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伟
摘 要:在当代社会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的背景之下,从道德、心理以及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了学校体育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价值,通过在“立德树人”、礼仪实践、情感体验、意志品质、“和”与公平竞争以及阳刚之气六个方面的研究,解读了学校体育在青少年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具备进行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的客观基础,应当成为人文精神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先行实践者;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能力、创设良好氛围、创新实施路径以及注重学校体育竞赛等方面的努力,学校体育必然会成为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渠道,并最终实现它的本真价值。
关键词:学校体育;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2-0131-06
Abstract:Under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background that teenagers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 this paper has elaborat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school sports for the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of teenagers from the moral, psychological and value dimensions. In terms of the six aspects: "strengthening morality", ritual practice, emotional experience, willpower, "harmony" and fair competition and masculinity, it has mad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juvenile humanistic spirit. Research shows tha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basic ways of education, with an objective basis for adolescent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should act as advocates, communicators and leading practitioners; with the endeavors in renewing educational ideas,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 creating good atmosphere, innovating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and focusing on school sports competition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ultivation of youth humanistic spirit, and ultimately achieve its true value.
Key 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enagers;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path
2016年4月國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将“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显著增强”列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国家在兼顾学生发展、社会需要以及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规划。《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学校体育精神塑造价值的重要性,是党的十八大确立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后促进学校体育科学发展的又一支强心剂,对于摆脱当代社会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代青少年的人文精神缺失
人文精神是在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人为本并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1],它包含了人们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诉求,是对人生价值和世界存在意义的关注和追问,它引领着人类对于自身价值判断,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人类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不懈追求。然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代人的灵魂难以跟上肉体的脚步,以至于出现人们物质世界与精神生活的相互游离,从而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由于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往往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降低了对情感、道德和精神世界的关注,逐渐丧失了本真的处事原则、道德情操以及价值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们的信念动摇乃至道德滑坡,形成人类在自身完善和提升道路上的严重障碍。社会环境的急速变迁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的困惑与迷茫,使得体现人类智慧和关怀的追求失去了最原始的动力,不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了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出现异化,使他们无所适从,迷失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最终陷入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危机中,阻碍了青少年对完美人格和理想信念的追求。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物欲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无形中膨胀起来,并潜移默化地成为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准则,造成青少年群体中不良观念的形成和人格上的缺陷,这是人文精神缺失的重要表现。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丛林法则”的社会,巨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使人们形成了偏激的竞争意识,人们为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而不惜践踏道德,其结果是个体得到了利益,而社会却丧失了公德和诚信,从而导致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并且深深地感染到青少年群体,衍生出了青少年之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长此以往,就逐渐失去了对长辈、对社会、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取而代之的是极端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造成了社会关系的割裂,导致了道德行为的缺失;实用主义在应试教育的配合下剥夺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契机,使学生过分专注于分数,忽视了对于精神世界的塑造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在享乐主义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了生活中的投机取巧,逐渐丧失了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青少年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也逐渐陷入到享受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伴随着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一股阴柔之风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以各类娱乐节目为突破口,在社会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更多的青少年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孤僻、胆小怕事、缺少自信的特点,这些扭曲了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走上社会后的健康发展。
