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个体差异。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以历史课堂为例,探讨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习兴趣;课堂有效性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困扰着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 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生源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上课交头接耳、玩游戏已经习以为常,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其次,从学校来看,文化课在中职学校的地位比较尴尬,历史课地位比语数外还要低一些。中职历史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无法接受新的课改信息,难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闭门造车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
(一)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性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为拿文凭而学习。
新课程的终极理念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教育的全部使命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生命品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其生命境界的不断提升。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涉猎百科,了解政治、地理、军事常识及文学艺术等。传统的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中职教学的课堂中,课堂更像教师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卖力地表演,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职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业务功底,课堂上才能纵横捭阖,游刃有余,课堂才会更有效。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相应的教学环节。一套教材再好,教师组织得再好,如果学生厌学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讲得浅一点,步子迈得小一点”。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不断进步。最后,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教學情境,可以结合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料,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理解教学内容,且能学会迁移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情感升华。例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中,我运用太平军中的普通士兵——齐天佑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当学生阅读齐天佑的故事时,已经融入历史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二)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再加上自身学不得法,自然会出现学习吃力学不进去的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观念。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必修的科目。不知过往,如何创新。首先,学习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意义。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内,校园里、班级中可以写一些名人名言、励志格言等以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在课外可以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如,读书活动、研学活动、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等,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热情、耐心、爱心。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鼓励学生好的表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 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
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这就存在教材内容和校情、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基于这个问题,应该敦促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经济现状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历史校本教材的编排,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在照顾到全体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化差异。
当下,中职学校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不强,如何提升历史学科的存在感,培养中职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需教师、学生和教材三管齐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适时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田雪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陆志良.企业元素引入中职班级管理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作者简介:
董彩红,山西省晋中市,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