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V-NP1-NP2述宾构式中的动作链对比研究

2018-10-29 08:40陈敏哲
关键词:构式英汉图式

谢 焰, 陈敏哲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许孟雄先生的《英语难题研究一千则》[1]107中有这样一组句子:

(1)She makes him a good wife.

(2)She makes him a good husband.

(3)She makes herself a good wife for her husband.

(4)She makes a good wife for her husband.

有读者问许先生,句(1)和句(2)中make的用法是否不同。许先生回答说,句(1)是由句(3)先省略herself成句(4),后又将for省去,成句(1),而句(2)中him为宾语,a good husband为宾补。因此,句(1)中make译为“做”,而句(2)中make勉强译为“使……成为”。事实上,造成这两句话难理解的原因并不在于make的语义,而在于make后面的两个名词短语(NP),看似都是在V-NP1-NP2述宾结构之中,但是却表达了不同的语义关系。理解这样的语言现象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对此类语言现象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探讨V-NP1-NP2述宾结构的意义,证明其为构式,并用相关图式进行表征,使其清晰易懂。

一、V-NP1-NP2述宾结构

在汉语中,及物动词作述语,能带真宾语,也能带准宾语。述语和宾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宾语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结果、终点、动作延续的时间等,且一般是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2]126-127, 143

双宾语指一个述语后边接连出现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可以都是真宾语,也可以一个是真宾语,一个准宾语。由两个真宾语组成的双宾语格式主要是以下三种类型,也是本文所探讨的V- NP1-NP2述宾结构[2]127, 134-136:

a.表示给予:送他一份礼

b.表示取得:收了你两百块

c.表示等同:叫他老大哥

在双宾语结构里,动词是述语(V),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NP1),离动词远的那一个叫远宾语(NP2)。在表示给予意义的双宾构造里,NP1指接受者“他”,NP2指所给的事物“一份礼”,NP1是V的接受者,NP2是V的受事;在表示取得意义的双宾语构造里,NP1“你”和NP2“两百块”之间在意义上有领属关系,NP1是V的给予者,NP2是V的受事;在等同意义的双宾语构造中,NP1“他”和NP2“老大哥”的所指在某一方面有同一性,NP1是V的受事,NP2是V的结果。在上述三种意义的V-NP1-NP2述宾结构中,NP1和NP2与V的关系并不相同,且在不同意义的双宾中,NP1与V的关系、NP2与V的关系并非一致。

而在英语传统语法中,句(1)和句(2)分别视为双宾结构(SVoO)和宾补结构(SVOC)。[3]54同一动词后都跟两个名词性短语,却视为不同的结构,这种观点并未意识到同一语言结构之间的联系。

Goldberg在阐明构式语法理论时将英语中的V-NP1-NP2称为双及物构式(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并对其语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分析所得该构式的中心意义是指发生在一个自愿的施事和一个自愿的受事之间的转移。虽然有对语义的分析,但缺乏与句法的整合。[4]141-151

徐盛桓将英语中的N(=S)VNP1NP2看作是“双及物构块式”(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并指出该构块的意义是施事者(N(=S))通过V的行为和V展开的某种方式让NP1领有NP2。[5]虽然否认了英语中存在双宾和宾补的说法,但也并未指明该结构的句法意义,且若按照这个结论,句(1)和句(2)都是she通过动作make的行为和make展开的某种方式让him领有a good wife和a good husband,显然是行不通的。

结合已有研究,根据汉语中的述宾结构,本文将英语中的V-NP1-NP2也视为一种含双宾的述宾结构,且从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的角度来分析英汉V-NP1-NP2述宾结构,通过图式分析出其意义,证明其为一个形式和意义对应的构式。

二、构式语法与动作链

从认知的角度探究英汉V-NP1-NP2述宾结构,本文主要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理论,其一是构式语法理论,其二是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构式语法理论用来阐述构式形成的条件,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用来分析V-NP1-NP2述宾结构形成构式的过程和解释其意义,证明V-NP1-NP2形成了构式,并用相关图式进行表征。

(一)构式与构式语法

“构式”(construction)概念在语言学中的位置源远流长,传统语法学家发现特定构式的特征在语言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为:“ 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后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4]4也就是说,构式的意义不是构式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从构式的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但构式是具有多义性的(constructional polysemy),同一个形式对应于不同但却相联的意义。[4]33

而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不是指某种单一的语法理论,它代表了一种语法研究理念,表现为一种语法理论模型。语法中存在构式是显而易见的,从词素到单词、短语、句子、语篇等,都可视为构式,我们的语言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构式组成的,由简单的构式合成复杂构式,进而形成完整的表达。且构式语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传统的构式(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4]6

