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琼 张文洁 梁兴民
【摘 要】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还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问题,因为牵涉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问题,所以一直备受重视,但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影响,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医护人员的工作服与医疗器械、医护双手同样是最直接接触患者的,[1],同样存在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必须予以重视。
【关键词】工作服;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87-02
1 医护人员工作服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影响分析
1.1 款式因素 现行医护人员工作服均是以“白大衣”的形式存在,样式宽松,及膝的长度,在各种操作中极容易受到污染,尤其是护士服。护士每天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床边交接班,到每一个床单位,查看病人病情,检查所有敷料、管道、引流袋、支架等,协助卧床病人翻身,检查皮肤完整性,在此同时,存在于病人衣服被铺上的细菌和微粒就会飘落沉积到护士工作服上。护士的工作除了基础的生活护理,还包括一系列的有创操作与无菌操作,然而我们前襟部位,以及袖口部位,仍然在无菌区域,沉积在工作服上的各种细菌和微粒会在操作时抖动降落而污染到其他无菌物表面,一旦各方面条件合适,即会造成医院性感染[2]。
1.2 换洗频率因素 根据有关调查将数据显示,工作服上的病菌数量与穿着时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即穿着时间越长,污染程度就越严重[3]。 现时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大部分都是1周换洗一次,而调查结果现时,护士服在穿着的第六天,袖口与前襟的细菌数量已高達39.5cfu/cm,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家规定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标准[2]。
1.3 环境的因素 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工作服大部分时间是在更衣室里存放,尤其是晚上,除去值班人员,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几乎同时存放在更衣室里,而更衣室的空间条件并不充裕,工作服都是密密麻麻的挂在一起,由此即可引起工作服之间的“交叉感染”。
2 医护人员工作服管理的探讨
2.1 款式的调整《英国医学杂志》曾刊登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医生整体宽松的工作服,很大可能会在工作中受到各种病菌的污染[4]。 [4]。部分医院的感染控制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监护室、感染科、急诊科,均已采取上衣下裤的工作服样式,这样的工作服除了使得工作更加便利外,也能减低在各种的操作中,工作服受到污染与污染无菌区的可能性。
2.2 更换频率的控制 建议尽可能控制换洗频率在2天/次,因为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服在穿着的第三天,袖端的细菌量已经明显超过有关的标准[3]。 [3]。污染严重或天气潮湿等情况下应该增加换洗的频率。
2.3 更衣室环境的改善 更衣室的空间大小等客观因素不容易改变,建议尽可能增加挂钩的数量,以确保工作服之间能保持一定间隙;配备紫外线灯,加强更衣室的空气消毒,以减少工作服在更衣室里的受到的污染。
2.4 加强工作服的管理 强调工作服的在岗穿着,不同区域的医护人员应避免穿着工作服到其他区域走动,尤其是如新生儿等患者抵抗力较弱的病区[1]。全院统一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是存在一定的管理便利,如出洗、采购配置等,但却不利于区分不同区域的人员,建议可用不同颜色的工作服来清晰的区分不同清洁等级区域的人员。
3 总结
诸多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尤其是前襟与袖口,是污染的重灾区,包括很多的致病菌,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纯白色的工作服,已不再是代表着清洁与卫生,有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要求,工作服必须每天更换,禁止穿着传统的白大衣式工作服,以减少因此而引起的交叉感染的几率[5]。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曹力,王海莉.浅谈工作服穿着管理中的医院感染问题[J].护理研究,2002,16(5):295-296.
[2] 刘菊秋,栾冰,毛聃.护士服袖口与前襟细菌污染调查结果[J].当代医学,2009,15(9):111.
[3] 沈静.护士工作服衣袖端细菌污染调查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19):216-216.
[4] 工作服会传播疾病医生应丢弃白大褂[J].医药前沿,2015,(29):1-1.
[5] 胡方金,胡艳琴.医护人员工作服病原菌污染研究及其进展[J].当代医学,2015,(19):5-6.
[6] 杨海霞.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护理管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8):172-174.
[7] 张倩,郑洁芳,邹春华,许娟娟,姜建新.4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8):4283-4285.
[8] 冯艳琴,洪伟.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护理管理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4):158-160.
[9] 奎红梅.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角色和作用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7):196+198.
[10] 邱朝红.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护理管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0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