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历史与动态、目的与手段相互融合的命题,体现出了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从个人角度来看,当代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指人类对自身完美品格的追求,对优良道德情操的崇尚,对科学价值观念的尊重,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之中,通过提升个体精神境界来实现人与人文精神的契合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人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在人文精神普遍缺失的当代社会,注重对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是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精神塑造:学校体育价值的重要组成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与体育的结合部,其本质可以理解为通过有规律和有规则的身体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参与,促进青少年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成长的过程[2],它不仅包括对身体的培育,也包括通过体育文化实践来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完善。鉴于学校体育的这种属性,人们通常将学校体育价值分为本位价值和辐射价值[3]。本位价值就是学校体育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方面的存在价值,它源于并显示了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辐射价值则是学校体育本位价值的外延,其中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德育价值、美学价值等都属于辐射价值。学校体育价值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它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展现出不同的倾向。在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学校体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正赋予了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特殊功能。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和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阶段,它所包含的体育教学、课余体育以及体育竞赛等实践活动通过一定的肢体动作和交往形式强化了学校体育进行人文精神塑造的能力,突出了学校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独特优势,体现了学校体育通过心理、情感、道德、价值观念等维度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价值,这些都充分说明学校体育具备进行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的客观基础,应当成为人文精神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先行实践者。
当代社会发展学校体育,必须要实现学生身体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辩证统一,在拓宽学校体育精神塑造价值区域的基础上,糅合体育文化精髓,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不能仅仅把道德礼仪、意志品质、价值观念当做学校体育教育的附属品。我们要认识到学校体育价值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在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明确学校体育人文精神培养价值的内涵,选择容易对学生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要素,创新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实施路径,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精神塑造融入到学校体育后,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并使这种态度得以延伸和扩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与追求,最终实现人文精神旗帜的高扬。
3 学校体育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维度梳理
人文精神离不开教育的宣扬与烘托,这是由人文精神自身特征与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4],它的形成依赖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现实的伦理价值取向以及学校教育的精神指向。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其目的离不开人自身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在遵循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把人类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的内在需求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人文精神方面实现全面发展。鉴于学校体育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的具体情况,本文选取道德、心理和价值观念三个核心维度进行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
3.1 道德维度
3.1.1 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道德是人们头脑中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與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观念,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特殊规范的总和,是人们的德性品质[5],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当前社会风气的堕落,归根到底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导致的道德滑坡。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与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如影相随,其角色的变迁与各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学校教育目的血脉相连,与人们对体育功能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6],在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更应该被赋予进行“德育”的重要内涵。我们发展学校体育,必须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秉持体育育全人的整体教育观,摒除单纯生物体育观的烙印,拓宽体育学科的功能与价值区域,融德育于学校体育教学教育活动之中,为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育指引方向。
挖掘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内容是当前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学校体育具有身体交往的实践性特征,通过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的身体交往和体验,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协同观念和合作意识,形成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规则意识,养成学生相互信任和以诚待人的良好习惯,并正确认识和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内涵,从而实现德知、德情与德性的现实统一,展现学校体育的立德育人价值。
3.1.2 礼仪文化——道德的实践升华
人文精神在于行[7],道德培养在于践,礼仪行为就是人文精神中道德实践的外在表现。梁漱溟先生说过:“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具体的礼乐,直接作用于身体、作用于血气,人的心理情致随之顿然变化于不觉,而理性乃油然现前,其效最大最神。[8]”礼仪的培养可以从实践层面实现道德的回归,形式上易于把握,效果上更加直观,通过礼仪引导、规范、约束人的行为,达到抑人性之恶、扬人性之善的目的。
学校体育中的器械、服饰、语言和仪式等都属于道德文化的范畴,体育课堂开始前师生相互问好、进入场地前向场地敬礼、使用器械前向器械敬礼、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向裁判和对手行礼以及在不同运动项目中贯穿的具体礼仪形式都是传承道德文化和展现道德水平的有效实践。例如,武术课堂中的抱拳礼、鞠躬礼和持械礼等既是礼仪的行为实践,又是“武德”的外在表现形式,表现出一种谦虚、恭敬、友爱、和谐的精神境界。再以注重礼仪教育的高校“射艺”课程为例,自2013年西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此课程以来,全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开设了传统射箭课程,其中九校联盟中就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传统射箭上课过程中贯穿传统礼仪,学生在上场之前首先要启弓敬礼,射箭完成后要向箭靶鞠躬行礼,同学之间也要相互敬礼、还礼,这些都为中华礼仪和道德文化的传承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因此,学校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交往实践为主要形式,具备了通过个体行为表现内在道德世界的基础,它的这种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活动所难以取代的。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体育中的礼仪不仅仅是为“礼”而礼,它只是升华个体精神世界的行为实践,我们的精神不能被僵化的社会秩序所限制,应该以强化内在性、淡化工具性为终极目标,实现学校体育德育的最终价值。
3.2 心理维度
3.2.1 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直接体现,心理上的痛苦、欢乐、焦虑、满足总是通过一定的情感方式体现出来,长期不良的情感感受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扭曲青少年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引导他们体验、唤起、培育和表达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他人更为积极的情感交互关系。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备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培育和交互的基本条件,学生在体育学习和相互交往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进行体育活动的快乐、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获得信任、包容、友爱等心理满足,丰富了情感生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体育运动是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最佳方式,脱离了工具性和功利性桎梏的学校体育教育,是真正属于学生自我的体育,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在成功快感与挫败痛苦的情感纠葛中构筑自身完美的精神大厦,通过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达成完善的人格目标;同时,青少年通过学校体育的各种体验能够逐步树立主体意识,认识到人类自身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身追求的过程,在于通过过程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青少年人文精神的自觉养成。
