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婧
2017年以来,闵行区坚决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结合闵行实际,围绕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打好政策组合拳,努力促进全区农业产业兴旺、乡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为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推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闵行区从机关事业单位遴选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各村担任“班长”。在2018年换届时共选派150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居、村任职,不断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同时通过退出村党组织书记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身份、规范村干部报酬、加强村干部应知应会培训等举措,积极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闵行区继续抓好家庭农场建设和农民合作社培育,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提升农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调研显示,目前全区累计组建粮食类家庭农场66家,生产总面积15169.86亩,超过全区粮食生产总面积的70%;农民合作社共9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6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2018年培训1500人次,农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比例维持在90%以上。
2.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闵行区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调研显示,全区已完成创建各级蔬菜标准园19家,实际创建面积达到6244.84亩,占全区蔬菜规模化面积的67.1%。标准园的创建推动了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园艺场软硬件的提升,从根本上促进全区蔬菜产业整体提升。同时,全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和生产源头管控,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切实加强地产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3.探索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闵行区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探索以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农业活动为主,以改善农业生态、营造新型农业产销模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农业新模式。目前,全区共有休闲农业基地12家,并在浦锦街道丰收村开展17户民宿试点,采取农民自愿、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模式,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打造融创意体验、休闲居住、田园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1.推进美丽乡村硬件建设
闵行区坚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据了解,2017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后,闵行区按照“6+X”模式(6指路、河、绿、宅前屋后环境、污水、技防,X指根据各村实际增加的建设内容)对全区80个行政村分步推进硬件设施建设。2018年底前可基本实现“路平、房洁、水清、树盛、宅前屋后干净”的目标。
2.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制度
在美丽乡村软件建设方面,闵行区积极推进长效管理软件建设,修订完善以村庄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制定包括村民自治长效管理在内的多项制度,确保巩固建设效果。浦锦街道近浦村通过发动群众,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宅前屋后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治理工作。浦江镇友建村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依靠群众的力量开展宅前屋后环境整治,创造乡村环境“洁序美”。华漕镇王泥浜村通过服务、管理双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实现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
3.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市级精品村
闵行区对标最高标准,试点推进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依托召稼楼古镇文化(农耕文化、治水文化、城隍文化)、啤酒工业文化、影视文化等资源,打造上海大都市“中国传统村落”展示窗口,用精品村试点带动美丽乡村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闵行区围绕体制机制优化,不断深化村镇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在2011年和2014年承担两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后,目前已完成142个村、2个镇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上半年,闵行区农村产权制度六项权能改革被列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议题后,又启动了2个难点村的村级改革及莘庄镇镇级改革。调研显示,全区约有30万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成为股民,持有125亿元集体资产股份,50%以上股民从集体经济组织中分享到了收益分配。
2.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闵行区不断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加强农用地用途管控,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公开交易。调研显示,目前该区5个涉农街镇的15个村在上海农交所公开流转土地共21宗,流转土地面积1519.58亩。同时,全区加强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的指导监督,确保土地依法规范经营。对申报土地流转补贴的申请资料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土地流转补贴精准发放,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
3.实施涉农地区帮扶政策
为深化对涉农地区的政策扶持,促进农民长效增收,闵行区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在全区实施基本农田生态补偿,并逐年提高补偿标准。同时针对经营性物业,该区对村级经济和镇级农民长效增收平台回购、改造和开发经营性物业进行财政贴息。调研显示,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共计贴息8890.52万元,其中区级贴息6764.66万元,镇级贴息2125.86万元。
4.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闵行区坚持“造血输血”相结合,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通过指导相关街镇完善农民长效增收平台入股方式和管理模式,鼓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投资收益较为稳定的重大公共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闵行区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农产品优质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情况普遍。应找准品牌发展的制约点,在政策引领下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培育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闵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创业中,以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为契机,提升闵行地产农产品的整体形象。
闵行区农业产业融合程度和农村生活、生态功能相对不足,在地理位置、交通、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应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延伸农业链。通过将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与打造特色小镇、郊野公园等项目融合起来,依托区域优势发展采摘、垂钓、休闲民宿等,共同形成符合闵行特色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通过融合发展来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双赢”。
目前,闵行区美丽乡村的“样本化”发展距离农业农村“精品精装”化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应实施村宅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长效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巩固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成果,打响美丽乡村的品牌。使得闵行的农村地区既有乡村特色田园气息,又有城市管理打造的干净整洁,进一步服务于闵行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