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2018-10-30 06:19李芬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

摘要: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它具有很高的难度性,知识涉及范畴广泛而多样,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阻碍,特别在高考当中,圆锥曲线的知识内容占有极高的分比,从学习圆锥曲线所获得的增益效果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教师不得不重视如何才能加强学生在此环节的应对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并分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实现两者的双赢。

关键词: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性

圆锥曲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在题目设定中非常的多变和灵活,掺杂着很多知识点,其中包括数学之外的知识内容,在解题过程中所涉及和运用的知识面非常广阔,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数学题更具难度性,因此,它经常以压轴题目的形式出现在高考的数学试卷中。为了能更好地考核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往往在其原有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难度,为了很好地应对这个问题,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在这一环节争取最大的分值,并在学习与强化的过程中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其他科目的学习营造增益,对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对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的意义

圆锥曲线知识范畴是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与触及的知识领域广泛且多样,难度很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与挑战。因此,圆锥曲线部分也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地方,使学生对其产生心理的阴影。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带领学生面对并克服这一障碍。多接触和了解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通过制定有效性策略来帮助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强化,其中包括学习心态的强化、挑战困难的强化、数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强化以及综合能力的强化,逐步的使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得到提升与完善。

二、 如何保障并提升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性

(一) 深度认知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动态,它所有的教学行为及理念都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而进行。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策略认知不够深入,将其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相互混淆。从而导致教学动态失去了有效性的核心基础,偏离教学目标甚至丢失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制定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性策略时,必须先制定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多样的,也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直接的关联,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其有效性策略也是不同的。针对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开展意义,建议教师将教学特定目标设定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获取试题分数为辅,虽然当前社会对于应试教学机制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考试依然是验证学生能力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是短时间内不可摒弃的,但不主张极端的追求考分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违背教学初衷的。因此,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折中,以分主次的方式有效兼容,以此保障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平衡性,为后续有效性策略的制定做好充分的前置准备。

(二) 帮助学生克服对圆锥曲线的恐惧,增强其信心

教师在制定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性策略时,有一些问题和现象是不能选择性规避的,必须正视才能有针对性的保障其策略的有效性。首先对于圆锥曲线,它难度高是肯定的,在试题中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高考,学生在此环节高频率的丢分也是普遍存在的,而这些问题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就是让学生对圆锥曲线知识内容很惧怕,出错丢分的频频出现让学生在读题时就退缩,认为无论怎样也是不可能答对的,甚至放弃了对其的思考,只要涉及圆锥曲线内容的题目全部放弃。这种恐惧的心态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对此必须采取一定策略来进行纠正,这一环节在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性策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增强学生对圆锥曲线内容学习和挑战的信心:

1. 制定解题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圆锥曲线内容的习题也惯于以高低难度持续变换的规律出现在试卷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只要将难度较小的第一问答对即可,这就是胜利。教师用分解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答题,并以阶段的方式来判定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即便后面的习题做错,也会因第一问正确的回答而不至于丧失信心与勇气。对于比较尖端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拿到满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圆锥曲线题目分数获取规则。

2. 教师要善用语言艺术去引导学生。语言是教数学的媒介,语言的运用能力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特别对于难度很大的圆锥曲线内容,学生因频频出错而丧失信心产生挫败感的现象极为普遍,此时对教师的安慰非常需求。教师从长远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介入圆锥曲线的思考与解答,鼓励并安慰学生,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使学生获得继续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切勿从学生答题的对错中来评判学生。

3.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准备教案。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体差异,毕竟一班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进度难以一致,对此,教师要从备课方案中进行策略性的调整,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准备与之能力对应的教案和例题。这样在讲解难度中等的内容时,学习能力较差的可以从中学习知识点,加深理解,尖端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知识点的巩固。在讲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尖端学生可以进一步得到学习的深入,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提前起到了预先了解圆锥曲线知识后续情况,达到预习的效果。

三、 结束语

针对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有效性教学策略本文给予了一定的建议,并在建议的同时结合策略的制定初衷和对应点,让教师明确这样做的用意和目的。任何教学策略都非固定且不变的,因此,本文在对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时,所给出的策略建议刻意留取了很大的改动空间,其目的就在于让教师在借鉴参考的同时能够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保障高中圆锥曲线有效性策略的重要基础。希望随着教育领域对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部分的重视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学有效性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燕.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部分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2018(13):82-83.

[2]韩华.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學分析[J].中外交流,2017(46):256-257.

作者简介:

李芬,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一中。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