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影响

2018-10-31 09:00王洪青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5期
关键词:图像质量螺旋CT

王洪青

【摘 要】目的:探讨256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实行 256 螺旋 CT 头颈动脉成像患者8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触发阈值组(实行触发阈值为150HU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螺旋CT成像,44例)和低触发阈值组(实行触发阈值为120HU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螺旋CT成像,44例)。对比分析两组图像中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 CT 值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低触发阈值组颈总动脉处CT值、大脑中动脉处CT值、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的、图像质量评分为良的、图像质量评分为中的与高触发阈值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触发阈值为120HU的情况下256 层螺旋 CT 头颈动脉成像可以有效的减少从对比剂初始注射到触发扫描前延迟时间,并保证了图像质量,最大程度上使对比剂用量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触发阈值;图像质量

【中图分类号】R81 6.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血管内对比剂的浓度对256 螺旋 CT 头颈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1]。触发阈值的正确选择直接决定了是头颈动脉CT成像是否成功。为探讨 256 螺旋 CT 头颈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影响。随机选择实行 256 螺旋 CT 头颈动脉成像患者88例,入院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现将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实行 256 螺旋 CT 头颈动脉成像患者88例,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入院。入组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观察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68~85岁,平均年龄(76.41±10.32)岁;对照组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69~84岁,平均年龄(77.56±10.38)岁。确保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入组患者首先实行碘过敏实验,静置20 min后若无过敏反应方可使用256 层螺旋 CT 机。患者在扫描床上取仰卧位,从患者头部开始扫描,扫描过程中尽量减少吞咽。高触发阈值组的触发阈值设为 150 HU,低触发阈值组的触发阈值设为 120 HU。机架转速 0. 37 s/r,256层,120 kV电压下,200 ~ 400 mAs电流; 层厚0.526mm,层间距0.625 mm。使用一次性双筒高压注射器在入组患者右侧肘静脉内留置静脉针,选择1.0 mL /kg对比剂后再输注30 mL 0.9mmol/L生理盐水,设置延迟时间为4.5s[2]。

1.3 观察指标 256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CT 值: 测量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 CT值,最大程度上避开钙化部位。图像质量评分情况: 分为优、良、中、差 4 级。评价标准为5分为优,4分为良,3分为中,2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节段动脉内 CT 值分析

低触发阈值组患者的颈总动脉(420.38±46.12)HU和大脑中动脉CT值(421.56±45.18)HU高于高触发阈值组患者的颈总动脉(405.83±52.62)HU和大脑中动脉CT值(413.56±57.28)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头颈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析

低触发阈值组患者头颈动脉图像优、良、中评分高于高触发阈值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影响256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监测层面内感兴趣区的选择[3]。头颈部动脉内由于对比剂没有顺利进入左心室,升主动脉的CT值尚未达到触发阈值,从而无法触发扫描开始[4]。

本研究表明低触发阈值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CT值高于高触发阈值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CT值,低触发阈值组患者头颈动脉图像优、良、中评分高于高触发阈值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由于患者自身病情及心脏功能的不同,动脉血管内对比剂快速循环,因此不能准确推算延迟时间[5]。由于触发阈值的不同从而导致初始注射对比剂到触发扫描前延迟时间不同。扫描的延迟时间直接决定了256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因此如何选择正确适合的触发阈值至关重要[6]。

综上所述,在触发阈值为120HU的情况下256 层螺旋 CT 头颈动脉成像可以有效的减少从对比剂初始注射到触发扫描前延迟时间,并保证了图像质量,最大程度上使对比剂用量减少,为临床合理操作提供较高的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李文会,李倩,张惠英,等.不同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在256层CT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3):99-101,105.

叶佳国,方华盛.64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方案的优化[J].淮海医药,2013,31(6):484-486.

胡剛,蒙姣姣,杨晶莹,等.监测层及触发方式对头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11):81-83,101.

廖金红,周淑芳,李良,等.CT触发扫描法在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辐射卫生,2015,24(3):306-308.

齐晨晖,范红燕,慕建成,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痛三联检查智能触发阈值的合理选择[J].医学综述,2014,20(6):1147-1150.

黄庆宁.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139-141.

猜你喜欢
图像质量螺旋CT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双源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阑尾粪石征象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