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似真
摘要:本课题从分析佛教徒皈依原因等信仰现状入手,提出引导佛教徒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建议对策,认为践行习近平宗教工作思想,关键在于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必须同时具备中国化与法治化的双重视野;深入挖掘佛教信仰“积极面”并放大其社会作用;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探索工作新思路和新方式;传承和弘扬新时期宗教“善”文化并扩大对外交流。
关键词:习近平宗教工作思想;舟山佛教;价值观;统战工作
一、引言
当前,在寺庙中接受皈依的信徒数量逐年增多,不分年龄、地域、文化,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从佛教文化中获得所需的精神慰藉、信仰支柱,佛教传播出现“多元化”、“广泛化”趋势。与以往相比,中国佛教徒在宗教信仰上体现出较世俗化、重仪式轻教义的特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新时期,有必要对佛教徒皈依原因及价值观趋向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佛教徒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建议对策,以期对佛教的发展变革、佛教与信众关系和构建和谐宗教形成助力。
二、舟山地区佛教徒皈依原因等信仰现状分析
根据舟山市民宗局2017年4月份统计数据,舟山市县级以上宗教团体19个,正式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05处,其中佛教有140处,有宗教教职人员共1975人,其中佛教1931人。本课题定量数据主要来源于舟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同時选取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在校僧人与居士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
(一)当前舟山地区佛教徒基本情况
1.民族成分
中国信仰汉传佛教信众的主要是汉族,不过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信奉,在94份调查问卷中有少数民族7名(其中瑶族1名,藏族1名,畲族1名,满族1名,回族1名,蒙古族2名),占问卷人数7.4%。
2.年龄构成
根据舟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16年统计资料,舟山市佛教教职人员(含未认定人员、沙弥、沙弥尼)年龄结构年轻化。2015年全市有佛教教职人员1974人,30岁及以下、31岁至40岁和41岁至50岁的人群最多,分别占24.21%、27.86%与28.57%,合计占总群体人数80.64%。
目前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学习的僧人,以年青人为主体,问卷中18周岁至30周岁的16人,占僧人总数24.6%,30周岁至40周岁的49人,占总数75.4%。在普陀山佛学院学习的居士,年龄不等,中老年者居多,18周岁至30周岁的1人,约占居士总数3.4%,30周岁至40周岁的16人有7人,占居士总数24.1%,40周岁至50周岁的12人,占居士总数41.4%,50周岁以上9人,占居士人数31.0%。
3.受教育程度
2015年舟山市佛教教职人员(含未认定人员、沙弥、沙弥尼)文化水平偏低,初中文化最多,占总数59.07%,其次是高中文化水平占21.88%,再次是专科与小学文化水平分别占7.8%和7.09%。
问卷人群当中,受教育程度不同。佛学院在校学习僧人当中初中文化程度最多,居士班当中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居多。
(二)当前舟山地区佛教徒皈依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体上看,对问卷人群皈依影响首先是“我最先通过家庭开始接触佛教,我是在有佛教信仰传统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我很早就从广播、电视、书本、网络里接触了佛教,并且一开始就对佛教抱有好感和兴趣”“在与佛教接触的过程中我曾因信佛而得到切实的好的回报,这促使我决定皈依佛教”。其次是“在决定皈依佛教之前,我曾对其他宗教有过了解,并将它们与佛教进行过对比”“在决定皈依之前,我曾经历过内心的挣扎和斗争”,再次是“我是为了追求真理与智慧,才主动去寻找并最终接触到佛教的”“我是在处于生活中一个重大困境中无法解决时,才开始接触佛教的”“曾经的生活经历使我缺少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而佛教信仰可以满足我的精神追求”。比对僧人与居士人群的选择,影响皈依的首要因素与总体影响因素相同,次要因素等有所区别。
(三)当前舟山地区佛教徒修行及弘法方式
总体上看,“阅读佛经,学习宗教知识”“在生活中与人为善,慈悲为怀”“正确掌握叩拜动作等基本的宗教活动仪式行为”是僧人及居士认为最主要的修行方式,其次是“参加寺院的各种义务活动,供养三宝”“坚持自己所应守持的戒律”及“与寺院师父、同修进行交谈”,再次是“有时借助互联网,在网络道场里修行”“参加居士班、居士林等”“每天都上香,念佛或者打坐”和“经常花时间做有关佛教的思考和冥想”。
当问及“平时如何弘扬佛法”时,他们将“热心向人们宣传佛教教义并希望他们皈依”“通过念经、做法事等弘扬佛法”以及“用佛教的观点来向众人解释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视作三种重要弘法方式,而“在寺院或者居士林内通过集中授课方式弘化世间、普度众生”“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和“会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弘法”也是较为重要的弘法方式,另有17%的认为“我只单独表达自己对佛祖菩萨的虔诚,而很少参与集体性的宗教活动”。
结合相关资料综合看来,当前舟山地区信仰汉传佛教信众仍以汉族为主;各个年龄阶段均有一定数量信众分布;受教育程度上看,佛教徒学历组成多样化,而居士的文化程度较高;新时期佛教徒的皈依影响因素当中主观成分占多数,多与家庭影响、个人决定有关,佛教信众出于内在强烈信仰,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等而自愿皈依,而较少受社会环境、宗教政策变化、身体疾病等外在影响;在修行方式上,问卷人群中大多以坚持研习佛经与仪式仪轨、秉承佛教劝人向善的主旨为主,并出现网络修行新方式新问题;在弘法方式上,大部分佛教徒主要采用宣传佛教教义、念经做法事等来弘扬佛法,同时通过寺院、居士林里授课,组织公益活动和借助互联网也成为新时期佛教徒重要弘法方式,有小部分人则选择避世清修。
