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培一体 双轨并进*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办学实践

2018-11-01 06:11
江苏教育 2018年60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产教办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拓宽企业参与途径,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和教育培训服务供给,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发挥资源优势,拓展职业教育功能,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不仅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对增强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及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职业培训实际上成了高职院校的发展短板,进而形成了学历教育一枝独秀,职业培训被轻视或忽略、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培训的缺失和边缘化导致了职业教育结构的不完整,影响了其功能的全面发挥。那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既要发展学历教育,也要发展职业培训,两者并举,协调发展,才是对相关政策制度的最好解读和落实,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学培一体、双轨并进”的办学实践概况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中国中车集团,公司以资本、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委托管理、购买服务。多年来,学校依托行业企业,坚持“学培一体、双轨并进”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生共享、互动共赢,在参与行业和区域的职业培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详见下页图1)。学历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打造轨道交通办学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和用人需求。职业培训方面,一是搭建企业大学平台,成为母体公司六大发展板块之一,积极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有效发挥人才育成功能和人才赋能平台作用。二是搭建培训中心平台,主要面向本地区中小微企业,承担成人教育和培训功能。

图1 “学培一体、双轨并进”的职业培训实践

二、学培一体、互联互动,构建职前职后“大双轨”

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是高职院校应该承担的双重任务,是职业教育功能发挥的两个方面。学校运用共生理论观照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与企业大学一体化办学,多方位调动影响要素和方式,使“学”“培”形成一个协同发展、互惠共生的成长共同体,统筹共建,高效共享。打通“学”“培”融通渠道,建立主动积极的联系与互动,促进“学”“培”有效整合,共生共赢,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发展能力。通过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以及在理念、学习、研发等方面的互动,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高效达成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目标。

高职院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内容、齐全的实验实训设备及富有成效的办学经验,有开展职业培训的先天优势。而企业大学先进的培训理念、丰富的培训资源,也为学历教育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引领,帮助高职院校重新审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关系,促使其形成企业化的办学视角、职业化的培养目标、实用化的课程设置及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等。[2]在校企一体化办学中,通过强化行业协调指导,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提高产教融合质量和实效。

(一)专业共建

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学校和企业大学交叉任职,全程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企业岗位群、岗位能力、职业通道等情况有更多了解和把握,为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了良好保障。近年来,学校全面对接产业链进行专业布局,根据企业和社会用人需求,聚焦轨道交通关键技术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专业群。在企业大学建设方面,结合企业培训需求和学校已有专业基础,设立相应的专业学院并开设相应的培训项目。

(二)师资互补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对企业一线情况的了解相对欠缺。而职业培训师资一般具有较多的生产经营经验,同时具备工作现场知识和教学能力,对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岗位技能要求等较为熟悉。双方可以混编共组师资团队,开展师资互认、互派、互聘,使优质师资共享,优势互补,扩充“双师型”师资队伍。双方师资打破工作界限,不仅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和学校课程教学,还共同承接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工程实施等业务。

(三)课程互联

学校和企业大学相互参与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开发与设计既有高职院校的理论深度,又有企业实践的可靠支撑,达到课程理念上相互融通,内容上相互关联。在知识管理、职业发展、胜任力模型等培训课程开发先进理念指导下,学校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培训课程。如培训课程中的E-learning平台与学校教育中的网络课程,性质相同却各有所长,二者可以共同开发,共享资源,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四)教学互动

设立专门的教学协调机构,负责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教学统筹与协作,对教学过程进行统一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更好地实现培训和培养目标。比如,教学方式上,职业培训通常采用的教练式辅导、嵌入式学习、OJT等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各具优势,培训效果很好。学历教育中基于知识逻辑的讲授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二者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互为补充,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的选择、组合,更好地提高培训和教学效果。

