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守望 与孩子相伴成长

2018-10-30 09:38林曼璐
考试周刊 2018年90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脱口而出”在字典里的解释是:话语未经思索地开口说。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们总是对“脱口而出”这一门“表达艺术”情有独钟。当然,这反映了孩子们固有的天真可爱,思维天马行空的特点,但也暴露了孩子们语言中缺乏条理,无法清晰完整地表达思想。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激发兴趣

还记得在上《数星星的孩子》这一堂公开课之前,我在自己的班上信心满满地进行了最后一次磨课。授课过程中,我提问道:“多少个夜晚,张衡就是这样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同学们,你们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孩子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很高兴,请了几个孩子来回答。答案五花八门,譬如“认真”“聪明”“耐心”还有“细心”“自信”等等。当然,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也答出了我在板书上所要提示的关键词,然而无一例外,孩子们的回答都是太“简洁明了”。整堂课下来虽然气氛热烈,但也略显得“随意”和“没有章法”。

一、 课后我们语文组的老师给我非常中肯的建议

“孩子们在课堂回答问题的随意性需要改善。”“教师需要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对课堂提问进行规范有效的表达。”等等。之后,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上的“章法”。当班上的孩子给我“简洁明了”的答案时,我会告诉他们:“好的,你说的对,但是老师希望听到你更完整的回答,你应该告诉老师,你所认为的答案是什么,并且给我你的理由。”事实证明,这样的鼓励式引导对孩子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孩子能立刻明白我的意思,会懂得用“我认为……因为……”尝试规范的回答。然而,这种鼓励式引导并不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他们的“条理”往往只存在于我给他们的提示之后的回答,而下节课,他们会再次“乱了章法”。

随着和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进行的深入交流,我发现,“针对课堂提问无法做到规范有效地表达”是低年级孩子在各科课堂学习上的一种通病。不仅如此,这个问题在中高年级的孩子之中时常发生。于是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几句课堂上的“顺带提示”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把这个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之中。

(一) 学校针对“无法规范有效地表达”等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组织一二年级的一线任课老师,集思广益,并结合我校“三爱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年段不同科目的“课堂教学研教单”。“研教单”制定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达到相应目标师生应该分别遵循的具体做法和规范。就拿二年级语文研教单来说,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致力于通过发展孩子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审辨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让孩子们形成敢于质疑、乐于实践、勇于担当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根据研教单的建设性做法,课堂上,教师不是把孩子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课文篇目中,不似往常语文课上过分强调对字词的推敲,对思想感情的探索,而是以游戏的方式贯穿,让学生都能在玩中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上课伊始,教师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应该很喜欢看电视上的综艺节目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比手画脚的小游戏。”在几轮紧张有趣的游戏过后,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这个时候教师趁热打铁,紧接着提问:“在刚才的游戏中,他们是怎么合作的?你觉得他们合作得怎么样?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先不让孩子着急回答,而是在黑板上写上小组交流的要求:交流时,请用双眼注视着发言的同学,用耳用心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需要打断他人的发言,请用上“对不起,打断你一下……”的礼貌用语,对于他们刚才的表现,请用上“我认为……因为……”“我发现……因为……”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 研教单重新规定了师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这看似是一种“硬性”的规定,但孩子们却是乐此不疲的,因为,如果能做到符合老师的要求,就能得到老师大大的称赞,并得到其他同学的掌声,基于这一点,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在这一堂“特别”的课上,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

当然,仅仅依靠一堂课的学习,还不足以彻底扭转孩子那种“脱口而出”的表达惯性,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通力合作,于是就有了“陪学单”的制定。主要以孩子身边的生活见闻为例,采用游戏的形式,设计成亲子互动的项目,如筷子提米、折纸飞机、探究影子特点等等,让孩子们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家长的提示下,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反复巩固语言表达的“规范”和“要求”。以“筷子提米”的实践为例,家长和孩子进行一场用筷子pk的活动,比一比,看谁先把整杯的米提起来。在家长宣读完游戏规则后,由家长引导孩子提出自己的猜测,用“我觉得(不)可以把米和杯子同时提起来,因为……所以……”表达自己的思考,孩子说完想法后家长和孩子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再由孩子和家长一起分享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在这过程中,家长需时刻提醒孩子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活动碰撞后,所迸发出的能量火花并不仅仅局限于孩子语言表达方面的进步,还激发了孩子乐于动手的兴趣和习惯。

二、 总结

经过实践,“研教单”和“陪学单”在我校教学互动中初獲成功。孩子们开始渐渐习惯用“规范有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我想,这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家校两单”从想法产生到最终制定和实践这段时间,历时半年多,很多一线任课教师都牺牲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家校两单”从初稿生成,到现在的最终实施,不知道讨论试验了多少次,易了多少次稿,推翻了多少种设想,可以说是凝聚着“杏东人”无数的心血和智慧。而“家校两单”诞生之路更加印证了我们“杏东人”在恪守三爱校训,诚毅学习,严谨治学,依核研教,静心守望的信心和决心。“家校两单”虽然已经制定并实施,但是我们知道未来还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完善“两单”之路,我们一直在前行,“依核研教”“静心守望”,我们一直在践行!

参考文献:

[1]詹淑英.与孩子相伴成长[J].中华家教,2014(4):14.

[2]吴佩贞.守望孩子的成长——一位教师母亲的日记与感悟[J].思想理论教育,2010(6):75-77.

作者简介:

林曼璐,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