三、积极引导佛教徒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佛教徒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对宗教界的要求,又对党和政府开展宗教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党和政府要注重引导,因势利导,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在原有基础上,突出“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把宗教事务管理纳入国家管理体系,把握工作尺度,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方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凝心聚力。
(一)必须同时具备“中国化”与“法治化”的双重视野
1.“中国化”是中国宗教发展的必经之路,要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舟山地区统战工作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思想,以提高“两个把控能力”为标志,“两个把控能力”即:党委政府对宗教团体及代表人士的领导策略与能力,爱国宗教团体领导层对信教群众的管理能力。为此,舟山市委统战部、舟山市民宗局出台《关于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舟山市市级爱国宗教团体及负责人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已完成《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代拟稿)等,以文化提升为引领,加强爱国宗教团体的自身建设,从各级爱国宗教团体的思想建设、人才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建立和完善了宗教界代表人士约谈制度,及时掌握党外人士思想动态,注重把握换届等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针对宗教团体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关心谈话和告诫谈话,协力维护新区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统战事业健康发展,营造宗教“中国化”发展良好环境。
2.以“法治化”引导“中国化”,服务与管理并举,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管理水平
早在1997年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就率先通过《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走在全国前列。针对县区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的现状,舟山市建立健全了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两级责任制,舟山市级和县区民宗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联合行政执法检查,并在每年4次轮流召开联席会议,每次明确研讨内容,针对性部署工作。在确保县(区)级宗教工作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一员多岗”的办法,健全和完善了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责任制,有效延伸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基层的触角,充分发挥了基层干部在民族宗教工作中的延伸作用和信息员、调处员的作用,对维护全市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法管理规范、完成普陀山佛教协会的“人财物”管理体系搭建。自2011年起,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致力于人、财、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指导普陀山佛教协会先后制定了《普陀山佛教协会关于寺院(单位)财务支出管理的暂行规定》、《普陀山佛教协会人事管理暂行规定》、《普陀山佛教协会关于寺院(单位)财务收入的暂行规定》和《普陀山佛教协会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办法》,基本完成了普陀山佛教协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二)深入挖掘佛教信仰“积极因素”发挥其社会作用
1.加强文化交流
一是有大德高僧精研佛事、弘法利生。改革开放以后,已是72岁高龄德高望重的妙善法师受邀重返普陀山,1989年妙善法师正式升座为全山方丈。他在普陀山一带传经护法50多年,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住持。他组建僧团,修复寺院,创办普陀山佛教颐养堂、普陀山佛学院、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及创办学术年刊等等。如今,普济禅寺的现任方丈道慈法师,目前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务,他继续致力于推动佛教交流,弘揚观音文化,1994年至今,出访过日本、泰国、新加坡、意大利、罗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深受海外华人佛教徒的尊敬和爱戴,在他带领下,僧团队伍精进有力,在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佛教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是由宗教院校加强建设、护持常住。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自2011年10月正式挂牌以来,按照国家宗教局提出的“国内一流,影响世界,能出大师级人才”的办学目标,本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办学要求,以“常随佛学,信行合一”为院训,在有序开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正努力办成综合性、多学科、现代化的全国佛教本科重点院校,形成我国重要的佛教文化国际交流基地。