(五)文化互融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各自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任务,双方需要培养共同的文化语境,求同存异,兼容并包,避冲突而相融。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立性,又要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学校承办企业大学,在学校文化建设和企业大学文化建设中,其天然的平衡点就是“同一个中车”的理念,依托轨道交通的共同行业背景,推进中车企业文化进校园,推进中车CI战略在校园落地,构建起特有的学校文化和专业文化,着力营造出“中车化”校园。

(六)信息互通

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将学历教育中关于精品课程、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学成果等信息,以及培训中有关项目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企业用人需求等丰富的信息共联共享,融入彼此的发展过程,助推双方的创新发展,双轮并进。

三、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形成行业内外“小双轨”

(一)一轨面向集团内部,构筑企业大学平台,提高行业服务能力

学校创办于1951年,历经技工学校、中专校、高职校三个阶段。办学60多年来,不仅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更为行业企业培训了大批职业劳动者。目前,学校步入了职业培训的稳步发展期。2012年,中国南车企业大学落户学校。2015年,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中国中车企业大学,承担企业人才培育、文化传承、知识管理和组织变革的新职能。企业大学由中国中车集团人力资源部直接领导和管理,业务上以“培训公司”身份进行市场化运作。学校强化服务母体公司和行业需要,紧紧把握企业大学建设的契机,实施学培一体化办学。对接公司人才培训规划,推动转型发展,通过资源整合改造,大大提高了培训基础能力。企业大学成立以来,打造出一大批精品培训项目,建立了自成一体的学习发展项目体系、课程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了稳定的讲师团队和企业内部培训系统。累计实施各类学习项目100多个,培训学员3万多人次,为母体公司实现人才强企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一轨面向社会市场,搭建培训中心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作为企业主办的学校,除了面向母体公司及其各大子公司,还有一片更加广阔的社会培训阵地。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是衡量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宏观层面,国家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欠完善;实施层面,高职院校缺乏对职业培训工作的长期规划,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与企业沟通不畅,且培训规模偏小、层次偏低、随意性较大,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职业培训工作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培训模式不合理,成效不大,培训实施步履维艰,职业培训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3]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培训中心为窗口、联合专业系部共同实施社会培训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难点和主要问题,学校采取了如下举措:

1.高度重视社会培训。将社会培训与学历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又将社会培训作为整个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一元加以推进。设立培训中心作为专门管理社会培训的业务归口部门,制订中长期职业培训规划,既面向本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又面向社会和本地企业进行管理或技能培训,确立了学历教育的有力补充和社会培训的主力军地位。

2.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第一,健全制度体系,配备保驾护航的规章制度,制定培训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培训活动。第二,理顺管理体系,形成了“学校统筹规划,分管校长主抓,培训中心管业务”的管理体制。培训中心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经营权以及培训项目研发自主权,对外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拥有自己的系列培训项目和品牌。第三,丰富教学资源体系。充分整合、利用学历教育中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基础设施等,调动人、财、物、信息等一切可利用之要素,形成一个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为职业培训服务。

3.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培训项目开发、模式创新、内容调整及培训实施和评估,都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现实需求。学校强化市场开拓意识,针对本地区中小微企业,全方位了解其实际用人需求,对培训市场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主动跑市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抢占市场先机。与企业共商培训事宜,听取企业意见,根据研究结果制订中长期培训规划,提出培训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出适应岗位需求的培训项目和技能培训包,供企业自主选择。同时,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项目推进等各方面的合作。

4.全面拓宽培训广度。学历提升方面,积极与多所高校合作办学,开展多个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形成了专接本等多层次的弹性学制学历教育,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企业培训方面,主要对本地区中小微企业在岗人员、新进人员进行履职能力培训、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等。同时履行社区学院职能,主动融入社区就业培训体系,广泛开展下岗再就业者、外来务工人员、富余劳动力及其他特定群体的各类培训。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肩负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重使命,最大程度共享和优化配置产学资源,构建职业培训的长效机制,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拉近了校企距离,有利于寻找新的增长点,增加经济、社会效益,也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是一条丰富产教融合内涵,构建产教融合良好生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高职院校拓宽生存空间和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产教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