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肃哲
摘 要:信息资源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直接影响智库研究成果的水平。高校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海量的信息资源为智库决策和咨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我国高校智库发展迅速,但是有影响力的智库明显不足。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智库,其智库发展比较成熟,吸收和借鉴美国智库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能够帮助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智库;美国智库;智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6-40-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6.009
Abstrac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the important prerequisite and guarantee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and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resources directly influence the level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hink tanks. Universities have abundant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complete disciplines. The abunda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provide a reliable reference basis for think tank decision-making and consultation. Chinese university think tanks develop rapidly, but the influential think tanks are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ink tanks in the world, and their development has become relatively mature. It can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university library think tank, by absorbing and learn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America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university think tank; American think tank;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1 引言
2018年3月16日,“2017中国智库报告发布会暨新时代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智库报告》通过对大量智库与实际部门的走访调研,分别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列为2017年“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榜单的前三名。该报告认为当下中国智库发展亟待破解3个瓶颈问题:一是思想产品的政府采购机制不健全,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传统智库(如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迟缓,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体制内、外智库之间缺乏互动,难以形成智库建设之合力,需要尽快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1]。有效解决3个瓶颈问题,需要将新型智库建设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结合起来,系统化、制度化地有序推进,由此不断提升新时代智库的资政能力建设。
2 美国智库发展概况和特征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相关学者开始对美国智库(Think Tank)着手研究,但是当时Think Tank 被翻译为“思想库”。
2.1 美国智库发展概况
美国的智库开始产生于1946的兰德计划(即研究发展计划),它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科技发展背景[2]。这一时期成立的智库服务对象都是美国政府,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问题进行科学预测,主动向政府机构提出战略性的建议、对重大问题提供决策意见、对政策性报告提出会审意见、对领导决策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实施方案等。美国早期的智库没有明显的意识倾向,智库只追求“研究结果的影响力、独立性以及研究质量”[3],美国的相关法律也要求智库不能公开反对或者支持某位候选领导人。20世纪60年代,由于政府的需求和依赖,智库得到了繁荣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20世纪70年代,为应对复杂紧张的国际形势,带有政治倾向的智库呈现飞速发展。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17》,美国拥有1 872家智库,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已经发展成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且其发展也领先于其他国家。
2.2 美国智库的特征
2.2.1 拥有灵活科学的管理体制。美国智库拥有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和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其灵活科学的管理体制。美国智库采用类似公司模式的现代化管理形式,设立理事会(董事会)作为智库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智库的发展方向。理事会成员一般由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各界的资深人士组成。理事会负责政策制定、决策智库重大事项、筹集资金、审理财务、监督签订合同、协调同委托单位的关系、选任行政管理人员等。同时,还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顾问团,对智庫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2.2.2 研究工作有相对的独立性。独立性、高质量和影响力是智库一直追求的价值品性和立足资本。其中,独立性是智库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前提与基础。如布鲁斯金学会的座右铭就是“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美国智库为了维护其研究的独立性,通常会吸引和聘请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专业人士从事研究。而且智库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都对委托方有利,例如1951年美国空军计划开支35亿美元在国内外修建新的基地,并且国会已批准,然而兰德公司的一个小组证明空军没有考虑这些基地遭受攻击的可能性,结果国会在拨款时削减了10亿美元。运营经费是智库存在和发展的保障,大多数美国智库在获得研究资金和遵循学术独立性之间也会做好平衡,他们为了保证自身的独立形象,甚至会放弃来自带有政治色彩和不纯动机的资金[4]。
2.2.3 强势研究领域与优势学科互为倚重。胡佛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顶级高校,拥有大批顶级的师资力量和原始知识创造,这为胡佛研究所的发展提供了其他智库无法企及的资源。而胡佛研究所作为智库,其目的是将大学的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政策研究,通过其与社会各界的旋转机制,为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便利,从而有效提高其社会影响力。斯坦福大学与胡佛研究所强强联合,两者相互依托,固守研究特色,并凭借研究特色同时提高两者的社会关注度。
2.2.4 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智库领导人的更替直接影响全球智库排名,一流的研究人才是一流智库的必备条件。知名智库人员主要分为3类:一是以知名学者为主体的常驻研究人员;二是多类型的访问研究人员;三是由项目管理、技术支持、媒体联系、图书档案管理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辅助人员。以胡佛研究所为例,胡佛研究所虽然不具备直接培养人才的资质,但其常驻研究人员多承担学生培养、课程教学等任务。研究所在研究项目中通常会提供实习岗位,供斯坦福大学有兴趣、有能力的大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实习生可以为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搜集资料和数据,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甚至可以在毕业后直接参与研究所的研究。胡佛研究所借助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人力和资源完成项目研究,同时也为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2.2.5 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美国知名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副总裁菲利普·特鲁拉克曾说:“我们在推销思想上花的钱,绝对和研究上花的一样多。”对于研究成果和智库本身的推广,美国智库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因为,只有及时高效地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也才能在提高智库影响力和社会关注上发挥作用。
