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贞
摘要:本文以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5 Clothes为例,从模块话题解读、教学目标确立、版块巧妙组合、模块内容拓展、课堂设计优化五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模块整体教学;话题;目标;版块;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126-02
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是社会发展对外语教学的需要,模块整体教学脱胎于此;整体教学的核心理念也在2011年国家颁布和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程晓堂,2011)。
广州市自2012年起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教科版),该教材每册书有6个Module(模块),每个模块围绕某一个主题编排。每个模块有2个Unit(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个版块构成,各个版块围绕模块话题展开,但又各有侧重。同一模块中的不同版块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围绕本模块主题开展的,版块之间均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站在模块整体的高度,准确把握教材各版块之间的联系,规划设计各课时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1.模块整体教学中存在问题
根据教科版教材的内容编排,一个模块通常用5-6个课时完成,教师可根据自己对模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自主组合各课时的教学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教师缺乏模块整体教学意识,对教材把握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模块整体设计上尚存在各种问题。
1.1 模块整体设计上宏观思维缺失。
不少教师过于关注某一版块或某一课时内容,而忽略了该版块或课时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版块组合不科学,课时安排不合理,课时之间缺少衔接。
1.2 教学目标确立上缺乏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1.3 版块内容划分上不科学不合理。
教科版英语教材每个模块由若干个版块构成,一般而言,一个课时要涉及同一个模块中一个或以上的版块内容,优化组合各版块教学内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按教材的顺序就近组合版块,缺乏合理恰当的内容统整,使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影响教学效果。
2.模块整体设计探索与实施
由于教材内容以模块形式出现,每个模块中的若干个课型由一个主题统领,而每个课型都由此主题牵引,围绕此主题展开,因而学生在学完一个模块后,会对此主题形成一个完整鲜明的印象。所以教师在设计一个模块的整体教学时,模块内各课时就具备鲜明的课型特点,凸显各课时的主题性和延续性;各课时教学应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课时之间呈梯度发展,让学生在整体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学习和积累,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下面以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5 Clothes 为例,从模块话题解读、教学目标确立、版块巧妙组合、模块内容拓展、课堂设计优化五个方面阐述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的实践。
2.1 解读模块话题,划分单课话题。
教科版《英语》教材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思路,每个模块的各版块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内化和运用语言知识。这为模块整体教学指出了一个主线,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可基于模块话题,划分单课子话题,后一课题既要基于前一課时子话题,又要高于前一课时子话题,最后通过每一子话题实现总模块话题。
例如,在设计Module 5 Clothes这一模块时,六个课时可以分别设计单课子话题。第一课时是学习衣物单词,第二课题是选择衣物;第三课是购买衣物;第四课时是试穿衣服;第五课时是改造衣服;第六课时是设计衣服。从学习衣物单词到购买衣服,从改造旧衣服变新衣服到合作设计衣服,每个课时目标与模块总目标保持统一。在课时设计上每个课时既有联系又有递进,每一课时的语言能力不断推进,模块语言不断反复、巩固。
2.2 确立模块目标,分解单课目标。
模块总目标与分课时目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模块总目标细化为分课时目标,分课时目标为总目标服务。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层层推进的教学目标,通过六个课时的积累与提升,使各课时目标呈螺旋上升的递进关系,并始终指向模块总目标。例如在设计Module 5 Clothes教学目标时,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见表2)。
2.3 梳理教材内容,巧妙组合版块。
虽然教材每个模块由若干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版块构成,但它们均围绕模块话题展开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模块整体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分析各版块特点,挖掘版块之间的联系,巧妙组合各版块,优化模块整体教学。
2.4 增加课外输入,拓展模块内容。
在进行模块整体设计的时候,我们分析模块话题,同样要分析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判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如果学习内容太多,学生可能掌握不了,如果学习内容太少,又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当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学习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时,可以通过引入课外阅读文本、绘本故事等加大语言输入,并创设各种语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整个模块设计丰富而有层次。增加的输入文本要考虑材料的主题是否与教材的主题相一致;材料中的核心句型与教材是否相关;语言是否有延伸性或拓展性,它是否包含着足够的处于i+1阶段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获得超过现有水平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Module 5 Clothes时,通过分析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发现这个话题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所以我们在第一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和第六课时都增加了输入的文本材料。第1课时的词汇课,我们增加Buy this one的文本,用于拓展对衣服的评价句型Its pretty/ nice… Its too long/ short…第4课时补充的You look great文本,拓展了Can I try it on? How do I look?句型,更贴合实际生活中的购物。第5课时引入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绘本故事,生动有趣,语言重复性强,而且是从对话形式向短文形式,输出的文本难度也不大。第6课时,运用创编的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综合梳理模块购物知识,同时拓展穿着场合。
2.5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单课教学效率。
根据模块话题与单课子话题分别确立模块总目标和分课时目标,细致分析教材各版块内容与模块话题、目标之间的内容联系,巧妙组合各版块,并根据版块内容进行立体化地“裁翦”,或增减,或整合,方可对模块各课时的教学过程予以统筹设计。下面仍以Module 5 Clothes为例,从教学准备(Preparation)、语言输入(Input)、语言内化(Internalization)、语言输出(Output)、作业布置(Homework)五个方面来说明模块整体设计的具体做法。
(1)教学准备有铺垫。
模块各课时的教学准备活动应结合学生的原有基础,有目的设计活动,使其成为教学的有效铺垫。如组织热身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学生能理解的简洁语言介绍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或研学任务,让学生能更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或生活经验,顺利地进入新课学习等。
(2)输入中理解语言。
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在語言学习的过程,语言输入起着重要作用。从老师教的角度来看,语言的输入主要形式为呈现语言;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语言输入的目的是体验语言。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输入创设情景,如利用图片、实物与多媒体等创设直观形象的语言情景;通过游戏活动创设语言学习情景;利用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进入语言情景;把真实的生活情景搬进课堂,通过真实的对话交流创设情景。学生则要在情景中理解语言意思,感受语言功能。
(3)操练中内化语言。
语言知识可以在动态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感悟、体验、操练达到高度认知、内化。操练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通过听讲解、观察、对比、分析、讨论和画思维导图等形式总结归纳语言的规律;以TPR、游戏、歌曲、小诗等趣味活动形式进行机械操练与意义操练,通过显性或隐性的学习对目标语言进行信息加工,由瞬时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并为进入长时记忆做好准备,进而形成知识结构。
(4)输出中运用语言。
语言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与使用。要达到语言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只学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在语言输出阶段,学生将通过说和写的形式产出语言,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操练或运用语言。
(5)作业设计有链接。
各课时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模块整体,注意前后连续、统筹兼顾。作业的内容既是对本课时核心内容的巩固和运用,也是对下一课时的铺垫,作业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结束语
总之,模块整体教学是在遵循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学的目标要求下,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针对一个模块科学地解读话题,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深度挖掘教材版块之间联系,巧妙组合各版块,进而将模块整体设计落实到各课时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最终达到优化模块整体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T].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 沈峰.实现单元各版块教学的无缝对接[J].江苏教育,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