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通论》课程教学

2018-10-29 01:49陈海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创新思维

摘 要:《中国文化通论》作为当今中国高校的一门通识课程,在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到: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重视教师讲授与师生研讨的结合,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师以这样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贡献一份重要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文化通论 课程教学 知识视野 教学气氛 创新思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中国文化通论》课程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的研究成果

当今学校推行素质教育,高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单位,在课程教学上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文化通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课程,在高校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中国文化通论》(或名为《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容乐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通论》的教学工作,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正在聆听这门课程的大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就《中国文化通论》的教学情况浅谈几点认识。

一、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目前关于中国文化通论方面的教材可谓汗牛充栋。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得当的教材,对于《中国文化通论》的教学而言非常重要。这门课程,我校长期使用徐克谦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这本教材。2007年,该教材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其修订本列入“全国高等学校重点规划系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次修订除了对初版的内容作局部修改外,还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增加了部分视频教学资源的二维码链接,以进一步方便读者使用。”[1]前言2該教材内容安排以时间先后为序,分为阴阳五行思想、孔孟儒学思想、先秦墨家思想、老庄道家思想、先秦法家思想、先秦名辩思想、兵法谋略思想、两汉经学思想、魏晋玄学思想、佛教禅宗思想、道家及其他宗派思想、宋代理学思想、明代心学思想、明末清初启蒙思想、清代学术与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思想与世界等十六章。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选择对每一章中的重点内容作细致的讲解。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补充或少量调整。例如:在讲解孔子思想时,适当补充讲解当今一些高校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的有关情况,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由于古代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在学期末尾,还安排一两节课的时间对古代科举的有关内容作补充讲解。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该教材的每章末尾附有思考讨论题、延伸阅读与参考书目、网络资源链接。我们在讲完每一章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课外有针对性地查阅延伸阅读与参考书目中的部分资料。在讲解下一章内容时,我们往往会针对上一章的有关内容进行提问,重点是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授课如同写作,从一篇论文中可知作者怎样的知识视野,从一节课中也可知教师怎样的综合素质。”[2] 97除了学生外,教师在课外也应加强阅读,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养料,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夯实基础。

二、重视教师讲授与师生研讨的结合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类似,《中国文化通论》课程也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在备课时,要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并适当播放教学视频。生动性与趣味性在中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大学教学中也毋容忽视。很多教师埋怨学生上课没有什么积极性,其实这与教学生动性、趣味性的缺失有所联系。“从文本到文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无法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 146为了增强授课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教师可以适当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在58份问卷调查中,有39位学生赞同“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研讨为辅”的方法,有12位学生赞同“只要老师讲授即可”的方法,有7位学生赞同“学生研讨为主,老师讲授为辅”的方法,可见学生普遍认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研讨为辅”的方法。在具体教学时,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师生一起研讨。例如:你是否认同孔孟儒学代表的基本价值观?汉代时期晚出的古文经学为何最终战胜了固若金汤的今文经学?玄学为什么产生于魏晋时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予以支持。教师要对研讨进行合理引导,力求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 95,注意在一些难点或关键问题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一个学期内,我们还安排2-4节课的时间,让部分学生讲解指定的教材内容(所有学生在之前都要作精心准备,制作PPT和讲稿等),每位学生的讲解时间为8-12分钟。例如:我们在讲解佛教禅宗思想时,便采取这样的做法。在问卷调查中,有不少学生对“老师安排2-4节课的时间,让部分学生讲解指定的教材内容”的这种做法持赞同态度,理由是:“只有自己主动去了解,去准备,学习知识才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半知半解”“既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师生更好的沟通交流”;不过,也有一些学生对这种做法有所顾虑,理由是:“学生讲得没有老师好,达不到上课效果”“学生讲解不专业,并且比较生硬呆板”“学生讲课毕竟没有经验,容易出错误”。一些学生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讲解时,注重讲评结合,即先由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再让其他同学点评,我们最后做出总结。我们在总结时,要指出讲解者在讲解风格、课件制作、观点表达上的得失,尤其是要及时纠正学生讲解中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观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力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果: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入主动参与。

三、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为了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上来,我们鼓励学生积极申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术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在问卷调查中,有一些同学赞同申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理由是:“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自己本身也感兴趣,觉得很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古老,但有着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到目前为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仍有很大不足,通过创新训练的方式发扬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很有意义,也很期待,有机会的话,愿意尝试尝试”。江苏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结合江苏地区文化来申报项目进行研究。目前我们已指导一些学生成功申报了多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例如:2016年省级指导项目“江苏古代书院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7年省级一般项目“基于民俗保护、继承与开发视角的汪曾祺作品中的淮扬民俗文化实践研究”,2017年校级项目“寺庙园林建筑生态文化研究” “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南京古寺院研究”。让学生从事创新训练项目,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由于很多学生都以论文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研究,因此学生通过研究提高了论文写作能力,从而为后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申报此类项目,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在问卷调查中,针对“对这门课程的期待如何”这个问题,有25位学生认可“使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有26位学生认可“了解点中国文化知识即可”,有7位学生认可“只是混个学分罢了”。这个数据说明,消极听课只为混学分的学生只是少數而已。尽管如此,教师在上课时尤其是第一次上课时,还是要着重分析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及价值,能够让一些消极听课的学生趁早转变思想,认真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来。总之,教师要在一个学期的授课中,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既提升了文化素养,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贡献一份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程嫩生,陈海燕.论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

[3] 周毅.“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的话语范式转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