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数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数感是说学生对数与运算的一种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感悟。在2014年核心素养这一观念被教育部提出之后更是在教育界形成了热点式的讨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性意义,学生自身数感的提高直接带动着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本文就小学数感的培养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述,旨在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感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感;培养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热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在核心素养中学生数感的培养工作又能很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数感主要是学生在运算关系、运算方式、数与数量等一些具体的情况下的感悟,学生数感的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良好的数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数感不是单一某一数学方面的能力,不局限于某一单一的数学能力或者解题能力,它是基于数学基础之上的一种对数学理解的感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 结合生活素材培养数感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知识都可以跟生活实际进行巧妙的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将数学学习如果可以很好地融入生活中,那么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难度将会大大的降低,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室应该多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增加学生对数的理解,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教室,在数学范畴内就可以说教室的面积大概有80平方米吧”,再如说“我们的校车有7排座位,每排4个座位,校车一共可以坐下28个人”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将数学教学工作与生活實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通过与数学的联系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数感的意义。数学思维的养成前提就是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教师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联系,让学生在感悟生活案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良好的数感。
二、 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公式、图形等方式对具体相应的实际问题进行模拟,并解决事件本身的问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建模的过程来促进学生数感的养成。例如,在学习“路程问题”这一课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课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假设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是500米,小明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向学校走去,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是每分钟20米的速度跑到学校又要花多少时间呢?通过具体案例的列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课内容的引导,根据课本内容知识可以知道路程用s代表,速度用v代表,时间用t代表,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t=s÷v=500÷10。学生了解了建模的具体意义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不同的数值对这一具体问题帮助学生举一反三,逐步学会在建模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的认知与感受。
三、 通过比较评价,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养成不是朝夕就可以做到的,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经过不断地积累与训练而形成的。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学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表达信息的习惯。在数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比较案例进行培养举例,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这一课时对于“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学习时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案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差异进行比较学习,通过简单的对比,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到生活中去,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对学生的数感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在实践中强化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点滴中逐步培养的,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入手,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信息数据库,提升数感的强化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简单的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数学的存在,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用的课本进行观察,引入周长的含义,接着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之上,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想想做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周长问题。这样在学生的自己动手观察中不仅加强了数学兴趣的培养,同时又能很好地在实践中强化数感的培养。
五、 重复练习,提升数感
学生树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才能将数感的形成变成一种自然的习惯,让学生在通过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数感。教师在数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新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练习过程。例如在学习过小数点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在板书上写出“120.00=120、110.20=110.2、100.010=100.01”这样类型的简化训练,课后再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在通过反复的复习与练习之后在无形中起到提升数感的作用。
六、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数感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口述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引导,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感知数学所蕴含的含义,提升学生的数感与对数学的感悟。例如,在学习认识千克这一章节时,建议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进行课程的导入工作,利用天平称让学生称一下自己的书包重量,并做好各个学生的重量统计,然后通过对比,感知不同重量的物品的实际区别,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七、 总结
学生数感的培养工作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不能急于求成,通过日常生活点滴的引导加上教学和生活的结合,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以学生教育为根本,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切实做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数感养成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36):71.
[2]张为.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8).
[3]张红.如何培养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数感[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7(8).
作者简介:
陈文萍,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云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