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以来,如何让课堂魅力四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展开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重要目标。政治学科担负着向学生灌输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略显枯燥,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讲不易接受。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和政治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性;教学策略;十分必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增长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至关重要。本文从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出发,试图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建立有效课堂评价机制和教学中渗透情感等四方面出发简单论述新课改背景下,一线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实施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一、 立足生活化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将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学内容融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深入挖掘教材理论,寻找与生活元素的契合点,开发生活资源,在资源重组中真正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比如,必修一课本中涉及经济生活,在讲《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我事先给学生布置周末作业,帮妈妈买菜,让学生观察一天之内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变化原因,从而引出价值规律;在讲授政治部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我从村干部选举入手,这是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和见证的选举权利,由此导入新课学习,学生们的讨论比较激烈,增强了其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做笔记,整个教学过程和课堂氛围较为被动消极,教学效果不甚如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倡导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组,将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任务落到实处,以免出现程度较差的学生被动参与,依赖程度较好的学生完成任务的不良学习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以探讨“某药物造假”事件为例,不同小组的学生探讨角度也不同。有的学生从《经济与生活》中找出相关经济学知识分析,有的小组从《政治与生活》中的知识分析,更加关注政府和社会大众的行为;有的小组则从《文化与生活》中的道德品质入手,阐述构建和谐文化氛围,坚守诚信重要性。虽然角度不同,但分析问题的知识点并没有偏差太多。在最终班级小组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思想,在合作中体验到了高效学习。
三、 建立课堂评价机制,策略优化中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恰当评价不仅对当堂课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的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课堂评价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首先,政治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在教授课程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独特见解时,要抱着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此次,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反应,是真的听懂了还是似懂装懂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动作和幽默的语言进行课堂评价,提高课堂评价有效性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性。
四、 教学中渗透情感,挖掘德育因素树立正确三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高中政治学科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怀。
比如,在教学《多彩的消费》时,可以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在教学《为人民服務的政府》时,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自身的政治参与责任感;在教学《文化与生活》中,要挖掘其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道德品质,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在教学《哲学》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线教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渗透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方面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多方面探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实现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闫红.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策略微探[J].求知导刊,2016(01):80.
[2]杨友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50.
作者简介:
唐小梅,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