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要,朱梦悦,朱树娇,张 威,王源朗,钱 俐,吴朝栋,王 黎,李登陶,张晓东,殷宗俊,丁月云
(安徽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育种省级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和认知不断提高[1],消费群体在消费猪肉的时候逐渐注重品质和安全性[2]。在现阶段养猪生产中,杂交选育被广泛运用到猪肉品质提高的实际生产当中。近20多年来,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为了提高猪肉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有80%~90%的商品猪肉产自杂种猪[3]。对2个品种正确而有效的杂交选育,是获得杂种优势主要方法,使杂交子代具备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较高而稳定的繁殖力,较快而安全的生长速度以及口味较佳的胴体品质等优点[4-5]。
淮猪是中国一种优质性地方猪种资源,同时也是属于黄淮海地区黑猪中的一个大类群。淮猪具有性成熟早和经产窝产仔数多、对环境适应性强,且其母性较好、杂交优势明显、杂交后代肉质较鲜美等优点,是我国在培育新淮猪及其他新猪种时的重要亲本[6]。方晓敏等[7]采用淮猪和苏钟猪进行杂交选育,进行了正反杂交培育,杂交后代均表现杂交优势。巴马香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属于土猪类品种,已有500多年悠久的饲养历史,是一个具有一定稳定遗传基因、品质比较优良且珍贵的地方小型猪种[8]。现存的巴马香猪由于尚保存一定的野生性,而且还是一个较早熟品种,在实际的育种生产当中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的方式来保持巴马香猪独特的品种纯正性[9]。香猪成年后个体质量最高仅为45 kg左右,种母猪一般利用的年限可长达8~14 a之久;肉质及屠宰性能上,其皮薄肉嫩,肌肉呈鲜红色,胴体瘦肉多,具有独特的肉用经济价值[10-11]。中国地方猪种性能优良,通过两种具备不同优质性状的猪种杂交,预期可以获得杂种优势。
2015年7月,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和安徽省科技厅共同组织专家对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参与完成的《巴马香猪在安徽省的杂交选育、扩群繁育与示范养殖》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并于2016年6月制定了优质巴马香猪新品系育种方案。鉴于此,本试验开展了淮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工作,并测定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旨在为淮猪和巴马香猪杂交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
通过淮猪和巴马香猪的纯繁试验,以及淮巴猪(淮猪♂×巴马香猪♀)的横交试验,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测定、记录了安徽省无为县圣达农宝乡巴马香猪原种场巴马香猪35窝、淮猪27窝,淮巴二元猪33窝,共计95窝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随机选取该猪场内的巴马香猪和淮巴猪育肥猪各6头(公母各半、公猪去势),个体质量均在40 kg左右,进行屠宰性能测定。
测定、记录巴马香猪母猪、淮猪母猪和淮巴猪母猪经产繁殖性能数据,包括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产仔异常数、初生窝质量、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35日龄断奶窝质量。
屠宰前严格禁食24 h,自由饮水。严格按照《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NY/T 822—2004),对巴马香猪、淮巴猪的胴体质量(kg)、屠宰率(%)、胴体直长(cm)、背膘厚(cm)、眼肌面积(cm2)、瘦肉率(%)等指标进行测定。
猪屠宰后,立即取出倒数第3肋至第4肋间处眼肌,用于测定肌肉色度值、失水力、剪切力值等指标[12]。pH值采用METTLER TOLEDO pH计(瑞士,FE20) 测定;色度值采用ADCI-2000全自动白度仪(中国)测定;肉质失水率采用YYW-2型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力仪(中国)测定;肌肉嫩度值采用C-LM3型肌肉嫩度仪(中国)测定。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繁殖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ASS 19.0统计软件One-way ANOVA程序,采用Duncan氏方法进行多重对照;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ASS 19.0统计软件中的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处理。
由表1可知,淮猪和淮巴猪的窝产仔数较巴马香猪高4.39%和2.89%,淮巴猪窝产活仔数较巴马香猪高5.23%,差异均不显著(P>0.05);淮猪35日龄窝断奶仔数比巴马香猪高11.02%,差异显著(P<0.05);淮巴猪35日龄窝断奶仔数为8.18头,较巴马香猪高6.10%,但差异不显著(P>0.05);淮猪和淮巴猪的初生窝质量较巴马香猪分别高38.43%和16.53%,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淮猪和淮巴猪的35日龄断奶窝质量较巴马香猪分别高54.25%和28.7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以上结果表明,淮猪和淮巴猪的繁殖力略高于巴马香猪。
