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粉,陈文武,李青,郭安臣,王拥军,王群
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深入发现,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的病理过程中,神经炎症的级联反应是很重要的环节[1]。在神经炎症级联反应中,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活化并发挥重要作用[2-3]。众所周知,适当的炎症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炎症级联过度反而会加重脑组织的损伤。本实验通过在体外培养大鼠AST,在培养基中加入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构建AST的炎症模型,并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炎症通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1.1 材料 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出生24 h内,雌雄不分,北京维通利华),细胞黏附剂C1010(北京普利莱),DMEM/F12培养基(美国Gibco),胎牛血清(美国Gibco),双抗(青霉素、链霉素)(美国Gibco),L-谷氨酰胺(美国Sigma),0.25%胰酶(美国Gibco),4%多聚甲醛(北京索莱宝),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美国Sigma),山羊血清(北京中杉金桥),鼠多克隆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北京冠星宇),Alexa-Fluor 488标记的羊抗鼠荧光二抗(美国Gibco),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液(美国Sigma),大鼠IL-1β(美国P E P R O T E C H),大鼠T N F-α(美国PEPROTECH),Trizol试剂(美国Ambion),异丙醇(上海国药化学),三氯甲烷(北京化工厂),核-浆蛋白分离试剂盒(北京普利莱),蛋白酶抑制剂(北京普利莱),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北京普利莱),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北京普利莱),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日本同仁化学研究所),反转录试剂盒(日本Takar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试剂盒(日本Takara),PCR引物(上海英潍捷基),分泌型磷脂酶A2-ⅡA(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 of groupⅡA,sPLA2-Ⅱ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上海纪宁)。
1.2 方法
1.2.1 AST的原代培养 将培养瓶用细胞黏附剂C1010包被后放在37 ℃ 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过夜。将SD大鼠消毒后去除颅骨、脑干及小脑,夹出两侧大脑半球至培养皿中。去除脑膜、血管,剥离出大脑皮质组织,将组织移入另一含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将组织剪碎后移入离心管,加2倍体积的0.25%胰酶,消化37 ℃15 min后加培养基终止消化。过滤并吸取滤过的液体放入新的离心管中,1000 rpm 5 min后留沉淀,加完全培养基混匀,以细胞密度3×105/ml接种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9~12 d后进行细胞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将培养瓶用细胞黏附剂C1010包被后放在37 ℃ 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过夜。0.25%胰酶消化2 min后加培养基终止消化。将细胞移入离心管中,1000 rpm 5 min。留沉淀以细胞密度3×105/ml进行接种。将培养瓶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的形态以及生长情况等,4~5 d进行传代,传至第3代时进行AST的纯度鉴定。
1.2.2 细胞纯度的鉴定 预先用细胞黏附剂C1010包被4孔板,按照上述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将第3代AST用0.25%胰酶消化后接种入4孔板,每孔细胞密度3×104/0.5 ml,即为第4代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AST的纯度进行鉴定。
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洗涤3次,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0.2%TritonX-100静置30 min。10%山羊血清封闭1 h后加一抗(一抗为鼠多克隆抗GFAP)室温过夜。二抗(Alexa-Fluor 488标记的羊抗鼠荧光二抗),室温避光放置1 h。DAPI复染5 min后,换为PBS。封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随机取视野观察,并采集图片。
1.2.3 实验分组
1.2.3.1 不同浓度炎性因子的干预 将第4代A S T接种入24孔板,每孔细胞密度3×104/0.5 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为:10 ng/ml IL-1β组,100 ng/ml IL-1β组,10 ng/ml TNF-α组,100 ng/ml TNF-α组,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100 ng/ml IL-1β+100 ng/ml TNF-α组。换为去血清培养基,1 h后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处理如下:10 ng/ml IL-1β组每孔加1 μg/ml IL-1β 5 μl,100 ng/ml IL-1β组每孔加10 μg/ml IL-1β 5 μl,10 ng/ml TNF-α组每孔加1 μg/ml TNF-α 5 μl,100 ng/ml TNF-α组每孔加10 μg/ml TNF-α 5 μl,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每孔分别加1 μg/ml IL-1β 5 μl和1 μg/ml TNF-α 5 μl,100 ng/ml IL-1β+100 ng/ml TNF-α组每孔分别加10 μg/ml IL-1β 5 μl和10 μg/ml TNF-α 5 μl。培养20~24 h期间进行细胞活力检测。