3.2.2 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文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顽强的意志所表现出来的是努力进取、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是个体立身之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句话本身就是对体育学习过程艰辛与不易的真实写照,但也正说明体育具有增强个体意志力的特殊功能。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备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培养青少年顽强意志的独特优势:体育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体育学习的重复性,学生在不断重复和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主体意识,养成永不放弃的良好品质,《中庸》中“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就蕴含了意志对于体育学习的具体要求;体育竞赛的特点决定了冠军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够获得,学生在学校体育竞赛中通过挑战、失败、再挑战的过程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9],从而具备了不怕失败、永不言败的精神;当代竞技体育的较量不仅是运动员在身体方面的较量,更是对运动员意志的较量,冠军往往被具有超强信念与毅力的运动员获得,在学校体育中通过各类体育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还可以形成頑强拼搏、不妥协、不言败的心理品质,“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也展示了体育中永不言弃的精神,它有助于个体精神世界的完善,有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
3.3 价值观维度
价值观是最普遍的行为规范,是人类行动的基本标准,对任何社会都至关重要,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向学习者灌输一定的价值观[10],宽容、自尊、尊严、同情、和平和非暴力等都是最现代人需要塑造的价值观念,因此价值观教育就是青少年价值观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行动纲领。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具备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客观条件,本研究选取“和”与“阳刚之气”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3.3.1 “和”与公平竞争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终极标准, 要求按照“和”为目的来序定基本行为规范,当代社会应汲取“和”的思想精华,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价值观,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找到当今社会正慢慢消逝的中华精神。学校体育作为促进人类自身不断发展的现实工具,必定要关注人们精神生活的和谐和对物质世界的理性追求,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将“和”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通过与老师、同学、裁判的身体交往,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尊重师长、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体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以包容、友爱的处世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各种消极的行为,并确立生命关怀的主体自觉意识,在无声无息中构筑学生的精神大厦;在体育学习和集体性运动项目中,学生必须通过良好的协作和相互的信任才能达到目标或者战胜对手,从而培养了学生信任、协作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育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了集体凝聚力,实现每一个学生在团队中的价值,真正达到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目的。
现代社会崇尚竞争,但其本质上与“和”并不冲突,二者可以理解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竞争的核心在于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阻止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蔓延的一剂良方,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失去了公平公正,人类必将会为自身利益的得失而不择手段,最终摆脱客观世界规律和规范的束缚,导致人类的发展走向灾难。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实现人类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11]。公平竞争是体育的核心,是现代体育精祌的最基本特质,没有竞争就没有今天的体育,但是如果竞争失去了公平,也就失去了它的最终价值,公平与竞争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体育文化的核心内涵。理解、友谊和团结是“和”的具体体现,公平竞争是实现“和”的基本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所赋予竞争的公平理念,抛去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力争实现人文精神塑造的终极目标。学校体育竞赛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竞赛规则的限制下进行,教师、教练、裁判在维护学校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过程中,一定要率先垂范,通过身边鲜活事件的演示作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只有坚守一定的准则,才能有效地保证学校学习生活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终保证和行使自己的正常权利,以此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不同情景运用不同行为准则的能力,如在集体领域要坚持集体利益和遵循集体规则的原则,在个人领域要坚持个体意愿和自主选择优先的原则,体现出“和”与公平竞争良好融合。在体育竞赛中,规则等形式的竞赛文件,使每一个参与者意识到一种“契约关系”的存在[12],即在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同时要允许对手在同等条件下与自己竞争,这一点是现代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使体育的竞争性在公平公正的和谐状态下进行,符合体育的基本精神和当代人文精神的要求,因此,学校体育应该是这种公平竞争的体育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3.3.2 阳刚之气
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都已经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阴柔之风在社会舞台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使青少年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孤僻、胆小怕事、缺少自信的特点,造成了当今社会阳刚之气的缺失,扭曲了青少年辨别是非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改变着青少年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阳刚之气,不能狭隘地把它理解为男性的专利,阳刚之气归根到底是内心的阳刚,而不仅仅表现在外形上,女性也应当具备阳刚之气,我们常说的“内刚外柔”就是对女性阳刚之气的描述。阳刚之气体现出勇敢、自信、果断、大气等特点,是个体精神强大的表现,是争取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
学校体育对于阳刚之气的培育具有先天的优势,这又是一个其他学科的教育所不能比拟的,阳刚之气是在不断地战胜自己、战胜对手的过程中形成的。体育高难度动作学习是对学生勇气的最好锻炼,在跳高练习中,没有勇气是不敢越过接近于自己身高的横杆,在篮球比赛中面对对手凶狠的逼抢,没有足够的胆气就不能自如地发挥个体能力。学校体育作为学生接触体育的基础阶段,应当注重对学生胆气的考量。体育比赛中不允许优柔寡断的存在,比赛中出现的机会常常稍纵即逝,畏首畏尾、犹像不决,就会失去这些难得的机会,因此学校体育可以提高学生决断能力、自信心和责任感。学校体育也是培养学生豁达宽厚性格的有效途径,豁达大气的人能够获得朋友的信任、取得更多的人脉,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运动场上的领袖人物通常会具有这种气质,他们在训练与竞赛中不拘小节、举止大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竭尽全力向目标前进,同时用自己豁达开朗的精神去感染身边的同伴,以追求最终的胜利。在学校体育中,通过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对抗,塑造了学生的阳刚之气,并将这种外在形式逐步转向更加全面的内心世界,将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它所指向的目标统一起来,建立充满阳刚之气的现代社会,重塑人文精神指向下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4 学校体育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实现路径