(二)动作链与心理互动理论

现实世界是由离散的物体构成的,并在空间中运动,与其他物体发生联系。运动是由能量驱动的,一些物体通过内部产生能量,而其他物体从外部吸收能量。运动带来物体的接触,能量就从运动的物体传递到了受影响的物体,并有可能改变其运动状态而参与进一步的互动。根据这种物理接触,Langacker提出了解释句子结构成分的能量传递(Energy Transmission)概念。为了支持这一解释,他用了一个弹子球隐喻(Billiard-ball Metaphor):在被台球棒击打之后,白球被推向其他的球,部分能量被传递给第二球,理论上第二个球会撞击第三个球,并将能量继续传递下去,直至剩余能量被桌边的软垫吸收或球击到了目标,被网袋吸收。[6]282-291

Langacker讨论的动作链(Action Chain)就起源于实体间物理接触产生的互动。动作链的特点是:有一个能量“头”(the Energetic Head),它是一个作为能量来源的物体或生物,从这一源头开始,能量向第二个实体传递,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只消耗剩余能量而不发散能量的实体,这个成分被叫做动作链的“尾”(the Tail of the Action Chain)。

在动作链理论下的句法结构中,施事对应于动作链的头,受事对应动作链的尾。典型的施事(Archetypal Agent)是为动词所标示的过程提供能量、有生命的实体,通过物理接触,有意志力地发起物理活动而对外界物体产生能量转移;典型的受事(Archetypal Patient)是被动词所标示的过程而影响到的无生命的实体,通过外界发起的物理接触而吸收被传递的能量,从而使其内部的状态发生改变。图1说明了这种简单的互动,圆圈代表物体或生物,双箭头代表了实体之间的互动,圆圈中的曲线表示了能量被吸收的地方。

图1 Susan is peeling the banana.中动作链的能量传递

动作链理论不仅对于描述包含物理接触的具体情境的句子是有效的,在表达只有心理活动的句子时同样有效。Langacker提出了心理互动(Mental Interactions),参与心理活动的人是感事(experiencer)——心理联系的源头;而心理活动的第二成分——主题(theme)虽不像能量传递中的受事一般消耗能量,发生变化,但同样也受到了感事方向性的标记,Ungerer 和 Schmid认为将其称为“被感”(the experienced)更合适,因为这能和experiencer相对应。[7]176-190

在小句中,感事,即句中的施事,发起一个与被感相关的心理互动,被感与动作链的受事相同。如图2所示,由于心理互动中不存在强烈的能量联系,因此采用单线箭头来进行方向标记。

图2 Susan loves bananas.中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通过感事和被感的角色描述,心理活动的图式对于物体领有的情景也同样适用。

图3 Susan has a fairly large library.中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三、英汉V-NP1-NP2构式中的动作链对比

英汉语中均存在含双宾的V-NP1-NP2述宾结构,但是否形成构式,首先需要证明它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受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的启发,我们分析出V-NP1-NP2述宾结构具有特定的意义,且其意义并不是通过构式中的三个组成成分简单相加得出来的,因此形成V-NP1-NP2述宾构式。接下来通过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来分析英汉V-NP1-NP2述宾构式的动作链并探讨其意义。

(一)英语V-NP1-NP2述宾构式的动作链

根据汉语的三种含双宾的述宾结构,结合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分析英语V-NP1-NP2述宾结构的意义。在句(1)中,make是述语(V),he是近宾语(NP1),a good wife是远宾语(NP2),NP1是V的接受者,NP2是V的受事。

根据能量的传递,本句中,能量的源头是施事she,但能量的尾是NP1还是NP2需从二者与述语的关系来判断,因为NP2是V的受事,所以能量的传递应该是通过V传递给NP2。因此过程一应该为She makes a good wife,且过程一中含有能量传递,she是动作链的头,传递出能量,NP2消耗能量,是动作链的尾。

图4 She makes a good wife.动作链的能量传递

过程二是在受事与接受者之间进行的,接受者接受受事,因此二者之间存在领有关系。根据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若感事和被感之间存在领有的关系,则可二者存在一个心理互动。因此分析得出过程二含有心理互动,即NP1是感事,NP2是被感,感事和被感之间用心理互动进行认知表征。

图5 He has a good wife.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将整个结构整合起来分析,在此V-NP1-NP2述宾结构中,形成了一种述宾构式,make为述语V,him为近宾语NP1,a good wife为远宾语NP2,NP1和NP2之间存在领有关系,将两个图式结合起来,表征在一个图式中,语义关系为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得NP1领有NP2,这和徐盛桓(2001)中所分析的结论相一致。

