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微课教学,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激发;自主学习
微课在现有的教学中具有形象,取用方便,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等优点。目前我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尝试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经过探索,我认为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相比于传统课堂有如下优势:
一、 巧用微课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探索未知的动力,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于是万有引力定律产生。瓦特对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产生了好奇,经过探索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看灯摇摆,产生了好奇,提出了单摆模型和相关规律。好奇心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的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景,时时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探究。
例如:在开展新课学习《透镜》这一节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微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和折光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去研读课本,了解透镜的构造及作用。
再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可以先让一位学生观察微课中教师对覆杯实验的演示,水倒不出来这种反常的现象会唤起学生的好奇,要弄清楚水为何倒不出来的原因就促使学生自主去探究大气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在探索中学习的话,学生就可以跟着微课自己学习操作,减少了教师手把手灌输教学的环节。
某些教师总以为实验学习与操作相对影响教学进度,不如刷题实在,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设计比较有趣的物理情景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学业成绩能稳步提高。事实上学生自己学了,相比较教师反复灌输,其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意义更大,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应多加注意。
二、 活用微课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一个物理现象产生了好奇心,要让其产生持久的自主学习动机,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特点,因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较多的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应用,因此在常规教学中要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所用,这样学习起来方能事半功倍。
在《光的反射》的学习中,对于光路可逆性学生一直都不能理解,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你从镜子中观察到别人的眼镜,那么别人能不能看到你的眼睛?”,我们制作了相关微课进行播放,用微课的形式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起来较为轻松,学完之后对照生活实际也能产生相关联想,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某一科的学习产生兴趣后,就会有自己去挖掘的动力,只有自己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就不会枯燥乏味。甚至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会主动,且有意识地去关注相关信息,查阅感兴趣的资料,以满足其求知欲。
三、 善用微课分层教学,以成就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往往是以中等基础的学生来进行备课,教案、习题、课件等都围绕着中等基础的学生来进行。这样对优秀的学生或者学困生来说就相对较不公平。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听不懂。那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失败的挫折就会常伴左右,没有成就感。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供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观看微课,学困生可以多看多思考,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到学会为止。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这堂课时,学生对于光路作图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某些学生一遍就过,一学就会作图,某些学生反复学习也较难理解。而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也不可能反复讲解,这个时候制作好的微课就派上了用场。学得快的同学可以多学,接受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多学几遍,边看边学,直到会为止。
再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微课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切物体总保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理解可以如下分层设问:①有没有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物体?②有没有时间、地点或状态的限制?③物体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吗?④物体一定保持静止状态吗?⑤物體什么时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⑥物体在什么情景下保持静止状态?⑦外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吗?⑧运动状态的改变是什么意思?⑨有外力就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吗?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再经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不仅分析清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而且以成就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 系统开发微课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资源的开发耗时较长,可能很多教师对制作微课较难产生信心。其实可以换一个思路来进行思考。如果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将全部初中物理学科三册教材的知识点都制作成微课之后,以后每年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只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稍微补录一些新的情景,真可谓之一劳永逸。所以总体来说还是节省了相当的时间。如果系统开发了相关微课,可想而知,教学效率也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发、利用微课来促进学生学习,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期待同仁一起共同探索。
作者简介:
李貌,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福田区皇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