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个性化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寻求新的转变和突破。而互联网+环境中的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英语教学 个性化教学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代表,指的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行动报告当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目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全国各大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日益开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引入,逐渐融入于传统的方法中,陈旧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已逐渐被打破,学生逐渐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呼声日益高涨。
二、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宏观层面上,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制定了指导性的策略。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大学英语课程,既需要满足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有关的英语综合技能的需求,又应作为交流工具用于学习、交流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指南当中,明确了分级教学目标,并指出“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3]。此外,该指南还指出了“由于我国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3]这些指导策略的制定为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要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信息资源的涌入,开放式的MOOC、微课学习者可以在网上轻松获得,语言类手机app的内容日益完善,这些使英语语言学习者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英语、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可能更充分地从个人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的目标出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学习受到内因的驱动,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感按照自己个认知方式进行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作为独立的自由的个体,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目的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这样的学习,充分尊重了学习者的个性化的需求。
(四)人本主義理论同样强调内因因素如态度、目标等在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容小觑的作用,语言的学习效果与个人主观能动性成正比。此外,由于学习者的性别、性格差异的存在,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接受程度、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也千差万别。
三、“互联网+”下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教与学
(一)新环境中下个性化教学,需要正确认识学生差异
“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动机,这是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学习英语想要出国继续深造;有的学生想要为自己考研打下基础,或者考取公务员所有要求;有的学生可能考虑到未来的职场环境中使用的需求;也有的学生仅仅想要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出国旅行可以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出于学校对学生毕业的要求,想通过考试,拿到学位证书。学习者的内因学习动力越强,对于英语学习的坚持越持久,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无论是一线教学教师还是素质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未来职涯发展的规划,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并真正认同这一观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邀请同专业的优秀的学长对新入学的学生做一次汇报,在激发学生内因驱动力上可能比教师的直接要求更有效。
“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认知心理学中使用的概念,用于描述个体思考、感觉和记忆信息的方式。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或认知水平不同,虽然对这一术语所体现的究竟是单一还是多维的性格一直存在争议,但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及管理领域。如果一个学生与授课教师的认知风格相似,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可能会呈现积极的效果。同样,在一个小组当中,具有相似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会感到更为舒适更为放松地参与小组的活动。教师对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方式需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于依据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来调整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展开方式,使教学效果向最优的方向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新环境,丰富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科技逐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英语语言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从传统课堂中被转移,陈旧的教学内容很难将学生的专注力控制在课堂上。因此,作为语言教学者,利用“互联网+”的新环境,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继续为学习者提供既新鲜、丰富又有营养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课上教学资源,另一类是课后辅助教学资源。首先,教学资源的个性化需要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可以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层次上的切分,学生依照个人情况来进行辅助学习。其次,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按照类型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可以包括一般类话题,如友谊、家庭、大学生活、爱好等,还可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涉及一些泛行业知识,如信息技术、人才招聘、企业管理等相关话题。再次,可以按照英语知识模块进行分类,如词汇、俚语、句型、语法、作文类型等来分类。在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我们就学生入学时按照高考成绩与入学考试成绩划分的A、B、C三个层次分别建设资源建设,形式包括PPT、微课、视频等多种形式。基本上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英语学习的需要。
(三)“互联网+”新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角色的挑战
“互联网+”新环境使新科技、新的教学手段及新的教学资源融入了大学英语教学,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并不会因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弱化,与传统课堂中的教师相比,“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是教学计划的决策者,是英语教学课堂的管理者,他们不仅是英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还是英语学习者的合作伙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英语语言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引领者。作为一线英语教师,需要一边探索适合所教授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一边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施形式。
“互联网+”的时代的到来也使英语语言学习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学生们深陷纷繁的语言资源当中,他们常常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一不小心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迷失了自我。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都很难持续而深入地进行英语的学习,他们的时间被各种移动网络资源分离、占用,用于语言学习的碎片时间少之又少,很难形成对语言学习的逐渐累积,这又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挫败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作为英语语言学习者,需要时刻记住自己的方向,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进行持续而深入的英语学习。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提供更多积极的支持。一线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自己的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学习的需要和特点,以满足当今学习者对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而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84-204.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5):345-349.
[3]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J].教育部,2017,(03).
(作者简介:张春艳,讲师,作者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