2.加强教风建设,造福社会大力弘扬佛教慈善理念
一是推进文明礼佛,杜绝商业化操作。自2006年开始,普陀山全山寺院r2"文明三支香”的文明敬香理念,开展文明敬香活动,制订并出台了《寺院文明敬香规范》市地方标准,引导信众理性表达信仰,得到国家宗教局推广,教育信众此时在此烧的香就是本人的头香,无须与别人攀比头香、高香。近年来,在持续推进文明敬香活动的基础上,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引导该项活动向文明礼佛深化,即从礼“香”向礼“心香”转变,从仪式上的寄托向心灵的敬畏与感应转变,教育广大佛教信众树立众生平等的观念。
二是严格管理,抵制商业机构介入。普陀山佛教协会所辖范围之内,除了为信众提供方便的法物流通处,无其他商业项目,没有出现承包上市的做法,也没有旅游机构,即使是法物流通处,也不以盈利为目的,每年盈余均纳入普陀山佛教协会财务管理之中。该项收入不到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年收入的1%。全山47个开放寺院中,只有6个象征性地收取5元以内的香火券,上交普陀山佛教协会。正在建设的观音文化园观音法界等项目全部由普陀山佛教协会出资,耗资数十亿元,没有任何商业资金介入。
三是建立慈善平台,回馈社会大众。指导普陀山佛教协会规范慈善公益经费预算管理,建立慈善公益项目申报制度,成立普济慈善功德会,由普陀山佛教协会每年安排2500万元善款用于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助残、大病救助和少数民族村等慈善公益事业。特别是2011年,普陀山佛教协会捐资4.5亿元用于朱家尖大桥复线工程建设,创下中国宗教界单笔捐款之最。近5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累计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过5亿元,获第四届“浙江慈善奖”慈善工作奖。
(三)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探索工作新思路和新方式
1.深化和谐、积极探索管理工作新思路
近年来,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通过指导爱国宗教团体建立健全教职人员认定、财务管理、活动场所管理等方面制度,把普陀山佛教协会打造成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坚强纽带,致力于加强班子建设,通过换届,把一大批爱国爱教、年富力强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安排到领导岗位,建立起新任领导班子,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探索工作新思路和创新工作方式,将爱国宗教团体打造成为引领宗教中国化的重要阵地。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党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经费、场所及人员编制问题上提供帮助,提升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影响力,强化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2016年,经舟山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增加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养培训及宗教工作团体经费,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单列宗教界代表人士及中青年骨干办班培训培养专项工作经费30万元及“同心圆”特别工作经费50万兀。
二是完善“三统一”、推行“三三制”的管理思路与僧团建设方向。近年来,在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山“三统一”管理制度基础上,指导普陀山佛教协会进一步完善普陀山佛教协会的领导体制,完善普陀山佛教协会“三统一”管理制度,从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方面着手,制订并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普陀山佛教协会现行体制及相关制度的决议》、《普陀山佛教协会章程》、《普陀山佛教协会寺院管理制度》等,将“集体领导、民主管理、规范运作”的精神体现在新的章程和寺院管理制度中。在此基础上,引导普陀山佛教协会创新“三三制”僧团发展模式,协助普陀山管委会做好老庵堂腾退和移交工作,推动普陀山从香火兴寺向修持兴教、文化兴教转型,普陀山佛教协会僧团管理、教职人员管理、财务制度管理以及倡导文明敬香等方面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样板意义。
三是以评价激励为抓手,积极探索教职人员管理新方式。坚持以“主导引领主体”、以“法制完善教制”、以“继承推动创新”、以“规范促进长效”,在普陀山佛教协会全面创新教职人员管理。在普陀山佛教协会换届、届中和寺院负责人考察中引入了综合评价体系,对现任宗教团体领导班子进行每年一次的民主测评,将教职人员认定备案结果与准入相挂钩、与待遇配套相挂钩、与提拔任用相挂钩,建立起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了僧团整体素质和道风形象,用制度培育现代僧团。
2.开展试点、努力探索现代佛教信仰新方式
一是推进文化寺院建设。为推进普陀山佛教成为世界佛教名山、观音文化的中心,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寺院功能,创新发展,通过多种文化传播形式将观音精神的影响力扩展到更为广大的范围,提升寺院文化品位,推进普陀山佛教实现由“香火兴寺”向“文化兴教”的历史性跨越。为此,目前,普陀山宝陀讲寺每月开展两次常态化讲经说法活动,出版了《普门讲堂文集》。在宝陀讲寺成立普陀山佛教书画院,连续两年举办书画展。打造普陀山佛教素食品牌,在长生素斋馆内开设过堂斋,让信众亲身体验佛教饮食文化礼仪。发挥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作用,深入开展佛教文化研究,编辑出版了普陀山法师首部著作集《普陀山僧伽文选》。指导佛教博物馆编制印刷馆藏文物目录和高仿等工作,提升博物馆的内涵。另外,成立普陀山海潮音梵呗团。
