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睿 杨渊艺 卓玲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需求日益明显,众多应用型高校也逐渐对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引起重视。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在分析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张洋睿(1983- ),女,江西人,硕士,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杨渊艺(1984- ),女,江西人,硕士,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卓玲(1981- ),女,江西人,硕士,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文化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英语专业的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的重点多集中于英语的词汇、语法以及修辞等,导致专业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与教学被忽视。分析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在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在文化层面的语言交流中则存在缺陷。高校英语专业专任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运用能力无可厚非,但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挖掘中国文化的素材,则是新时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新问题。针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文化课程在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中国文化课程在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及危害。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课程缺失问题,所涉及的课程与使用的教材中国外文化与国内文化的占比具有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就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可使用英语流利地表达事物,但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则存在较大的困难,如在表达中华民族的习俗与传统节日时,常因词汇量有限或对习俗与传统节日的了解不足等原因,无法准确地表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国际交流中弘扬中国文化的重担,而中国文化课程的缺失则可能导致学生的文化修养偏低,出现文化失语、文化误读等情况,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中国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无疑是不利的。
2.“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文化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一国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夯实本国的文化基础,还应积极促进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针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开设中国文化课程,能够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而为中国文化的全球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中国文化课程的开设对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促进作用。在中国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专业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这一需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开设中国文化课程,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为跨文化交际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中国文化课程的开设,能够有效促进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重要支持。
二、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现状
1.英语专业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中国文化失语”指许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很难使用英语流利、正确地表达中国文化,其中不乏英语水平较高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国文化失语”几乎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通病,很难显示出应有的文化人格与文化修养。分析文化失语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二是学生主观上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不够重视。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跨文化交际既要学习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又要弘扬与传播母语文化知识,若交际的一方缺乏应有的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势必会影响到交际的互动性,甚至失去交际的意义。
2.英语专业教师中国文化素养不高。在英语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获取语言应用知识与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英语专业教师自身的英语知识结构与母语知识结构可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此外,教师对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教学实践中的文化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到中国文化教学的质量。从当前的应用型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来看,部分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不高。此外,教师对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片面的将目的语文化视为教学的重点,过于重视目的语的应用于文化输入,严重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
3.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及测评体系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以及测评体系对教学质量的保证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来看,中国文化课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对中国文化教学的不重视;就现行的测评体系来看,尚缺乏有效的测评标准,中国文化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强化对策
1.开设基于网络课堂的《中国文化概论(英语)》课程。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以此为背景,利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这一思路得以诞生并得到广泛应用。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过程上,都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先进性与优越性。网络课堂以其强大的教学交互能力、丰富的媒體表现形式、可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等优势,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针对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学,开设基于网络课堂的《中国文化概论(英语)》课程,能够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是教学模式更新的重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中国文化概论(英语)》课程,能够充分利用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增强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基于网络课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以及学习兴趣选择《中国文化概论(英语)》课程中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反复听课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分析网络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完善的网络课件资料库、量大面广的习题库、声影结合的动画、量多面广的习题库以及易于查询的超链接等。针对《中国文化概论(英语)》课程,应在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并通过网络查询、期刊浏览等途径获取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与习题等,将其合理的融入网络课堂中。针对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多种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此外,设计典型的例子与相关的练习,如使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以此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提高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逐渐受到重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但基于当前英语教师存在的中国文化素养偏低、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差等问题的考虑,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针对应用型高校的英语教师,要实现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目标,就必须树立新的观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对中国文化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英语教师应当对语言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交际应用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等有所了解,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扩展知识面,通过学习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及分析中国文化教学的相关案例等途径,提升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
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表率作用,即提高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此同时,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案例,设计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为主题的活动,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与自身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完善学生测评体系,强调中国文化。基于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测评体系的完善工作逐渐受到关注。在完善的学生测评体系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与发展的方向。就现阶段的学生测评体系来看,对学生文化修养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受到中国文化课程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测评体系中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在学生测评的过程中,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在进行小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恰当评价,如在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翻译中,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此时的评价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翻译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实际等进行。此外,针对中国文化教学的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测评体系,转变传统的甄别式评价,在测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保证教学的质量。基于有效的中国文化教学,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的提升,为跨文化交际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宗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文化教学——以滨州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151-152.
[2]杜以向.论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必修课的必要性[J].学术探索, 2012(10):180-182.
[3]魏兰.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课程实例研究——基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课程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5(3):65-65.
[4]賴招仁.论外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基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4(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