图6 She makes him a good wife.中动作链及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上述例句分析中,其述语为“给予义”,与之相对的是“取得义”,如句(5):

(5)They fined us $100.[8]297

在此V-NP1-NP2述宾结构中,述语fine为V,近宾语us为NP1,远宾语$100为NP2,NP1是给予者,NP2是受事,因此V的施事与NP2有直接的物理接触,NP1拿出NP2,是失去其领有关系,仍为一种心理互动。与第一种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是获得领有还是失去领有,表征在一个图式中,语义关系为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NP1失去对NP2的领有。

图7 They fined us $100.中动作链及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在句(2)中,make是述语(V),he是近宾语(NP1),a good husband是远宾语(NP2),虽然与句(1)只存在NP2一处差异,但却使得NP1、NP2与述语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了。本句中,NP1是V的受事,NP2是V的结果。能量的源头毫无疑问同样是施事she,能量的传递通过V传递给受事,因此NP1消耗能量,是动作链的尾。

图8 She makes him.动作链的能量传递

过程二在受事与结果间,受事NP1领有结果NP2,可理解为一个心理互动,是感事和被感的关系。

图9 He is a good husband.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将整个结构整合起来分析, 在此V-NP1-NP2述宾结构中,述语make为V,近宾语him为NP1,远宾语a good husband为NP2,NP1和NP2虽存在领有关系,领有的却不是实物,而是结果。将两个图式结合起来,表征在一个图式中,语义关系为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NP1领有结果NP2。

图10 She makes him a good husband.中动作链及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二)汉语V-NP1-NP2述宾构式的动作链

对于汉语中大量存在的V-NP1-NP2述宾结构,尽管张伯江称之为“双及物式”(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并说明其语义核心为“有意地给予性转移”[9],但在他所列举的部分句子中,并不都体现该典型特征,以下三句为例。

(7)老王送徒弟一把钳子。

(8)老王拿了徒弟一把钳子。

(9)老王骂徒弟“懒骨头”。

句(7)中,述语V的施事[老王]是能量的源头,但和近宾语NP1[徒弟]是接受者,远宾语NP2[一把钳子]是受事,接受者领有受事,因此NP1和NP2之间形成心理互动,因此该V-NP1-NP2述宾结构表达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得NP1领有NP2。句(8)体现了NP1和NP2之间形成的心理互动,此处为失去领有。而句(9)有所不同,述语V的施事[老王]也是能量的源头,近宾语NP1[徒弟]为受事,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物理接触,而近宾语NP1[徒弟]领有远宾语NP2[“懒骨头”]这个结果,形成心理互动,徒弟具有“懒骨头”的特征,因此该V-NP1-NP2述宾结构表达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NP1领有结果NP2。

图11 老王送徒弟一把钳子中动作链及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图12 老王拿了徒弟一把钳子中动作链及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图13 老王骂徒弟“懒骨头”中动作链及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

(三)小结

像词汇中的形态多义性一样,通过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的分析,英汉中的V-NP1-NP2述宾结构也有不完全相同但相联的意义,因此可以证明其为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形成一个构式。若受事为NP2,则述语V的施事和NP1之间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该构式的意义为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得NP1(失去)领有NP2(见图14),因此句(1)为“她使得他领有一位好妻子”;若受事为NP1,则述语V 的施事和NP1之间有直接的物理接触,该构式的意义为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NP1领有结果NP2(见图15),因此句(2)为她使得他为一个好丈夫的结果。V-NP1-NP2构式的两种意义通过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的简要图式表征如下。

图14 V-N1-N2构式“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得NP1(失去)领有NP2”意义的图式表征

上述两种意义中,“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得NP1(失去)领有NP2”和“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得NP1领有结果NP2”是由领有一个事物转喻为一个结果,是转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个意义通过转喻相联,构成V-NP1-NP2述宾构式完整的意义范畴。

四、结语

本文从结构相同但语义不同的语言现象着手,从构式的定义切入,分析出英汉V-NP1-NP2述宾结构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说明英汉V-NP1-NP2述宾结构形成一个构式。通过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借助相关图式的帮助,得出V-NP1-NP2述宾构式有两层意义。但本文只针对英汉两种语言考察了V-NP1-NP2作为述宾的构式义,若能对更多语言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研究,必定可以更加精确地揭示出这一构式的意义以及产生这一构式的原因。

猜你喜欢
构式英汉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