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开展音乐教学使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多方面的能力。音乐教学拥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优点。传统的音乐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唱,这只是让学生学会了这首乐曲,但没有对学生的真正音乐情感能力进行培养,这就使学生只学到音乐教育的表面知识,至于音乐教育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能使初中音乐教育发展得更好。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学生情感能力兴趣;培养
一、 引言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的魅力,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注重培養学生情感能力,强调学生欣赏教师的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对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中的各个要素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听音乐辨认乐器,增加学生听觉的敏感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方式,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课,要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直接把老师讲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例如教师在讲解切分音符的相关内容时,就要唱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曲子,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学生在刚刚进入音乐教学的学习中时,教师不要带领学生唱,这样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定依赖心理。教师可以对曲谱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教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三、 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欣赏教材上内容,要让学生扩大视野,这样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教学材料,进而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自然也会更多。教师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使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风琴不同音区的时候,可以弹奏不同音区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这三种音区演奏出来的效果,并让学生区分这三种音区。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加大难度,对学生们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相关的音乐故事,让学生们把音乐故事表演出来,进而增加学生对该曲目的深入了解,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对该曲目的情感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上课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能让音乐教学充满情趣,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音乐,自然是效率更高。
四、 音乐兴趣与情感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都注入了作家的情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会了如何弹奏该曲或者是演唱该曲,没有了解作曲家的情感,那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就是肤浅的,并且是没有灵魂的。学生要想学好音乐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情感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学生就能欣赏到音乐里面的美,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要促使学生情感能力的形成,进而带入学生进入音乐圣殿。例如在学习民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介绍作曲家的家乡背景,然后再让学生体验歌曲里面的情感,体验之后让学生表达出从曲目中感受到的情感,尽可能地让大部分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教授这节课的内容。
五、 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音乐没有明确的指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感悟,才能了解音乐中的内涵。人们要想了解音乐的内涵,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与音乐产生共鸣。由此可见,音乐能够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也会随着音乐活动,刺激心理产生一定的情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情感能力。
比如,教材中有关于运动的教学曲目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自己编创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肢体语言,并在相应的背景音乐下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感受,同时也能真正了解到该曲目的含义。学生了解了该曲目的情感之后,也会对该运动项目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爱上运动。
六、 结束语
新时代下的音乐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注重教,要更加注重学,因为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高点,进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促使学生情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感知力,进而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注重实践,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通过对学生情感能力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未来的路更加平坦。
参考文献:
[1]崔秋萍.刍议音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6(22):40.
[2]袁丽颖.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J].中国培训,2016(06):232.
[3]董艳.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欣赏[J].音乐时空,2014(13):173.
作者简介:
李明强,吉林省龙井市,吉林省龙井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