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操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2018-10-31 07:10王元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文化

摘 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现代健美操和广场舞等活动演变而来。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据调查法研究,对临沧市民族中学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操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健身操,对于完善我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促进各民族学生和融,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普及全民健身运动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民族健身操 文化 传统体育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民族健身操作为我国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内外兼修的运动项目,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健身,健美。民族健身操承载少数民族民风民情,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健康的身体形态,它的教育价值是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我们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所必须具备的。民族健身操在中小学,甚至大学教育中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1临沧市民族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操的有利因素

1.1有利的环境资源因素

我校师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校专职体育教师13人,其中篮球专业有4人,田径专业5人,足球专业2人,体操1人,健美操1人,体育教师专业搭配基本合理。全校学生4889人,少数民族学生2111人,少数民族占43.1%。对于开展民族健身操有良好师生资源基础。

1.2有利的文化因素

我校是国家定位的民族中学且是省一级完全中,面向全市招生,云南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而临沧市的少数民族有23个,临沧少数民族人口85.72万人,占总人口36.98%。其中彝族34.3万人,佤族22.33万人,傣族11.02万人,拉祜族7.9万人,布朗族3.4万人。我校均有23个少数民族学生,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我校是民族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健身操在体育教育中,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有文化基础。

2民族健身操完善学校教学课程资源

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只对篮球足球等少数项目感兴趣。教师在体育健康课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健身操加入教学,内容就更丰富多彩,更多元化,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学课程资源多元化,才能与时俱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健身操是一个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将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了,素质教育当然蒸蒸日上。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健身操能完善我校教育资源。

3民族健身操弘扬中华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而民族健身操结集合音乐、健美操,民族舞蹈于一身。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的健身操,如傣族的孔雀舞,佤族的甩头舞,布朗族的布朗情,同时民族健身操又在这些文化基础上加入现代体育的东西,它更加承上启下,对于民族文化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华文化。同时学校体育如果把民族健身操上升到传承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得到的是知识质量的提升。

4民族健身操特点有利于贯彻和发展全民健身

受传统文化“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育与健康教育远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发展,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开展好体育与健康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健身操特点对于场地要求不高,只需要一台录音机,一块空地就可以开展,对于经费的投入也不高,因此,在我校开展校本课程民族健身操十分必要。我校接近5000人的学子,如果我们再通过学生小手拉家长大手的形式,就能更好的贯彻国家的全面健身教育方针。

5民族健身操对人体心肺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民族健身操的运动强度不高,在训练民族健身操的过程中,人体的血管弹性及每博输出量都有增大,学生长期锻炼民族健身操,其血管弹性会提高,血压变化情况不明显。民族健身操的训练属于中等体育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长期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练习者的心肺功能指标,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能力,达到增强运动者运动能力的效果,而中学生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和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需要完善和提升心肺功能的锻炼。此时进行合适运动量的民族健身操对于人体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6结论与建议

结论:民族健身操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投入的经费也不需太多;同时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选择运动量和内容的难易程度,易于组织开展;民族健身操能提升练习者的心肺功能,对人体起到健身,健心,健美作用;同时,我校是一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学校,把民族健身操作为体育校本教材,增加学校课程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区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州市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笔者在此只选一种民族健身操作为研究,对推进少數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和推进少数民族团结方面有一定的参考和促进作用。

建议:要真正开展好民族健身操校本教材促进学生发展,首先要取得领导重视;同时加强体育师资建设,不断深入学习,同时利用好家长资源为深入宣传全民健身打下基础;形成对民族健身操的正确认识,大力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技能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王元飞,男,1982年,单位:临沧市民族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青少年篮球训练研究。

参考文献

[1] 谭晶,王维,徐辉丽,等.论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52-53+57.

[2] 王琼.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04):45-47.

[3] 施吉良,刘涧.浅析民族健身操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普洱学院学报,2013,29(03):70-72.

[4] 孙慧峰.云南省高校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11):63-67.

[5] 韩春阳.论民族健身操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武魂,2012(13):41-44.

[6] 刘红梅,李磊.民族健身操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经营管理者杂志,2015(01).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的研究
浅析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育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