1.2.3.2 选取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继续干预 将AST接种入6孔板,每孔细胞密度1×106/2 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换为去血清培养基,1 h后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每孔分别加1 μg/ml IL-1β 20 μl和1 μg/ml TNF-α 20 μl。24 h后收集两组培养液及细胞,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1.2.4 CCK-8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有效炎性因子的浓度 按照1.2.3.1在24孔板中将细胞分为七组,其中20 h时每孔分别加CCK-8溶液50 μl。24 h时每孔分别抽取300 μl培养基至96孔板中。在酶标仪450 nm处检测各孔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
1.2.5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1.2.5.1 总RNA的提取 按照1.2.3.2培养细胞,24 h后PBS洗涤2次,加Trizol试剂,移入EP管室温5 min。向EP管中加200 μl氯仿,冰上放置5 min。12000 rpm 4 ℃离心15 min,分相为3层。吸取上层至新的EP管中,加等体积的异丙醇,放在-20 ℃冰箱30 min冷却。12000 rpm 4 ℃离心10 min,去上清,可见EP管附着白色沉淀,即为RNA。向EP管中加700 μl含焦碳酸二乙酯的75%酒精,轻轻弹起白色沉淀。7000 rpm 4 ℃离心10 min。倒掉75%酒精,向EP管中加20 μl无RNA酶的水(RNase-free water),涡旋溶解沉淀,混匀后即可进行RNA浓度检测。
1.2.5.2 反转录反应 首先去除基因组的DNA ,采用10 μl的反应体系:5×gDNA Eraser Buffer 2 μl;gDNA Eraser 1 μl;Total RNA 1 μg;添加RNase-free water至10 μl。反应条件:42 ℃ 5 min,4 ℃放置。
反转录反应采用20 μ l的反应体系:含去除基因组的DNA中的反应液10 μl,5×PrimeScript Buffer 4 μl,PrimeScript RT Enzyme Mix 1 μl,RT Primer Mix 1 μl,RNase-free water 4 μl。反应条件:37 ℃ 30 min,85 ℃ 5 s,4 ℃放置。
1.2.5.3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 20 μl的PCR反应体系为:SYBR Premix Ex Taq Ⅱ(2×)10 μl;Forward Primer 0.8 μl;Reverse Primer 0.8 μl;cDNA 2 μl;RNase-free water 6.4 μl。扩增反应时间为:95 ℃预变性30 s,95 ℃变性5 s,52 ℃退火20 s,72 ℃延伸30 s,40个循环。溶解反应时间为:95 ℃ 15 s,60 ℃退火30 s,95 ℃延伸15 s。2-△△Ct方法计算目的基因表达量(表1)。
1.2.6 sPLA2-ⅡA酶联免疫分析 按照1.2.3.2培养细胞,24 h收集上清液进行实验。标准孔分别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 μl。先向待测孔加入10 μl的待测品,再向待测品孔加入40 μl的待测品稀释液(空白孔不加)。用封板膜将微孔完全封闭后在37 ℃恒温箱内放置30 min。揭掉封板膜,每孔加100 μl的酶标试剂(空白孔不加),温育30 min。揭开封板膜,倒掉液体,向各孔加满洗涤液,1 min后弃洗涤液,拍干。重复洗涤5次。向各孔中加50 μl的显色剂A,再向各孔中加50 μl的显色剂B,37 ℃恒温箱内避光放置15 min。向各孔中加50 μl的终止液。15 min内在酶标仪的450 nm处测定各孔的OD值(用空白孔调零)。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均重复3次。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AST的纯度 通过AST特异性的标志物GFAP染色进行鉴定。经免疫荧光染色后随机选取的视野内,细胞核经DAPI染色后均为蓝色(43个),AST中的GFAP染色后为绿色(43个)。由此,培养的细胞中AST比例达95%以上(图1)。
2.2 不同浓度炎性因子对AST活性的影响 10 ng/ml IL-1β组、100 ng/ml IL-1β组、10 ng/ml TNF-α组、100 ng/ml TNF-α组、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100 ng/ml IL-1β+100 ng/ml TNF-α组对AST作用24 h后OD值分别为(2.35±0.03)、(2.38±0.05)、(2.35±0.06)、(2.44±0.02)、(2.84±0.16)、(2.70±0.06),均高于对照组(2.31±0.03),但其中只有100 ng/ml IL-1β组、100 ng/ml TNF-α组、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和100 ng/ml IL-1β+100 ng/ml 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7、0.12、0.53、0.39,P<0.05)。说明炎性因子可以使AST活性增加,尤其是IL-1β与TNF-α合用时效果更加显著。
表1 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