4.1 更新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存在的根本在于完善人类自身,寻求以人为本的自我关怀,为确认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其内涵进行吸纳或同化,并纳入到自身范围中来,让人文精神成为学生确认自身的一股力量。由于人文精神一直将人的发展作为指向和尺度,把人本身存在的价值意义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最高准则与最终目的,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我们既要考虑体育知识技能的传递,又要兼顾人文精神的培育,将对学生主体自身的思考与对体育教育的思考统一起来,树立全新的价值信仰目标和终极关怀意识,在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结合中寻求和谐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已经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责任,体育教师更要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在注重强化自身人文意识的同时,形成培养自身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自觉行为。
4.2 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塑造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全面塑造学生的重任,是青少年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力量,他们是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直接身体力行者,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责任感、处世哲学以及价值观念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意识,更要具有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能力。体育教师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展现出的精神焕发、性格坚毅、理想远大、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等人文精神魅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励他们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理想。
4.3 创设开放、自由、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
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在特定的情景和氛围中才能完成,学校体育实践通过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进而对与体育相关的现象、关系和价值形成认识,同时协调自身内部各种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才能建立较为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念体系,从而树立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观需求和内在动力。通过建立充满人文精神气息的学校体育环境,使学生在开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实践中,对体育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真正有所感触,这样人文精神便在动态的体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在不断调节自身行为和观念的过程中巩固了人文精神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人文精神环境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身体和精神世界的共同成长。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是引导性的,需要体育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和帮助,体育老师是教学互动的主导者,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手段是吸引学生自觉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方面。
4.4 创新学校体育实施路径
学校体育教育實施路径是人文精神培育目的实现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详细解读人文精神内涵以及学校体育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寻求能够承载二者客观需求的方式和策略,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张力和弹性。学校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善于把握人文精神的客观本质,具备进行学校体育改革的热情和信心,突出人文精神培养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通过创新学校体育教育实施路径,针对具体对象进行不同设计,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及模式,注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创新,力求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念培育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学校体育的人文精神培养价值。
4.5 注重学校体育竞赛的有效利用
学校体育竞赛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培养健康的人,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首先,它要求参与双方必须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日常行为规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公平竞争的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同时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基本能力,使他们走上社会后可以从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其次,通过团队竞赛中的角色体验,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协作以及团队意识,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增加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再次,通过在体育竞赛中成功和失败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承受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最后,通过在竞赛中的挫折教育,使学生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促使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5 结束语
学校体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它在身体活动和交往实践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较好提升青少年学生在道德、情感、意志、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水平,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人文精神缺失的当代社会,需要每一位体育工作者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在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开阔思路、勇于承担,把握教育的核心本质,摆脱僵化教育理念的困扰,为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出谋划策,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的最终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成.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及其意义[J].学术论坛,2005,172(5):147-149.
[2]白莉莉,冯晓露.立足体育本质,反思当代学校体育误区——熊晓正教授学术访谈录[J]. 体育学刊,2016,23(2):1-4.
[3]黄晓丽,金育强,卢亮球.学校体育价值的理性审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11-16.
[4]时伟,薛天祥.论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J].教育研究,2003,23(5):20-24.
[5]吴瑾菁.论“道德”——道德概念与定义思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3-43.
[6]卢伯春.多维整合:学校体育中德育的新走向[J].南京體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5):95-99.
[7]涂又光.论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996(5):6-10.
[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8.
[9]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0]Md.nijairul islam.value education for a better democracy[J]. Review of Research ,2013(3):89-93.
[11]现代奥林匹克精神.http://www.olympic.cn/olympic/movement/2004-03-19/113512.html.
[1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