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科老年慢性病管理中行护理干预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18-10-31 09:00白玛红英德吉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干预

白玛红英 德吉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病老年患者管理中采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就诊于我院保健科的慢性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评情况。结果:半年后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测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保健科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慢性病患者;护理干预;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如何能够利用有效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慢性病管理可以减少慢性病患者的再住院率,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医疗负担,使有效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应用。近几年不断提出慢性病自我管理(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CDSM)的概念,是指通过自我管理的方法控制慢性病[1]。慢性病患者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学会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内容,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调动其自主能动性,主要依靠自己解决慢性病所带来的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常规健康管理和护理干预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别,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保健科的慢性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为57-82岁,平均年龄为68.13±3.24岁,其中12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冠心病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6例为高血压患者,2例为其他慢性病。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56-79岁,平均年龄67.23±2.19岁,其中11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冠心病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5例为高血压患者,3例为其他慢性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各种慢性病诊断标准且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2)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2)精神异常无法配合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运动、健康饮食、认知症状的管理技术、如何处理不良情绪、合理用药、与家人朋友的有效沟通及有效解决问题等内容。上述学习内容主要通过知识讲座、现场指导、病友交流的方式进行。

两组均进行半年。

1.4 观察指标

参照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赵秋利与研究者开发制定得到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主要分为3个维度: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和自我管理认知,共有3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中自我管理行为、认知为14-70分,自我管理环境为10-50分[2]。

1.5 统计学分析

本组护理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情况具体如下: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62.2±1.2、自我管理认知得分63.7±1.4、自我管理环境得分为41.3±2.7,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53.2±1.2、自我管理认知得分52.7±1.4、自我管理环境得分为34.3±2.7,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和自我管理环境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慢性病的主要特点为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慢性病自我管理概念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慢性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由传统的解决急症转为解决慢性病问题[3]。保健科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使慢性病患者由被动转为主动,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自身健康保健活动中,减轻医疗负担。通过本研究发现经过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经过护理干预培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及环境。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自信心,积极的主动的解决由慢性病引起的问题。护理干预的方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以消除患者在长期治疗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并且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持续的应用自我管理技能去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紧张,保健科不断的致力于由患者行为和环境所致的慢性病问题,作用不仅有限且经济负担重。将患者及家属主动承担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责任可以解决慢性病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及家庭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必行趋势。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能有效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控制病情,减少再住院率。慢性病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干预通过增强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和恢复。多数慢性病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护理干预过程中针对疾病类型指导患者养成良好习惯,避免病情进展或恶化。慢性病恢复期较长,坚持治疗更为重要,护理干预起督促作用,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有利于健康恢复[4]。综上所述,保健科中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医疗负担,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张二娜.护理干预在保健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6,2(10):238.

张丽丽,董建群.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4(18):207-211.

董美华,董昀球,等.社区推行慢性病人自我管理课程效果的评估[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5(18):439-442.

冯丽娜,陈长香.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其健康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11(49):1303-1306.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干预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初探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学生自我管理的状况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