表1 淮猪、巴马香猪及淮巴猪繁殖性能比较
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2可知,淮巴猪的胴体质量比巴马香猪高2.38%,差异不显著(P>0.05)。淮巴猪的屠宰率较巴马香猪高3.13%,差异不显著(P>0.05)。淮巴猪的胴体直长比巴马香猪高5.91%,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巴马香猪的平均背膘厚为22.74 mm,淮巴猪为22.56 mm,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淮巴猪眼肌面积比巴马香猪高14.91%,淮巴猪瘦肉率比巴马香猪高1.73%,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2 淮巴猪、巴马香猪胴体性能比较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无字母标注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
由表3可知,巴马香猪与淮巴猪背最长肌pH45min值分别为6.62和6.60,差异不显著(P>0.05)。巴马香猪pH24h值为5.64,淮巴猪为5.65,两者差异也不显著(P>0.05)。其宰后测定45 min和24 h背最长肌的pH值均不低于5.6和5.5,可判断不是PSE肉[13]。在色度值方面,a*值是度量肌肉从红色到绿色的变化,a*值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肉质越好;b*值是度量肌肉从黄色到蓝色的变化,b*值在一定范围内越小越好[14];巴马香猪的L*值、 a*值以及b*值与淮巴猪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两者的L*值都小于53,均非PSE肉。在嫩度方面,淮猪的剪切力相比巴马香猪高8.77%(P>0.05)。在失水率方面,巴马香猪的失水率低于淮巴猪4.75%(P>0.05)。
表3 巴马香猪、淮巴猪肉质性能比较
不同种群的家畜在杂交中所产生的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被称为杂种优势[15]。在工厂化养猪生产中,杂种优势的利用也称为猪的经济杂交。经济杂交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猪种的遗传基础,有效地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已成为养猪生产中一个不可短缺的环节[16]。且在杂交选育方法上,也由简单的种间或品种间相互杂交,逐渐发展成一套配方式系间杂交的现代化体系[17]。如何充分地利用杂种优势为现代化养猪模式带来经济效益,已不仅是2个群体之间的杂交问题,更主要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筛选,以及所产子代是否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等问题。本试验采用淮猪和巴马香猪进行杂交,发现巴马香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35日龄断奶仔数均低于淮猪,初步说明淮猪的繁殖力略优于巴马香猪;严静等[18]、付言军等[19]的研究均表明,仔猪初生窝质量与猪品种有很大关系。刘健等[20]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初生体质量会影响断奶后的体质量,初生体质量越大的仔猪,生长速度越快,二者呈正相关。本研究中淮猪仔猪初生窝质量显著高于巴马香猪,亦是品种不同的缘由;淮猪35日龄断奶窝质量显著高于巴马香猪,可能跟淮猪仔猪初生窝质量显著高于巴马香猪有关。本研究将淮猪和巴马香猪进行杂交,杂交后代淮巴猪的窝产仔数略高于巴马香猪,初生窝质量极显著高于巴马香猪,说明杂交后代遗传了淮猪繁殖力较高和生长速度较快等优点。
淮巴猪和巴马香猪的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与母本之间有差异;淮巴猪和巴马香猪的屠宰率分别达到了62.26%和60.37%,淮巴猪略高于巴马香猪;淮巴猪的胴体直长显著高于巴马香猪,结合淮猪的屠宰性能测定结果(其出栏体质量时屠宰率为74.14%、胴体直长达85.5 cm)[21],可以看出,杂交后代淮巴猪在胴体长、屠宰率方面均较其母本巴马香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猪的肉色是肌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生理学变化的外观表象,主要取决于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以及铁原子的化学价态[22],肉质的系水力对肌肉的颜色、风味以及嫩度大小有直接的影响[23];而猪肉的嫩度更是衡量肉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嫩度越大所需剪切力越小,肉品质就会越好,同时口感也会越好。本研究通过对淮猪、巴马香猪杂交子代的pH值、肉色、失水力和嫩度等指标的测定,并与其母本巴马香猪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杂交后代肉质性状的多个指标与巴马香猪没有显著差异;淮巴猪的失水率为25.03%,高于母本,说明其猪肉的保水能力略低于母本。此外,对比李兴美[24]对淮猪的肉质性状测定数据,淮巴猪的剪切力介于巴马香猪和淮猪,说明杂交子代在肉质的嫩度指标上较父本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综上,淮猪和巴马香猪的杂交后代淮巴猪继承了父本繁殖力高、体型大的特点,同时也继承了母本肉质好的优点,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状、胴体品质以及优良的肉质特性。本研究丰富了淮猪和巴马香猪杂交的遗传性试验数据,同时可为淮猪和巴马香猪杂交系的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