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对于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小学知识的延伸,还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下,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初中语文课堂极为单调、枯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思路进行了简单探究分析,望为后续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 引言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作为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当前新课改的实际需求有明确认知,并将新课改需求真正贯穿到语文教学中,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障当前教学活动质量。
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 教学观念传统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极大联系,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更要求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出现了此种情况:很多学生语文考试成绩良好,但是在语言运用方面,却尤为笨拙,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这表明传统教育方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不仅如此,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明明是学生的课堂,却成了老师的讲授,受以上因素影响,导致初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降低。
(二) 教师作用的倒置
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下很多教师仍将自身放置教学主体地位,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堂时间都用来讲解课本知识,学生自主思考时间极少。在新课改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意识不到自身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策略
(一)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实际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普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不仅可有效活跃当前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可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对于同一知识点,如果教师选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其所用时间大约是多媒体的两倍左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课本上一些死板抽象的知识进行转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当前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比如在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当前课文知识,不仅如此,还可适当加入背景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切身感悟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而有效活跃当前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在应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专注力时间较短,很容易被一些其他事物吸引,所以在应用多媒体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只关注画面,却忘了学习本质。所以,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时,教师应注意控制时间,进而有效帮助学生明确课堂主题。
(二) 做好课前课后工作
要想保障一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除了需要课上时间外,还需一些课前准备与课后巩固。首先是课前准备工作。站在老师角度来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认真把握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明确当前课堂整体节奏,认识当前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不仅如此,教师在备课时还应针对下节教学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融入課堂教学中。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前了解当前教学重点,对整篇课文进行学习了解,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上课时选取自己疑问点进行着重听讲,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教师、学生的双方努力,可有效为真正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不仅如此,还应加大课后巩固的关注力度,在教学完成后,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进而实现知识巩固的最初目的。
(三) 在生活中应用语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个人语文情感,这不仅体现在课本知识的情感理解,更是对实际生活的情感理解。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语文考试,更是为了感受这个世界,在我们看到祖国壮丽山河时,可以出口成章。因此,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教师应将与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关于“秋天”的认识,而后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身认知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实现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只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才可增强学生学习成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必须要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进而更好地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预期目标,推进初中语文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吴元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4):11-13.
[2]杜文娟.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才智,2018(10):65.
作者简介:
黄锦栎,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