二是培养各类优秀僧才。古人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并根据观音文化发展对僧才的需求,培养精通寺院管理的人才,培养佛学研究、经论阐析、学术研讨方面的人才,培养主持各种法务仪轨活动的专门人才,培养精通佛教文化艺术的特长人才,培养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外语交流人才,要培养精通禅观与医学的专业人才,要力求让学僧做到五明兼学、宗教兼通、解行并进、福慧等持。同时更需要相应的师资队伍和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全山乃至整个佛教界培养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三是试点开展居士教育。佛教共同体由三方面构成:佛教僧团、佛教居士与普通佛教信众。新时期佛教的复兴与转型,除了依赖佛教僧团的核心领导作用,佛教居士与普通佛教信众是佛教发展的社会基础与文化动因。2015年初,经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同意,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居士教育,以“弘扬正信,倡导正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型居士群体”为目标,提高佛教信徒的政治、文化、道德、素养,发挥佛教在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习俗礼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传承和弘扬新时期宗教“善”文化并加大对外交流
1.传承和弘扬普陀山观音文化,锻造中外交流的黄金纽带
一是传承弘扬观音文化、着眼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享誉世界的观音道场,舟山地区普陀山佛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每年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信徒前来敬拜朝圣,成为佛教界观音文化的中心,是舟山和浙江省独特的优势文化品牌。目前,作为传承普陀山观音文化、弘扬佛教正能量、助推新区发展建设重要举措的观音法界项目,自2013年7月启动以来,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围绕“举世无双、流芳百世”的建設目标,打破传统项目建设思路,正着力以设计创新打造观音文化博览园,以管理创新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品质,以科技创新实现建筑与艺术的统一。
二是打造多层次交流平台、致力海内外友好交流。舟山佛教继续开展同境内各省市重点寺院、普陀山佛教协会、佛学院和大学院校之间的合交流合作以及继续加强与国际佛教界的交流与合作,在深化寺院管理、学修实践、僧伽教育、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境内的,如与国内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普陀山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并继续深化与台、港、澳佛教界的交流与合作,虚心学习台湾佛教界在文化弘法、人世利生方面的经验。同时,普陀山佛教协会通过举办禅修游、千人斋宴等活动,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联系,积极推动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弘法及文化交流居士组织建设,以观音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向心力。境外的,如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先后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日本大谷大学、斯里兰卡凯兰尼亚大学合作,通过外交接待与出访,交流学习,开展互助合作,加强自身建设,展示了舟山地区佛国僧团的道行风貌,提升了普陀山世界佛教圣地、观音文化中心的地位与影响。
2.开展多途径佛教交流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传媒功能日益膨胀,媒体已经成为当代佛教传播的新方式。
一是尝试进行网络弘法及修行,实现佛教价值目标。现代化的交流工具普及,网络为学习和修行提供了诸多便利,僧团利用网络学习佛教方面的经典,并答疑解惑、交流心得,新时期的佛教僧团利用这些技术弘法利生,尝试为佛教和传统文化服务。舟山地区佛教借助官方网站,还有普陀山佛教协会建立的总网站,整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和观音法界网站资源,开辟的网上道场,为各地各界人士和广大信众了解普陀山和观音文化、学修观音法门、分享感应事迹提供有效平台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弘法形式。
二是立足佛教价值目标,对僧人网络修行进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也对宗教合法修行活动给予保护,因此,佛教修行相应地有自己独立的社会活动空间,但是,佛教僧人的修行活动范围有法律限定,如我国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等一系列国家宗教法律法规对包括佛教僧众的修行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如“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使得僧人在网络修行和弘法中持戒和规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佛教网络修行法规,运用法律法规保护僧人合法的修行和弘法行为,才能充分发挥佛教的社会教化功能,营造一个清净祥和的网络环境。
三是关照佛教发展需要,遴选培养高素质新型僧才。佛教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弘法利生,而其主体是僧人,现在面临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传统的“具足正信、教行兼备、严持净戒、真才实学的合格僧材”标准已难以满足网络化修行中实现佛教终极价值目标的僧才要求。所以,遴选培养集修持权威与网络技术型权威两者于一身的高素质新型僧才应受到重视,国家宗教管理部门和各级佛教组织,都应当为之提供相应教育培训等保障。作为新型高素质僧才,更需要自觉遵守国法、发心学佛、持戒修善,以保证佛教丛林真正六合清净、法轮常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