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占领枯燥的语文课堂

2018-10-30 06:19侯西云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兴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不断对课本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各种方式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初中语文的教学有了改变并取得了成绩,可是教学过程中也有知识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这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初中语文老师应用各种方式进行趣味课堂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一、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也应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可以应用文字和图像配合声音表现教学内容,可以轻易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习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风景人物都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心情愉悦,学习兴趣增强。比如学习《观舞记》时,根据课文的描述,学生对舞蹈的美理解很难和课文描述相符,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播放三五分钟印度舞蹈片段,让学生有感官认识,并进行相互交流和抒发感觉,老师随机进行课文的讲解,学生会兴趣高涨的进入学习当中。在课文讲解结束时,老师安排了著名的《孔雀舞》。要求学生比较两种舞蹈,发现其中的不同,然后安排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文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对扬丽萍的《孔雀舞》表演的感受。再比如,学习《中国石拱桥》课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的石拱桥和家乡的桥梁,让学生有直观的形象感,会有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建设课堂情境,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完成了教学目的。

二、 有效利用课前导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的学习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语句的描绘和引导,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课堂教学开始的气氛和效果是整堂课程教学的关键,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思想,让学生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探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老师对课文的导语进行精心设计,会具有这样的效果。比如学习《伟大的悲剧》课文时,老师开始上课,描述一个场景:南极,一片神秘的大陆,白雪皑皑,一群科学探险者,经历风雨、饥饿、艰辛,准备征服南极点……可是他们到达了吗?有怎样的结果?顺势老师进入了课文的讲解。通过前面的语言描述和学生的想象,学生已经对下面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探索欲望,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另外,在课文的开始老师也可以应用经典故事或名言警句等进行导入。当然如果应用学生熟悉或者常用的网络语言、歌曲、娱乐新闻事件等,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老王》课文时,老师应用了网上的《最让人感动的照片》进行课堂情境设置、利用一位孤寡盲人募捐100元钱给农村修道路的感人故事进行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和回忆身边的类似事件,学生因故事的感染,热情饱满的进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再比如,学习《我的母亲》时,老师可以利用《妈妈的红灯笼》这首歌曲引导进入新课学习,受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感情的感染,老师让学生回忆和提供一些歌颂母亲的歌曲,老师结合歌曲的颂扬进入课本学习。另外,在进行课文教学前,老师要确定好感情基调,利用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课程开始的设计,初中学生是感情丰富的少年,老师投入真情实感,让学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学生可以进行体验,让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兴趣。

三、 语文老师的教学用语可以促进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可以促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老师的教学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语速因讲课内容而快慢适当,节拍和力度适中。学生时刻关注老师的教学语言,对其良好的语言表达会进行积极的配合,互动和谐,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的主导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也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海燕》课文时,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同时也具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觉。文章气势磅礴,文笔流畅,感情丰富,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老师开始朗读课文,学生体会其中的感情色彩,第一节的第一句,舒缓、低沉。其中的“苍茫”和“狂风”应用了拖音,“卷集”用重读。第二句,“海燕”读得非常响亮,同时加重读“高傲”,显示了海燕的动作敏捷、姿态矫健。这一小节显现的基调缓慢然后加快,低抑然后昂扬。在朗读第二节时,感情基调奔放、气势磅礴,表现了海燕的雄姿和它的昂扬。老师在进行朗读时,感情奔放,一贯直下。朗读语速快慢适中,感情有起伏有激情。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情感和课文的感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老师的感染,让学生大受鼓舞,有读好课文的激情和兴趣。所以必须对课文的字、词、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要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自然地,学生就开始了课文的钻研。另外,老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使用幽默诙谐的表达语言,可以创造良好的堂气氛,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并在其活跃的思维中进行积极的想象和思索。比如,在学习“拜年”的“拜”字的写法时,老师一边写一边说:“这个字是两个兄弟组成的,左边老三,右边老四,左边先一撇后两横,右边写四横,可以称它是老三老四共同来拜年。”学生在欢快的笑声中认识和记住了写法。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其中的趣味性内容进行提炼和挖掘,利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学,把枯燥的教学知识内容趣味化,引导学生轻松的学习,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钟珊珊.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乐趣[J].教育,2016(12):00232.

[2]熊超.兴趣催生效果实践提升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设计浅谈[J].读写算:教师版,2017(25):173.

作者简介:

侯西云,安徽省亳州市,安徽涡阳县城西中心校。

猜你喜欢
兴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