多元化研究[J].智库时代,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