图1 原代培养传至第4代的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2.3 炎性因子对AST内sPLA2-ⅡA表达的影响 选用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进行实验,设定对照组sPLA2-ⅡA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1,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sPLA2-ⅡA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7.34±2.41)。因此,当10 ng/ml IL-1β和10 ng/ml TNF-α联合应用时,AST内sPLA2-ⅡA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t=9.615,P<0.05)。
对照组和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内sPLA2-ⅡA蛋白分泌到上清液中,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sPLA2-ⅡA蛋白的分泌量。对照组上清液sPLA2-ⅡA蛋白表达量为(6.30±0.10)ng/ml,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为(8.02±0.23)ng/ml。因此,联合应用10 ng/ml IL-1β和10 ng/ml TNF-α能使AST内sPLA2-Ⅱ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t=11.635,P<0.05)。
2.4 炎性因子对AST内NF-κB、IKKα、IKKβ mRNA表达的影响 选取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进行实验,设定对照组AST内NF-κB、IKKα、IKKβ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1,10 ng/ml IL-1β+10 ng/ml TNF-α组的NF-κB、IKKα、IKKβ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6±0.20)、(2.35±0.49)、(1.83±0.22)。因此,联合应用10 ng/ml IL-1β和10 ng/ml TNF-α能使AST内NF-κB、IKKα、IKKβ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t=4.015、4.719、6.509,P<0.05)。
炎性因子本质上是可溶性的多肽分子,它们和炎症反应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促炎因子主要有IL-6、IL-1β、TNF-α等,抗炎因子主要有IL-4、IL-10、IL-13等[4]。TNF-α是在炎症反应中最早表达的炎性因子,由AST产生,能够促进、诱导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5]。在炎症反应中IL-6和IL-1β的增加将会加重炎症细胞的聚集,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IL-10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它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等[6-7]。本实验首先在AST的培养基中分别加不同浓度组合的炎性因子,24 h后利用CCK-8检测AST的活性变化。CCK-8结果表明,上述组合均能活化AST,其中10 ng/ml IL-1β和10 ng/ml TNF-α联用效果最显著,说明炎性因子能够引起AST的活化。
将10 ng/ml IL-1β与10 ng/ml TNF-α同时加至培养基中24 h,通过qRT-PCR和ELISA检测IKKα、IKKβ、NF-κB、p65和sPLA2-Ⅱ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发现sPLA2-ⅡA、IKKα、IKKβ、NF-κB、p65的表达量均升高,说明促炎因子能够促进炎症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一系列的基因转录[8-10]。与实验结果一致,本实验中通过qRT-PCR和ELISA检测到当有炎性因子存在时,AST活化同时NF-κB表达增多,其上游的IKKα、IKKβ表达量亦增多。因此,NF-κB是能够启动多种炎症介质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11]。另外,有研究表明在IKKβ敲除的小鼠中,NF-κB表达量显著降低[12]。说明IKKβ在IKK复合物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sPLA2-ⅡA分布广泛,哺乳动物细胞、蜂毒和蛇毒中均存在。在sPLA2的亚型中,受人们关注的是sPLA2-ⅡA和它的抑制剂[13-16]。sPLA2-ⅡA和sPLA2-ⅤA均在脑组织中表达[17-18],sPLA2-ⅡA研究较sPLA2-ⅤA多,是因为其参与了炎症反应[19-20]。sPLA2-ⅡA能够介导固有免疫和获得免疫,并在很多炎症性疾病中表达量增多[16,21]。sPLA2-ⅡA表达增多在大鼠缺血性卒中已得到验证[22]。另外,体外实验还表明sPLA2-ⅡA在神经元活动中起重要作用[23-25]。在本实验中,通过qRT-PCR和ELISA的方法得出结果,炎性因子刺激后sPLA2-ⅡA表达量增多,说明炎性因子作用于AST后,AST活化,进而引起sPLA2-ⅡA表达量增多,水解膜磷脂的Sn-2位酯酰基,产生溶血卵磷脂和游离脂肪酸。溶血卵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不能及时代谢,发生聚集并形成类花生酸,进一步产生炎症介质,从而导致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NF-κB的表达量增高的同时sPLA2-ⅡA表达量增高,说明炎性因子介导的AST sPLA2-ⅡA产生很有可能是通过IKKα/IKKβ-NF-κB-sPLA2-ⅡA通路进行的。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确切的机制。
本次研究仅仅初步讨论了在炎性因子作用下,AST的活性变化以及sPLA2-ⅡA表达量变化和其可能存在的内在机制,为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更多的机制探讨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