3 我国高校智库研究现状
冯绍雷在2011年出版的《智库:国外高校国际研究院比较研究》一书中从比较视角分析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欧盟高校国际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及演进趋势,为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5]。但没有涉及其他类别高校智库。
胡鞍钢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6]一书中整理了关于智库建设的观点,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问题做了论述。
王莉丽在2015年出版的《智力资本:中国智库的核心竞争力》[7]一书中认为,全面提升智库的智力资本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所在。该书强调,与传统大学体制的悠久历史相比,欧美国家的大学智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较多出现,并普遍遵循典型大学智库发展模式:依托于研究型大学,核心人才来自大学教授,基础研究与战略研究并重、思想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独立性与国家利益并重。中国大学智库的未来发展必须坚持人才资本优势,在多元化的智库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智库建设存在体制缺陷、机构设置和科研目标不合理等问题,应明晰研究定位、加强体制和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的创新,对现有学术型智库的科研布局进行改造[8]。
通过对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内对智库的研究内容偏重欧美和官方智库,对发展中国家智库、高校智库研究较少。对中国智库的研究更多以欧美智库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停留于表象和形式,亟须转变研究维度、整合视角、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
4 美国智库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
4.1 对教师进行系统而持续的职前和职后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非常大,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其授课的质量,因此,教师不但要有好的品德,还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接触各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人文科学等。这就要求图书馆智库能与各个学院之间保持密切合作,全体管理人员和教授们共同投身到培养人才的事业中去。要确保将师范类的学生分配到合适的教学岗位,在他们离校并开始进行独立教学工作之后,仍然为其提供建议与指导。同时,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发挥作用的学校政策、创造积极向上的职场环境和文化。要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教育和辅导以及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职后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关键。
4.2 高校智库建设应注重协同发展
聚集校内研究力量,吸納校外智力资源,开展校内外协同研究,是美国高校智库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美国许多知名人物都有在思想库从事过研究的经历,基辛格、史莱辛格和约翰·怀特等都在兰德公司工作过。政府官员卸任后,也会到智库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中国智库的“旋转门”大多是单向的,很少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智库的研究工作中。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往往涉及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不是靠某个学者、一个学科甚至一所学校的力量就能够真正解决的,需要多个研究机构合作,以及与政府部门协同攻关,凝聚多方智慧,智库才能取得高水平的发展,研究成果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高校智库应吸收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与国家相关部委、与地方建设部门、与校内其他学科部门、与国际智库机构4个方面的沟通协作,不仅服务国际战略、服务地方建设、强化多元学科融合,同时提升智库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达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和保障创新,做到协同领域广泛、协同主体多元、协同平台扎实和协同路径多样的目的。
4.3 提升智库思想创新力度
兰德教育研究部采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综合了兰德公司的各种工具和方法,基本见不到传统的单一研究方法,大多是多学科方法的综合交叉运用,并且在不断地根据研究领域的变化更新研究工具和方法,保持研究工具、方法与研究项目需求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工具和方法更好地为教育研究服务的目的。如该公司的游戏推演法,把游戏创新性地引入科学研究,认为游戏具有任何互动过程的5个基本特征:①有多个独立的决策者;②通过竞争实现目标;③在互动中不断发展变化;④有一系列规则进行治理;⑤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直接影响世界的状态。通过兰德公司网站的陈述可以看到其对使用跨学科方法的承诺:兰德公司聚集了一个独特的研究群体,他们不仅因个人技能而引人注目,更因跨学科的合作而备受关注。由此可见,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创新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有力地帮助研究人员完成研究项目,提升研究质量。
4.4 加强智库保障机制
美国智库得以发展和兴盛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这些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政治上,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3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3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这为智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经济上,美国有很多富可敌国的商业集团,同时经济发展指向比较重视教育和发展高新科技,这为智库的发展提供了足够了财力保障。文化上,美国人崇尚个性独立,喜欢自由,做事之前首先看这件事是否“有利、有效、有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智库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影响力。高校智库要想保证其社会影响力,必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严格遵守规范的项目研究程序。同时,既要保证研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要保持和政府部门的适当联系,吸引政府相关人员参与到项目的立项和评审中。以便充分发挥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功能,政府部门的参与也更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
参考文献:
[1] 史田.美国“思想库”简介[J].编创之友,1981(8):277-280.
[2] 王琼.美国智库的发展及对我国教育智库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8(3):138-139.
[3] 庞中英.亲历美国超一流智库: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N].中国报道,2009-12-10(6).
[4] 冯绍雷.智库:国外高校国际研究院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 胡鞍鋼.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 王莉丽.智力资本: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 孟维晓.高校智库建设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5):85-87.
[8] 周洪宇.大学新智库:以美国大学教育智库为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